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生物论文>生物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导入法——问题串

生物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导入法——问题串

时间:2022-08-18 08:12:28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物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导入法——问题串

  生物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导入法——问题串
  
  作者/俞菊仙
  
  摘 要:构建高效课堂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物教学各环节的巧妙导入,既能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求知动力,又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以“问题”为抓手,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将问题结构“系统化”,利用“问题串”可以成功实现生物教学各环节的巧妙导入。
  
  关键词:生物教学;问题串;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无论是什么内容,何种教学手段,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课堂问题的设计。所谓“问题串”导学就是将学习内容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一系列小问题,并有序连接成“问题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问题串”导学不仅可以成功实现生物教学各环节的巧妙导入,而且有利于激趣、促思、解疑。在实践教学中,如何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与能力实际,创设和运用“问题串”来实现生物教学各环节的巧妙导入从而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注重问题串创设的整体构思——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课标与教材、教材各章节之间以及每个章节学习内容的知识间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问题的设计要从整体上进行构思,保证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领悟其中的核心知识,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以核心知识统领所有设问,使学生思维不断线,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究,并在整个过程中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生物的遗传》一课主要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现代应用为主要线索展开的。所以这个模块可以设计成以下的问题串:人类是怎样认识到基因的存在的?基因在哪里?基因有什么作用?基因在上下代之间是如何传递的?人类是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的?这样的问题串很好地再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探究中的快乐与困惑,从而建立起富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实现了教学各环节导入的连续性和有序性。
  
  二、注意问题串创设的层层过渡——呈现学生思维的阶梯性
  
  问题串的设计要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架设桥梁,在情境与目标之间架设桥梁,在复杂与简单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实现由已知向未知、由易向难、由形象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的自由过渡。例如,在模块《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的学习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植物根吸水的原理和过程。我将整堂课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浓盐水、清水、萝卜细胞内溶液三者之间浓度关系怎样?萝卜条在浓盐水和清水中各有什么变化?哪种情况下吸水了?细胞吸水的原理是什么?植物根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吸水?吸水过程怎样?给庄稼地施肥是不是越多越好?这样的问题串就是一个个彼此关联的问题,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作为前一个问题的发展、继续、补充或分解、提示,这样每一个问题都成了学生思维的阶梯,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同时也保证了教学各环节的有机统一。
  
  三、注意问题串创设的情景呈现——体现知识信息的直观性
  
  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生物学科常用的情景创设方法主要有:生活实际创设、历史资料创设、新闻热点创设、多媒体创设等。例如,生物体内《能量的释放与利用》一节的教学主要要求学生理解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及其意义。《细胞的呼吸作用》属于比较抽象的难点知识,学生的知识准备少,迁移能力欠缺,没有感性认识,教师直白的讲解很难达到教学效果。我演示了一个多媒体动画,呈现了一幅幅学生乐见的情景,再创设与之相应的问题串:生物体呼吸作用会消耗什么气体?释放什么气体?生物体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气体变化在什么部位发生?呼吸和呼吸作用是同一个概念吗?呼吸作用对生物体来说有什么意义?种花为什么要选择底下带洞的瓦盆?这样将难点知识分解为许多小问题,引导学生从情景信息出发层层深入,则会另有一番景象。再如《营养物质的作用》一节教学,可将学生融入安徽阜阳“大头娃娃”热点事件的情景中,并设计一些问题串:“大头娃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如何看待这起事件?让学生思考分析。这样的问题串既体现了教学各环节导入的自然性,也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四、注意问题串创设的多维开放——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问题串往往具有一定的预设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按着一定的思路进行下去,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课堂不应该是一维性的,而是在师生互动中有机生成的。课堂中,有以下几个因素决定了问题串的设计要具有多维性。首先是学生,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就可能不一样,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到有备无患。其次是生命现象本身的原因。生命本来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所以在探索现象背后的实质与原因时,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教师要敢于创新和大胆实践,通过“旧题新问、不拘泥于教材、条件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等开放化的思维来设计课堂问题。教师只有真正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善于创设多维开放的课堂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思维的时空与主动学习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自觉训练技能,不断达成学习目标。例如讲《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可以结合图片及学生自身平时体验设计如下问题串:用针轻刺手指后,人会有什么反应?其他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会作出反应吗?你能举例吗?什么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反射弧的各个环节能颠倒吗?如果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伤害,那么手指受到针的刺激,人还会有感觉吗?还会产生缩手反射吗?手指受到针刺后是先感到痛还是先缩手?为什么?通过对以上问题串的分析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把一节课再次推向高潮,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设问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问题串的设计却时常不尽如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问题偏离核心内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问题的内容要有所选择,要围绕核心内容创设有价值的“问题串”。如《单细胞生物》一课,提出一串问题让学生回答:“草履虫的外形看上去像什么?”“为什么叫草履虫?”“草履虫身体表面有什么?纤毛的用途是什么?”“草履虫会运动吗?”“草履虫有几个细胞核?”等。问题就显得太散,学生陷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很难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探究。可以考虑用一个核心问题来统领,使之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串。如“在自然界,有没有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呢?”“以草履虫为例谈谈单细胞生物必须要具备怎样的结构和功能才能生存?”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通过观察说说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或猜测,教师再进行归纳和补充。
  
  所以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要考虑学生会提出哪些新的问题,也要想到学生未想到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走在学生的后面,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凡是学生能够想明白的就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能说的让学生去说,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去做。教师只作为一个引导者,必要时进行点拨、启发和总结。
  
  总之,好的问题串不仅能成功实现生物教学各环节的巧妙导入,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情意和认知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科学设置问题串,并运用于课堂教学,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刘恩山,赵占良。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推进生物教学改革。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

【生物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导入法——问题串】相关文章:

成功的导入,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石08-23

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法的探讨08-20

抽奖环节串词06-06

生物课教学课堂导入反思08-23

抽奖环节主持人串词08-23

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历史课堂导入法08-21

“四步法”实现小学作文有效教学08-24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对策探寻08-20

经济法的主体问题探究06-06

《课堂谈导入技巧》 教学反思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