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圆锥曲线》定义的“条件”教学

《圆锥曲线》定义的“条件”教学

时间:2022-08-20 11:39:11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圆锥曲线》定义的“条件”教学

  《圆锥曲线》定义的“条件”教学
  
  新疆石河子高级中学 尤乃奎
  
  【摘 要】数学定义、定理、公式或问题中都或多或少涉及到条件的限制,做好数学知识的“条件”教学,对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学理论、全面地解决数学问题大有帮助。
  
  【关键词】数学;定义;定理;公式 问题;条件;教学
  
  2013年4月,在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人教版)的教学中,当我讲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时,我都会遇到同样的一个问题,而且是学生每每质询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定义中括号里的条件该怎么解释?”
  
  数学定义、定理、公式或问题中都或多或少涉及到条件的限制,做好数学知识的“条件”教学,对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学理论、全面地解决数学问题都非常有帮助,现在已经完成了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教学,我觉得有必要把我在《圆锥曲线》定义教学中,关于定义中条件的教学片段梳理一下。
  
  《圆锥曲线》“条件”教学片段一:椭圆定义中的条件限制
  
  讲到2.2.1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椭圆的定义(课本第38页)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学生问:老师,为什么定义中括号里要加一个条件“大于|F1F2|”)呢?
  
  教师答:因为如果去掉这个条件,则定义所表示的图形将不一定是椭圆。
  
  学生问:为什么?
  
  教师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
  
  ①如果条件是“大于|F1F2|”,则定义叙述的内容表示椭圆,这毫无疑问,正如我们用小绳子按住两头所演示的一样。
  
  ②如果条件是“等于|F1F2|”,则定义叙述的内容表示线段F1F2。(我在黑板上划线段F1F2,并取其上一点P,并演示|PF1|+|PF2|=|F1F2|,学生点头表示理解)。
  
  ③如果条件是“小于|F1F2|”,则定义叙述的内容不表示任何图形,即动点轨迹不存在。(我在黑板上演示,显然|PF1|+|PF2|﹤|F1F2|不能产生任何图形)。
  
  进一步,我用三个小问题进行巩固:
  
  问题:试判断以下情况动点的轨迹:
  
  (1)到两定点F1(-7,0),F2(7,0)的距离之和大于14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2)到两定点F1(-7,0),F2(7,0)的距离之和等于14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3)到两定点F1(-7,0),F2(7,0)的距离之和小于14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
  
  《圆锥曲线》“条件”教学片段二:双曲线定义中的条件限制
  
  很有戏剧性,讲到2.3.1节《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时,其境遇竟然和讲椭圆的定义时,惊人的相似。
  
  双曲线的定义(课本第52页)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学生问:老师,为什么定义中括号里要加一个条件“小于|F1F2|”呢?
  
  教师答:因为如果去掉这个条件,则定义所表示的图形将不一定是双曲线。
  
  学生问:为什么?
  
  教师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
  
  ①如果条件是“小于|F1F2|”,则定义叙述的内容表示双曲线,这毫无疑问,正如我们用拉链按住两头所演示的一样。
  
  ②如果条件是“等于|F1F2|”,则定义叙述的内容表示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包含端点)。(我在黑板上划出直线F1F2,并在点F1、F2两侧各取两点P、Q,并演示|PF1|-|PF2|=|F1F2|,指出动点的轨迹是射线F1P、F2Q,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③如果条件是“大于|F1F2|”,则定义叙述的内容不表示任何图形,即动点轨迹不存在。(我在黑板上演示,显然|PF1|-|PF2|﹥|F1F2|不能产生任何图形)。
  
  同样,我给出三个小问题加以辨别:
  
  问题:试判断以下情况动点的轨迹:
  
  (1)动点P到两定点F1(-7,0),F2(7,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4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2)动点P到两定点F1(-7,0),F2(7,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14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3)动点P到两定点F1(-7,0),F2(7,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大于14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学生也可以很快得出结论。
  
  然后,我又给出两个问题:
  
  条件改为“|PF1|-|PF2|﹤14”,动点的轨迹又会怎样呢?
  
  若条件改为“|PF2|-|PF1||﹤14”,动点的轨迹又会怎样呢?
  
  学生结合双曲线的图形,很容易判断是:双曲线的左支和右支。
  
  《圆锥曲线》“条件”教学片段三:抛物线定义中的条件限制
  
  讲到2.4.1节《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同样遇到了“条件”问题。
  
  抛物线的定义(课本第65页)是: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不经过点F)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
  
  在用直尺、三角板、细绳等演示了抛物线形成过程之后,学生又不禁要对“条件”发问了。
  
  学生问:老师,为什么定义中括号里要加一个条件“(不经过点F)”呢?
  
  教师答:如果去掉“(不经过点F)”这个条件,则定义所表示的图形将不一定是抛物线。
  
  学生问:为什么?
  
  教师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①如果条件是“(不经过点F)”,则定义叙述的内容表示抛物线,这正如我们直尺、三角板、细绳等所演示的一样。
  
  ②如果没有“(不经过点F)”条件限制,则当经过点F时,点的轨迹是过定点F,且垂直于直线的一条直线,定义叙述的内容表示的图形是一条直线而非抛物线。(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图演示,学生恍然大悟,看来学习知识必须要细致!)
  
  然后,我又出了两道题加以巩固。
  
  (1)平面内到定点F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是( )
  
  A.抛物线 B.直线
  
  C.抛物线或直线 D.不存在
  
  (2)求过点F(1,0)且与直线:x+y-1=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很显然(1)选C,(2)答案是:x-y-1=0(即:过定点F,且垂直于直线的一条直线)。
  
  通过对《圆锥曲线》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教学,使我体会到“条件”教学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数学知识点,必须清楚、完整地点拨,不留知识盲区,不留认识死角,真理越辨越明,只有让学生全面、透彻的掌握知识,才能做到一通百通、游刃有余。

【《圆锥曲线》定义的“条件”教学】相关文章:

圆锥曲线教学反思04-04

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教学反思08-2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反思04-07

幸福的定义作文04-22

英雄的定义作文05-05

幸福的定义作文06-27

[精选]幸福的定义作文09-16

幸福的定义优秀作文09-03

幸福的定义作文(推荐)09-16

幸福的定义作文[精品]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