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读懂多少,拿什么尺子来丈量

读懂多少,拿什么尺子来丈量

时间:2022-08-20 13:08:03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懂多少,拿什么尺子来丈量

  读懂多少,拿什么尺子来丈量
  
  胡祚辉
  
  篇课文教完了,学生懂不懂?似乎从来没有什么标准来衡量。没有衡量标准,这就势必会出现“教了不知道是不是白教,学了不知道是不是白学”的恐慌心理。那么,拿什么作为衡量“读懂”的基本标准呢?就是要根据课程标准对该学段的要求和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是否读懂一篇课文,大体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基础标准,即课文中关键性的字、词、句、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否理解与掌握,课文能否正确、流畅而得体地朗读或背诵;二是内容标准,即课文中的主题、人物、事件、思想、情感等方面能否正确理解与深入感受;三是形式标准,即课文在表达方式、构思、线索等的特色方面能否准确把握,并体会其妙处i四是语言标准,即课文在语言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风格、语感等能否体会到,能否模仿借鉴。本文试以《金钱的魔力》(人教版五下)为例来具体说明读懂的基本标准。
  
  一、基础知识标准及若干要件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基础知识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语文学习乃至其他学科学习的奠基石。因而,在小学阶段学习每一篇课文时,都必须考虑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在具体到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就必须有所选择,把比较明显的若干项作为教学的重点。就《金钱的魔力》而言,主要有三个要件:一是学习“通融、刻薄、武断、阔佬、雅致、考究、窘况”等词语,要求会读、会写,能理解和运用。二是理解和学习文章中采用的“反语、夸张”这两种修辞手法。采用反语的句子是:“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采用夸张手法的主要是描写托德见到百万大钞后表现出来的笑容那一段。像反语这种修辞手法在小学教材中是比较稀少的,表示讽刺意味的夸张也不多,因此要求明白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在习作中运用。三是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这是底线要求。学过的任何一篇课文,都应该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在此基础之上,再要求根据课文的特点,读出符合课文内容的语调来o金钱的魔力》以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他们两人对“我”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朗读时,要求读出人物语言腔调的变化和速度的快慢。
  
  课文在描写托德的笑容时,有“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等语句,就不必深究,没有必要弄清楚“折纹”、“皱纹”与“螺旋纹”的差异,也没有必要弄清楚维苏威火山边上的熔岩,只要能感受他笑容的奇特就行了。这些都不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范畴。有的教师还专门找来维苏威火山边上熔岩的画面,让学生欣赏,这大可不必。
  
  二、文本内容标准及若干要件
  
  文本内容,就是课文写了什么。学习课文,首先就得知道它写的是什么。文本内容理解得如何,这是衡量是否读懂课文的一个关键指标。它通常包含这样些要件:作者写了什么人(或事或物等),想表达什么思想或情感,读者从中能获得什么《金钱的魔力》是从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英镑》中节选来的,它以刻画人物的性格为主。读懂此文的内容,大致可以从这样三方面来衡量:一是能准确把握托德与老板的人物性格。他俩尽管身份不同,但都以金钱取人,都把拥有金钱的多少作为贵贱的唯一标准。二是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从表面上看,作者是在客观地描述事件,但实际上并不只是把它当作趣事来说,而是予以强烈的讽刺和批判。作者也并非只是对这个事件本身的批判,而是对整个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审判。三是能从中获得警示,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四是初步了解马克·吐温,知道作者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擅长运用讽刺笔法。
  
  在这里,难点是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托德对“我”的态度有一个急转,先是极其冷漠与刻薄,当“我”出示百万英镑后,立即笑逐颜开,以钱取人的个性暴露无遗。而老板的态度前后没有变化,对“我”是极其奉承讨好,但本质是一样的:急切地想从“我”身上赚取更多的钱,只是隐蔽一些而已。假如没有对那张大钞“望了一眼”,老板同样会鄙视“我”,说不定更胜一筹。托德是伙计,托德的表现就是从老板身上耳濡目染的结果。正确把握人物性格,必须从品味具体的语言入手,不能凭空概括。当然,内容的理解是多元的,允许有一定的个性差异。而个性化的理解和认识,很难区分出优劣。只要大方向正确,能够说出理由,就应该肯定。
  
  三、文本形式标准及若干要件
  
  文本形式,就是作者是怎么写的。这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特别之处。就文体而言,有小说、散文、诗歌、说明文等,就取材选材而言,有虚构的、纪实的、虚构与纪实相结合的:就表达方式而言,有叙述为主的、描写为主的、议论为主的、抒情为主的等。这里的每一个类型又都包含着若干个子类型。能否正确而深刻地把握其形式特点,感受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并学习和运用,这自然是衡量读懂课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小说的《金钱的魔力》,在艺术形式上有以下几个要件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故事情节的急剧翻转。课文的情节呈现出一个大大的“V”字,形成强烈的反差,有力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同时也使文章变得跌宕起伏,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二是人物语言的出神入化。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占了 半以上的篇幅,人物性格主要是靠这些语言来凸现的。作者为什么不采用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呢?作者是怎么刻画人物语言的呢?不同的人物,其语言又有什么不同呢?都值得研究。可以这样说,作品在人物语言的描写方面堪称典范。三是不露声色的讽刺手法。作者对文中的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主人公不置一词的评说,但读者一看就知道其持批判的感情倾向,靠的就是讽刺的艺术手法。这讽刺意味是如何产生的?正是需要学习的地方。
  
  相对而言,学生对文本形式较文本内容的认知和感受要难一些,特别是那些经典程度极高的作品,更需要经历一个由没感觉到略有感觉、由朦胧到清晰的感受过程,但不能因为难以感受而不把它作为衡量读懂的标准。
  
  四、文本语言标准及若干要件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时,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大体应该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从词汇的角度说。认识、理解和积累,认识要多,理解要准,积累要有序。其次是从语言的温度来说。许多词语一旦进入具体的环境,就会放射出色彩和温度,或明或暗,或冷或热,或褒或贬,这就不是一个单独的认识和理解的问题了,而是需要品味和咀嚼,需要感性的认识。再次是从语言的风格来说。成熟的作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偏爱于选用哪一类词语,习惯于使用什么句式,擅长于采用什么言语体系等都是风格的表现。读有些作品,并不知道作者是谁,但读着读着,能猜出是谁所作,这就是风格的召唤。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应当归到“基础知识标准及若干要件”中去,因为它是最基础的知性成分,而第二、第三层次应当放在此项衡量标准中,因为它是一种对语言的特殊敏感。就《金钱的魔力》而言,涉及这一语言因素的主要有这样三个要件:一是体会语言的幽默感。小说中的很多语言充满着幽默感,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请看:“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被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兴奋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这里,“望、吹、钻、翻”这些搞笑似的动作,把老板此时绝不正常的形象生动刻画了出来。二是体会语言的口语化。小说以人物语言描写为主体,这些语言全是口语,非常符合人物身份。例如:“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这可以暂时对付着穿一穿,您等着瞧我们照您自己的尺寸做出来的衣服是什么样子吧。喂,托德,把本子和笔拿来,快写。腿长三十二……”这里的三句话,就像平时的说话,简短、断续,但意思却相当分明,逻辑性强:第一句是恭维,第二句是自诩,第三句是指令。这就是一个精明强干的老板此时会说的和应当说的话语。三是体会语言的弦外之义。好的语言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咀嚼出多种滋味。例如:“……认为我们换不开你身边可能带着的什么大钞票,那未免是瞎操心,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这句话中加了“可能”和“什么”两个看似多余的修饰词,使它的含义大大丰富了,对托德的形象刻画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品味语言的神妙,是语文学习中高层次的艺术享受,虽然进入这一状态比较难,但必须努力为之。
  
  四项标准的权重,同样是一个值得反复考量的问题。这些标准应该根据不同的课文而有所侧重,应该根据不同的年级变化而调整比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读《金钱的魔力》,四项标准的权重以这样为宜:第一项基础知识标准占40%左右,第二项内容标准占30%左右,第三项形式标准占20%左右,第四项语言标准占10%左右。要完全达到这些标准,难度无疑是大的,但对教师而言,必须完全达到。如果教师也不能完全“读懂”,那怎能使人昭昭呢?随着年级的升高,如果是高中学生学习《百万英镑》,衡量其是否读懂,这四项标准的比例就应当作较大的调整,其中第一项标准最多只能占10%~15%,而第四项标准的比例就要明显增加。如果是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读《百万英镑》,第一项标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对一篇课文“读懂”程度的衡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事情,上面四个标准已经考虑复杂性和综合性,但肯定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这有待于有志者共同探讨与研究了。

【读懂多少,拿什么尺子来丈量】相关文章:

丈量距离作文06-25

拿什么回报你作文05-05

拿什么回报你作文06-08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什么作文05-12

一把断尺作文08-24

“三尺讲台”梦08-24

比例尺教学反思08-24

比例尺教学反思01-04

读懂自己09-03

读懂的作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