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记叙类文章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记叙类文章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时间:2022-08-17 18:26:4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记叙类文章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记叙类文章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文/倪东方
  
  摘 要:在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会根据教学目的展开师生间问答、讨论、生成的语言交流活动。这里,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增强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的能力训练的实效性,是发展学生思维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20世纪初期,教育界曾流行一句话:“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可见,教师对教学问题的预设、遴选、生成、运用的智慧,就常常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思“切”;求“精”;务“透”;凝“智”
  
  一、思“切”:生成的问题切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切”即切合具体的文本特点,切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切合学生的情感状况,切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首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清晰和恰当的,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是,教师备课时要把握阅读的走势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方向,明了课堂上哪一步应该提出问题,提什么问题。问题的用语应该符合语文教学规范,不宜偏和怪;其内涵和外延应是确定的,忌大而无当,让学生不明所以无从下手;必要时,需提供思考方向和方法,并作相应指导;再进一步,应根据不同文本、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教学目标,使用多样的提问类型,要有记忆性和知识性问题,更要有理解性、综合性问题,有时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比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若只用一个大问题:“作者写花要表达怎样的中心?”就显得空泛,没有思维形成过程,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可设计几个小问题:(1)眼前的紫藤花有什么特点?(2)十多年前的紫藤花又是怎样的呢?(3)作者由紫藤花的荣枯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更进一步,进入课堂教学视野的问题,应该考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情绪在亢奋或沉静中积极思考,以前的课堂提问,多是要求学生重复已教学过的问题的答案或复述信息,即记忆性或知识性的问题,这类问题不具备思考的力度,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好的问题,既要找到能撬动学生思维的“语言点”,又要与其他训练任务自然而然地勾连起来,由点及面,以获得一箭双雕甚至一石三鸟之效。
  
  二、求“精”: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核心问题上展开
  
  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看,不分轻重主次的满堂问使学生不易抓住主要矛盾,难以把握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总体评价能力。课堂教学提问应该倾向于提出一些理解性、运用性和分析性、评价性的问题,尤其要把握一篇文章的核心问题。所谓“核心问题”,就是课堂诸多问题中最能揭示文本教育教学价值的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益,势必要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对核心问题的探讨上。教师的智慧就表现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并寻求突破,让学生的思维在核心问题上碰撞,以求得文本的透彻理解。在《孤独之旅》,“孤独”一词对于杜小康来说,包含哪些内容?小说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孔乙己》文章结尾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最后究竟死没死?这些就是文本的核心问题。《羚羊木雕》中,“我和父母的矛盾焦点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矛盾?”对文本内容和中心有提挈作用。
  
  三、务“透”:在追问中让学生步步上台阶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问题连续跟进的过程。问题与问题之间应该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一步一步展开、推进与解决,就是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一步一步的达成与实现。一个问题生成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力能达到多深,问题能探讨和解决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师在提问时必须予以密切关注的事情。问题是帮助学生透彻地阅读文本的诱因,离学生太近或太远,都不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古人曰:“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阅读中若能设计出环环相扣的一系列组合问题,引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逐层深入的解读和把握,就会像整饬衣服时先提衣领一样,使整个过程贯通一气。教师必须掌控梯级提问层次,更可在一个问题上步步紧逼,利用追问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明晰起来,深入下去,还能引导学生改善其语言表达,在合作探究中激发思考,形成能力。
  
  四、凝“智”:有效捕捉并机智利用课堂上的动态问题
  
  课堂中的细节、步骤并不完全按我们预定的完成,在师生对话中常常会有突发问题,我们称之为动态问题。能有效捕捉并机智利用课堂上的动态问题,巧妙引入或化解,常常能形成课堂教学的亮点。
  
  记得自己那次上《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分析到人物形象时,有位同学发出感叹:“于勒好可怜啊!”马上有同学反驳:“他有什么可怜,有钱时,大把的挥霍,落到这个地步是他自找的!”还有同学说:“菲利普夫妇才真的可怜了呢!于勒花光他们的钱,使他们生活困顿,连女儿都嫁不出去!”我乘机提问:“到底谁可怜?”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争论,最后达成共识——“他们都可怜!”我乘胜追击问道:“到底是什么造成他们这么可怜?”学生情绪高涨,讨论激烈,最后都认识到:“社会的重压、生活的困顿导致人们道德的沦丧、亲情的淡漠。”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机智引导、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得课堂灵动而又高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对课堂动态问题的处理,在于语文教师因势利导的智慧,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我们应该孜孜以求。
  
  我想,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提问的艺术,做到了思“切”、求“精”、务“透”、凝“智”,语文课堂的灵动高效也就不远了。愿与诸同仁共勉之。
  
  (作者单位 湖北省团风县但店中学)

【记叙类文章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相关文章:

记叙类文章构思四法08-18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08-19

浅谈历史课堂中针对提问对象的有效提问08-22

“类比阅读教学”的艺术魅力08-26

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提问08-2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07-20

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08-19

新课改中怎样进行阅读教学08-24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08-25

浅谈小语教学中的课堂有效提问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