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在县教师进修学校讲座提纲

在县教师进修学校讲座提纲

时间:2022-08-22 00:33:43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县教师进修学校讲座提纲

  在县教师进修学校讲座提纲:“创造”教育环境 成就伟人梦想
  
  谷明山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师
  
  我们的孩子个个都是具备成为“伟人”的先天素质的,或者说个个都可以成为千里马。之所以没有实现,那是因为教育环境出了问题。有时候并不是这个环境不存在,而是我们的家长不善于发现它、利用它,甚至更多的是“忽略”了它、“限制”了它、“抹杀”了它。
  
  一、什么叫教育环境?什么是伟人?
  
  1.凡是对人的思维意识产生影响的过程,就叫教育(过程)
  
  2.凡是能对人的思维意识产生影响的人、事、物统称教育环境。
  
  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是教育环境。
  
  3.具有远大的理想,在社会中得以实现,并被人们认可的人,叫做伟人。
  
  二、教育环境决定什么?
  
  1.决定人们的价值观形成,价值观进而决定人生命运。
  
  价值观→人生态度→行为状态→习惯→性格→命运。
  
  俗话说: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命;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事。
  
  价值观决定命运,习惯决定命运,心态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这些提法谁是最准确的?
  
  2.什么叫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于客观事物(人、物、事)背后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与看法。
  
  更确切的说,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对错、美丑、善恶、大小等价值趋向的表达。它就像一副眼镜,你戴的是绿眼镜,世界就是绿色的,你戴的蓝眼镜,世界就是蓝色的。又像一个人的“商标”,其一切“产品”(言行)都要贴上这个“标签”。
  
  解读: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之间的关系:世界观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内涵,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所以价值观决定世界观。
  
  3.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怎样体现人生状态?
  
  胆量、智慧、品德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而这个内容包含三个重要的标志:
  
  大小(价值观的高度)、远近(生产关系基础)、对错(相对真理性)
  
  三者的地位不同决定人的不同人生态度。进而决定人生状态。
  
  举例:1、某朋友打麻将时,接妹妹打来电话,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好像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最后得知此人与妹妹当天去某亲戚家掉孝,少给一孝帽。
  
  2.我一亲属开车去外地,与当地一骑自行车的老人轻微刮蹭,此老人的儿子最后敲诈6000元。
  
  3.我的一个亲戚XX,高考只考了一个职专,去年毕业后,凭借自己的胆量与诚恳俘获了两个老总,每月工资8000元,现在北京电视台工作。其胆量哪里来的:小时候常跟着母亲(歌手)上台演出。
  
  这三个故事,分别说明人们的价值观当中,对错、远近、大小谁排第一各不相同。这个不同的排位,就出现了不同的人生状态。
  
  把“对错”放在第一位的人,一般容易成为失败的人;把“远近”放在第一位的人,一般容易成为普通的人;把“大小”放在第一位的人,一般容易成为伟人。
  
  三、价值观的高度决定人生动力的大小。
  
  价值观的高度决定人生目标的大小,价值观针对目标的呈现叫信念,信念永存,力量永存。
  
  (一)价值观的高度决定目标的大小。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方向,就会成为原地徘徊的庸人。美国哈佛大学对一批大学生做过一次人生目标定的调查:3%的人有坚定明确的人生目标;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没有目标。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是:那3%的人,25年间始终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成功人士、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中上层。60%的人过着安慰得生活也有稳定的工作,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的人,生活没有目标,并且还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不给他们机会。
  
  举例:1 耿宪存 ,从下爱好电气,在家修理电路挨过几次电,三次高考才中,志愿:工业电气自动化,毕业在石家庄钢厂工作从事本专业,最后辞职 到私企目前年薪30万。
  
  2 胡秋锁 , 石家庄师专化学系毕业 后化工总厂厂长,现在家中有一个化工公司,很成功。有时候是命运安排的碰巧,人生不能考碰巧,不能靠机遇。指望天上掉馅饼。
  
  3谷明山 :相对就失败。 数学系 毕业,毕业教英语,然后到教育局搞买卖,再到政府办搞行政后勤 职教当校长 工业局搞工业,最后有回归到教育。
  
  所以一个人要想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必须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想干什么?2 我能干什么?3 我正在干什么?,看着三个问题是否统一。
  
  (二)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与价值观相吻合的目标,价值观就会支持,这个支持的表现形式就是信念,长远而持久的信念产生强大而恒久的力量。否则 如果目标制定的不切合实际(即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符或有距离),价值观就不驱动行动,或者驱动不得力、打折扣。
  
  举例:1.马拉松跑了40公里,为什么没有死在路上,而死在跑完全程之后,如果是再多两公里,马拉松是否一样可以跑完?
  
  2.有两个七十岁的老太太,其中一个认为自己已是“古稀”之年,于是开始料理后事,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而另一个,则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攀登高山的计划,几年之后,相继征服了世界上几座著名的名山,在九十五岁的时候,登上了日本富士山,成为全世界登上此山年纪最大的运动健将,这就是誉满全美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3.邓小平同志,77年第三次复出,79年南巡,当年75岁,并在这年五月,徒步登上了黄山。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信念价值观,支撑(动力)他必须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
  
  4.一部电影《勇敢的心》反映一位民族英雄,最后被五马分尸,死亡前一夜,他找到了比死亡更有价值的价值观信念—民族独立与自由,这个力量支撑他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从容就义。
  
  5.有的和尚可以坐化,有的千年古尸不腐,原因在何?
  
  举例子: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所作的《水知道答案》,在联合国报告,对全世界是个震撼。这个实验的结论告诉人们:把人们的意念赋予于“水”、“人的身体”,就可以改变他们的内在结构,而这个意念的力量可以支撑这个结构持续下去。
  
  6.理想(目标)的大小、信念的持久度,可以使人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与恒力,让孩子做到不用扬鞭自奋蹄。打电脑无度、早上不起床、迟到……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怎样“创造”有益的教育环境?
  
  不能把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只有让孩子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
  
  1.重视“良性”家庭教育环境的培育与建设。
  
  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孩子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家长的学习、进取、拼搏精神有助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牢牢的把孩子“控制”在家里(旗号是为了安全),只能复制一个不成功的你。
  
  家庭教育当中两个极易给孩子留下“残疾 ”的两个病根:胆量与德行。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内涵主要指这两个方面。
  
  举例(1)。王某某的儿子,25岁不找对象的深层次原因:生长在谎言与暴力家庭之中。最终,扭曲的价值观,必然导致生活中无立足之地。
  
  (2)。李某某的女儿结婚不到半年就要离婚。生活在溺爱家庭当中,没有长大的价值观,注就她这一灾难。
  
  (3)。将XX县长,为人平和,思想豁达,家庭和谐。一双儿女均有较大建树:学习自觉,考取了一流大学。很有处理问题能力等。
  
  (4)。凡是从小跟过门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为什么一般都有出息?
  
  (5)。凡是在异地工作的人,为什么多半容易有成就?
  
  2.选择“合适”的学校。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些教育环境最好有多种层次,适应多种教育环境,就是适应与多种人打交道。与多种人打交道就要适应多种人的品行,学到与找到与人交往的智慧,练就克服困难的自信与胆量。
  
  3.参加劳动
  
  (1)。劳动创造价值。我们现在的孩子得到了太多的免费的东西,于是在他眼里一切都无价值,最终人生无价值。(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观察能力,就是这个原因)。
  
  (2)、剥夺劳动,就是剥夺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一切恶劣品质从好逸恶劳开始。
  
  (3)、劳动只有劳动,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也是促进价值观形成的最有力手段)。
  
  举例:我考上大学的动力就是因为弟兄多,姊妹五个,经常劳动。
  
  4.旅行
  
  (1)、去伟人去过的地方:深圳(邓小平)(16岁到法国勤工俭学,24岁到苏联这些都是他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境)、西柏坡(毛泽东)、山东曲阜孔庙(孔子)。
  
  (2)、去有历史文化的地方:赵州桥、柏林寺、少林寺、柏乡牡丹、刘秀公园、赵南星祠堂等这些身边的教育资源我们许多家长是熟视无睹的。
  
  (3)、大自然:三山五岳、长江、黄河、少数民族、公园攀岩、游泳等。
  
  举例:江西卫视,深度观察栏目,一则报道,两个初三的学生休学一年,跟随父母周游世界;临城岐山湖农家院养鱼池,5—13岁的孩子在池塘里,无人照看自己学游泳,问其原因?答曰:他们不几天就自然学会了。他们学会的仅仅是游泳的技术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5.参加社会实践。
  
  举例:元氏殷村 顺路驴肉的由来。张某某千万富翁的女儿卖对联;带孩子到山西慰问孤儿,去我县河村慰问贫困家庭;婚礼上让孩子参与献花;让孩子自己组织生日聚餐等等。
  
  6 课外阅读:有这样一种活动,能够使你增长学问,扩展思路、改变思维、消除寂寞、净化心灵、修身养性、休闲娱乐。这个活动能是什么?答案 就是 悦读------大量悦读。国家通过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阅读文字两不少于145万,初中不少于260万,高中不少于150万。四大名著、世界经典名著、百科全书、伟人传记等书籍在各个年龄阶段都要做出合适的学习安排,特别是初中阶段。即使学习成绩受一些影响也要读完。读书也是一种“旅游”。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军事奇才,不仅仅是在斗争实践中得到的成长,更得益于他熟读历史和孙子兵法,成为诗人也是这个道理。
  
  7 合理利用电脑、电视这个非常广泛的教育资源:选择合理的节目:比如 江西卫视 深度观察节目、山西和辽宁 梁宏达的老梁故事会、财经频道财富故事会。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电视剧。
  
  8 教育孩子学会“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凡事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中国人从小就把”上学“说成”念书“,所以到现在还有学多人只会”背书“,你要为他这句话什么意思,他马上惊慌失措。到现在还有许多人把”背书“当”学问“。举例:清华大学博士乐淘淘与我在网上交流的故事。
  
  论结:1.所有这些教育环境,都可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一个共同的影响:
  
  见 多 识 广 集 腋 成 裘
  
  这个“见多识广”就是价值观的“高度”,这个“高度”决定“伟人”。
  
  2.专家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结论没错,但它只是“学习之路”。
  
  对于“人生之路”而言,我的结论是:授之以“履”(阅历)→启之以“欲”(目标)→激之以“力”(量)→获之以“利”(大鱼)。
  
  所以一个人有了欲望,你不用教他怎样使用“渔杆”,他自己就能学会,这个力量巨大无比。
  
  五、两个成长误区
  
  1、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许多家长把这个过程当成了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
  
  解读:“好好”:不许打电脑、不许迟到、不许与同学到处乱跑、不许……等等 与“不许乱说乱动”的罪犯没区别。
  
  “学习”:学“书本”、学“第一”、眼中只有“学习”、“成绩”,一切围着这个目标打转转、其他都不叫学习。
  
  “考个好大学”:更主要的是成了炫耀家长虚荣心的一个标示。
  
  “找个好工作”:考个公务员、弄个财政开支等几乎成了现在家长们跳不出的一个“误区”,这与当年“商品粮、正式工”又有什么区别?
  
  “ 这也许是最正确的人生之路”,“人家上船我也上船吧 ”等认识已成为不少家长的“盲从”与“矛盾”。
  
  2 “机遇论”、“好爹论”、 “宿命论”都不应该成为人生值得相信的人生成长法则。
  
  3.许多找“窍门”、“智慧”、“技巧”这样的教育理论和许多高唱“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等口号的成功学理论,强调了“治标不治本”、“急功近利”、“走近路”等投机思想,主张的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价值观,容易使人们走上邪路。
  
  举例:解读《这位爸爸很有智慧》这篇文章中许多不能成立的教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