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语用本位 ——“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谈论引发的思考

语用本位 ——“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谈论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05-15 00:00:15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用本位 ——有关“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谈论引发的思考

  语用本位 ——有关“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谈论引发的思考
  
  赖正清
  
  为什么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运用语文。什么时候运用?将来,也包括当下和过去。最近一段时间,“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的讨论很热烈。站在甲方,听听很有道理;站在乙方,听听更有道理。但两个“本位”在互相打架呀!因此作为和事佬的我,息事宁人地仿造出一个说法——语用本位。
  
  提出“语用本位”也是有依据的o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一学习语用一语用,就是概括的过程。当然,会不会断章取义,估计也会有质疑的。
  
  一、阅读比写作更常用更有用
  
  早晨在公园锻炼,听到几位退休工人在争论。一位说,报纸上讲企业退休人员又要加工资了,要加10%。另一位马上说,不可能,报纸讲的应该是那些没有加的地方,我们这里已经加过了。于是两派人就争了起来。这时有个人说:“我们语文水平太低,理解不了。加还是不加,我们争也没用。”我想,这争论大概应该归“阅读本位”管吧?人们在生活当中运用最广运用最多的,不是写作,而是阅读。如果学校语文教学不管用得最广用得最多的怎样读好文章(现代社会“文章”的范畴已经远非仅指书面的了),而一味去追求怎样写好文章,那不是到非洲推销美白润肤剂?
  
  再说,顾名思义,阅读教学以“阅读本位”,管好阅读能力的培养,那是名也正言也顺,是理所当然的,总不能挂羊头卖鼠肉吧。在现行文选型教材的教学体制下,学语文的绝大部分时间是阅读教学,拼音识字、理解感悟、背诵积累、议论欣赏、增长见识自然是阅读教学常有的行为,认读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记忆能力是阅读教学应该培养的能力。
  
  二、不能以写作能力否定阅读能力
  
  有一种说法,写作能力高于阅读能力。会写的必定会读,会读的不一定会写。
  
  从学业考试来说,可能是这样。但是,走向社会,并不需要以此来优胜劣汰。读和写是两种能力,这两种能力都应该有各自生存的领域,就好比两种运动员,跨栏运动员会跨栏,他的短跑速度也必定不错;而短跑运动员,不见得跨栏也都是一把好“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各自的竞赛项目上取得好成绩。把读和写的能力绑在一块来臧否人生,以写作能力的高低来判定阅读能力的高低,这并不是科学的方法。
  
  就学业考试来看,这种评判也是不科学的。201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的写作题是综合三位作家的说法,写自己的所思所感——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考试当天,网站上就公布了题目,但是把“孩提王国”写成了“海底王国”,引得网友纷纷吐槽,说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太难了,质疑到底是考写作还是考阅读。
  
  题目的是非暂且不论,按照命题的效度要求,写作题应考出写作能力。如果对提供的语料理解不深透,就扣不准题意,也就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写作就会失分。表面看似乎是“写作”失分,实际却可能是“阅读”失分。也许有人会说,看,这就是阅读能力不好,写作能力也就不好。但是,阅读能力栽在写作能力上,这能算是科学的学业考试吗?
  
  三、写作能力并非“写作本位”培养出来的
  
  “写作本位”说:“一切语文课,都是写作课。表面上是阅读课,骨子里必须是写作课。”且不说这样做是在误导教师,把所有的语文课都当成以前教材的“习作例文”课来教,单用这样的教法就能培养出写作能力,也令人生疑。不错,有些文章适当地梳理一下文章思路,点一点表达的诀窍,可以让学生少走一点弯路,短期看是有些效果的。但是,真正的写作能力,并不在于他知道一些写作的知识和术语,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写作的原理和秘诀,而在于“多读多写”。
  
  多读多写,这样的名言警句,可以从许多著名的或不太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口中书中找到,已经不需要我们去引用了。我们只要看一些简单的事实。
  
  未受过系统知识教育而成为大家的大有人在。往远的说,《诗经》作者不可能受过什么“写作”教育。往近的看,小说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写”的大师,脱口秀周立波活跃在大江南北的舞台,无疑是“说”的名人。就国内而言,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发表论文1200多篇,著作130多部,“著作”远远“超身”。可如此能说会道善写的人,竟然都是小学学历。他们受过“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吗?他们是在一次次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感悟、反思、总结,掌握了写小说、脱口秀、发专论的真谛。就是现在活跃在文坛上的一些青少年作家,估计也很难找出依据,他们的语文课堂,也不是所有的课都上成了“写作课”。
  
  四、“写作本位”是急功近利的做法
  
  有个专家说,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需要考核的只有说或写,笔试就是写……绝对不会问你读过哪些书,读懂了没有,或者问你会不会读书消遣。诚如专家所言,考核是这样,书面考试更是这样。你阅读了理解了,只“意会”可不行,必须得“言传”。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阅读理解是个性行为,并不需要由另外人来检测。可见,提出“写作本位”,目标是对准考核考试的。
  
  语文的书面考试,为人诟病多年了,因为它并不能涵盖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组词、造句、填空、词语解释等,能笔试却无多用,朗读、普通话、口语交际、发现问题、阅读兴趣、情感道德等,大有用却难笔试。尽管如此,纸笔考试毕竟有其长处,不仅不会寿终正寝,现在看生命力还越来越旺盛。有考试存在,就有针对考试的教学行为。经验证明,大量做作业题能提高笔试成绩。因此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题”还是少不下来,因为“急功”会有“近利”。
  
  同样,把阅读教学比较广博的功能,窄化为“写作本位”,的确也会有“近利”——在考核考试中可以外显,获得好评价,但“内秀…底蕴”不见得都在皮囊内。社会上众多的“写作培训班”,其实都是急功近利的产物。如果没有近利,他们只能退出市场。
  
  但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一个“致力”、三个“打下基础”、十项“总体目标”,这样的急功近利能解决吗?
  
  五、不是革命是改良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确有许多弊端,语文课堂上,内容分析占据大量时间,但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却并不见有多大效果。课文内容很重要,但内容分析很次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写作本位”“指向写作”自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把它说成是阅读教学的一场革命,这只能是舆论宣传的一种策略罢了。
  
  因为把作文放到“统帅”的地位,早就有人提出来了。上世纪80年代,就有北京景山学校异军突起,主张“读写结合,以作文为中心”(见《小学语文教师》1986年第3期)。厦门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组也主张“以阅读为基础,以写作为中心”(见《福建教育》1985年第12期)。后来还有许许多多关于作文教学的实验课题,都主张把写作的地位加以强化,甚至于自编以作文为中心的教材。
  
  局部的改革算不上革命,只能说是对整个语文教学的一种改良。语文教学有很多弊端,因此就有许许多多有针对性的改革。比如“让日记推翻命题作文的统治地位”、“情境教学”、“海量阅读”、“诗意语文”、“心根语文”、古诗词的“吟诵教学”、“绘本阅读”、“经典阅读”等等,都有一定道理,提倡者自己实行起来,据说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把这些都要说成是全局性的革命,把这种局部的改良说成可以覆盖所有语文教学,那只能算是摸到象腿就说大象是一根柱子的以偏概全了。
  
  语文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每一项子工程很好地去建设、经营,都会有出色的业绩。有的教语文,根本不抠字词句段标,不讲语法修辞,只体会内容情趣;有的教语文,根本不讲文章的布局谋篇、过渡照应,只是让学生就文章的观点、事例作自己的解读,或猜测、或补充、或引证、或争论。这些课,看不出是“指向阅读”还是“指向写作”,学生是在素读、裸读。这样的课上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不期而然地成长了。这也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改革。
  
  六、都是口号惹的祸
  
  中国是个口号大国。口号有优势,语言简短,倾向明显,情感强烈,鼓动力强。但也有明显的弊端,霸气毕露,以偏概全,大而无当,内涵各解。刊物上有潘新和教授对“写作本位”的立论,也有管建刚老师对“指向写作”(跟“写作本位”微殊)这一概念的阐释,从背景和内涵看都有一定道理。比如我就比较赞同管建刚老师说的一段话: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不是不需要“内容理解”。“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不排斥“内容的理解”。……然而“内容的理解”要简化,……不用花那么多力气去抠。……不是拿着课文中的一个反问句,要求改成陈述句:或者是找到了文章的中心词“机智”,反反复复地让学生去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机智”。
  
  他还说: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低年级应以“指向朗读写字”为重点,中年段应以“指向阅读策略”为重点,高年段应以“指向写作”为重点。
  
  最近在某刊物又看到管建刚老师对“指向阅读”做了进一步的阐释,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实践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不是“死抠”文章之法,强调自己只是局部的理解和实践,是自己看成的一个“宝”。
  
  这样,一个口号式的主张才逐步地有了具体的含义和辩证的思考。读了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到“指向写作”的初衷和内涵,它是针对阅读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是否可以说,“指向写作”的完整表述是“小学部分有写作经验的老师教学小学高年级部分课文的阅读教学可以指向写作”?但是光看口号,谁会想到有这样的内涵呢?口号和内涵的距离也太大了。
  
  当然,我这篇小文的标题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口号,而正文并没有展开论述。这是否也说明口号与内涵的距离呢?

【语用本位 ——“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谈论引发的思考】相关文章:

人本位护理心得体会09-28

基于“意图本位”的实用文解读策略 一以<说“屏”》为例09-07

假乞丐引发的同情思考作文07-03

阅读与思考作文06-12

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作文(通用12篇)02-08

谈论“二孩”作文09-08

阅读与写作教学计划06-29

不是思考的思考作文06-20

思考的日记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