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时间:2022-03-26 11:54:23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优秀的毕业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摘要:心理学把兴趣定义为,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物、东西产生了好感、兴趣,才会主动地、积极地探索、学习。包括在学习上,小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学习效率更高。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并探讨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大纲:兴趣使人的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曾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它将意味着学生接受、喜欢并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

  1.学习效率不高

  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语文时,发现有时无论怎样引导学生,学生的学习效率始终不高,比如小学生不肯多看书,不愿意看课本,语文成绩提不上;学生不认真听讲,导致的课堂作业错误率高;小学生一遇到背诵的课文,就会特别痛苦,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去完成教师布置任务而去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情感等。这些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归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从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满灌式”中跳跃出来。教师站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口若悬河、自我投入的上课,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听的疲惫。如果教师仅仅是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教学而教学,这种单调枯燥、缺乏趣味的教学使得学生心生厌恶,又怎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呢?

  2.小学生不喜欢语文学科

  当前小学生愈来不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已成为普遍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小学生从进入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语文。从最初的汉语拼音、生字词到后来的语法、修辞手法、写作等基本的知识。这些内容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其二、繁重的课业负担。我们不难发现,每天放学路上都会见到背着沉重书包的小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就要抄写很多遍的生字词,词语解释,还要背诵篇幅长的课文、古诗词、名人卡片等等。在他们意识里语文实际上便成了一门抄写量和记忆量机械化的劳动过程的学科。但是繁重的作业量与学习效率不成正比。这种结果,学生不仅不会理解教师的用意,反而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二、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

  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因此教师在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之前,首先要了解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以下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方式

  新课程指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人,是独立自主的人,他有主体性,他对自己的活动有支配和控制的能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秉承着教师讲、学生听的原则,教师死板僵化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接受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自身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例如在《蚂蚁和蝈蝈》一课,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认读并理解生字词,并且理解写作的背景。而没有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来激发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情感。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死记硬背、苍白无力的教师语言艺术等等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磨灭了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独奏者”,而是起到了“伴奏”和研究的作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不应是教师一言堂,而应是彰显学生主体意识的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只应成为教学过程的伴奏者。传统教学把教师看做课程的实施者,新课程更强调教师是构建新课程和实施新课程进程中的“行动研究者”。

  2.学生语文基础差,缺乏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语文基础差,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个人认为很大一方面是教师的因素。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接触语文,语文教师应该给孩子打好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好感。加上很多学生存在偏科现象,这些原因导致学生语文基础差。语文成绩考不好,面临教师的谈话、家长的斥责、同学的嘲笑,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语文这门学科学习不自信,导致小学生学不好语文和缺乏学习兴趣的关键原因。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它是支撑我们奋进的动力。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常常做什么都不顺利和成功。小学生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小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便缺乏探索知识的动力和兴趣。

  3.语文教科书内容缺乏趣味性

  当前小学教科书内容的编写枯燥,缺乏趣味性,甚至有的学习内容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还有的知识不能融入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小学四年级有一篇课文《田忌赛马》,虽然课文内容不是特别的难,但是孙膑狡猾刁钻的诡计对小学生不能产生正面的教育意义。而且这篇课文的编写出现历史性的错误,齐威王中的“威”字,是一种谥号,人们对他死后的称呼,但是文中多次出现齐威王。所以这样的文章是不能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

  三、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有句话:“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孔子的这番话告诉我们:想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就要热爱学习。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不同的学生学习效果也是不同的。一方面是学习者的自身因素,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这门学科就学得比别人好。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怎样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小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而不是一种的强制的学习,避免陷入教师无效的教学、学生低效率学习的困境中呢?根据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做出简要分析探讨后,以下介绍了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几点做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语道“严师出高徒”,而新的教育理念已经使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积极的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做到:

  (1)尊重和理解学生

  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的人格。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比如:小学生考试没考好,教师不应该挖苦或讽刺学生。在人格上小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他也是人,是鲜活的的个体,他也有自尊心,教师应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另外,教师还应该理解学生。与人相处我们经常说要“换位思考”,教师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苦衷、难处、需要、想法等等。比如当学生有想玩的需要时,教师应该开展一些积极、丰富的活动。当教师做到真正的理解小学生时,教师和学生才能达到共鸣,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其次,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的个性。每个小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经历中所形成的个性会存在差异,就好比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2)关心和宽容学生

  小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和生活,除了同学那么教师就是他接触最多的人。由于小学生判断能力、理解能力、辨识能力都不高,所以教师应该多关心小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尽心帮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障碍、生活上的烦恼,同时学生就会亲近你、喜欢你。教师还应该学会宽容学生,在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那么教师不应该严厉的批评、呵斥、甚至辱骂学生,而应该虚心的指导、纠正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人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小学生呢,关键是教师应该清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想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因为教师的智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3)加强与学生的交往

  我们经常会“爱屋及乌”,那么小学生也不例外。当一个小学生喜爱这位老师,那么他也会喜欢听这个老师上的课。为了让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增进情感,从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从喜欢这位老师开始。当师生之间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友好关系,学生才会主动地接受这门学科。因此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建立友好的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在小学实习期间,我的指导老师任教三个班的语文课,同时她又是二班的班主任。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二班的平均成绩明显的高于一班和三班的。这是因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与二班学生接触更频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习上给予指导、鼓励,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注重课堂教学方法

  (1)重视导入环节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2]导入环节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第一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题材设置不同的导入语。一个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兴趣,并且为一堂语文课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那么所谓求知欲是指一种强烈要求得到满足的欲望。小学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应利用这个特点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量,在课堂中充分的满足小学生的需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谈话进行导入。例如在《荷叶圆圆》一课,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说:“ 小朋友们,夏天到了,老师带领你们去一个很美丽的地方,这是哪儿呢?是啊,这就是美丽的荷塘。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诗《荷叶圆圆》。”教师可以通过轻松的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平铺直叙的直接进入主题。教师还可以运用谜语导入,例如《小露珠》一课的导入,教师说:“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们开动聪明的脑袋来思考这到底是什么呢?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夜里来,天明去。又爬又滚真顽皮。你们猜它会是什么呢?”教师可以通过

  谜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导入,例如:还是教《小露珠》一课时,可以先播放儿歌《小露珠》,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把学生带入到轻松、欢乐。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样便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容易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共鸣。

  (2)运用优美语言

  语文是一门讲究语言艺术的课程,它不同于数学、英语等学科。语文老师实际上也就是一位语言大师。作为一位语文老师一定要体现出课堂语言的准确、精炼、风趣、机智、优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艺术,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运用优美的课堂语言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染力,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3)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没有哪个小学生喜欢一板一眼、死气沉沉的课堂。想要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单一,要根据不同课文、不同情境组织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力求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增加游戏环节、幽默机智的教学语言等等,通过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课堂富有灵气,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4)借助多媒体丰富教学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解决等都还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处在这一水平的学生只能对事物的形象、外部特征或属性进行概括,他们更多地注意事物的外表属性及实际意义。而语文这门学科就其本身来说是一种语言性的研究,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仅仅是书本的文字教学,那么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感到难于理解、枯燥乏味。根据小学生直观形象占优势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利用多媒体、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变得生动、趣味性,将抽象、难于理解的问题变得具体、易于理解,而且丰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造发光植物》一课时,针对课文中发光植物的培植过程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阿凡达》中发光植物的片段和发光植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更好的了解发光植物。

  (5)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植物需要施肥、浇水,才能长得更加茁壮,就好比学生需要被教师表扬和鼓励一样,才能更充满自信心和勇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因为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一般喜欢表扬优等生或者是听话的学生,而忽略了那些后进生和调皮的孩子。语文后进生,虽然在学习语文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也会有闪光点。教师的批评远不如表扬的效果更好。如果教师采用批评手段去教育学生,久而久之他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学不好这门学科,放弃甚至讨厌这门学科和教师。例如:某个学生这次语文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教师不应该严厉批评他,追究他为什么考不好,而应该帮他分析这次考不好的原因,哪些是薄弱环节,并鼓励他:“虽然这次没有考好,但我们接下来再接再厉,争取下次进步。而且你的字写的特别工整,说明你的态度很认真”。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无疑都是一种催化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注意表扬和鼓励的尺寸,把握好表扬和鼓励的度,是适当而不是过度。如果是过度表扬的话,不仅不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而且会造成学生自负、骄傲、不思进取的现象。

  3.在活动中发展小学生兴趣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让小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学校和教师要为小学生创造多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兴趣。

  (1)课堂中充分让学生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手段,让小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活动,开动头脑,手脑并用,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提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小露珠》一课,教师自制的小露珠、小蜻蜓、小青蛙的头饰,通过让小学生佩戴头饰,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和小露珠进行对话,不仅让学生玩的开心,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同时也在互动中培养了小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的兴趣。

  (2)课外活动

  语文源于生活。教师应让学生走到生活中,感受到身边的一花一草,这是语文的真谛。并不是说仅仅局限于教师教学生认识汉字、会读会背文章、会考试,语文教学就算成功了。

  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参观、比赛、游览、访问、公益等活动,并且把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开展一个广阔的天地,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兴趣。例如,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果单从语文书本上的文字内容来教育,那么会显得苍白、没有强大的力量。这时学校或者语文教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小学生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通过这次参观让学生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勿忘国耻、努力学习,爱国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等。

  四、总结

  总之,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应引起语文教师和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只有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效果好。

  致谢:

  我的大学生涯最终以一篇毕业论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曹树老师,从刚开始的不知如何下笔到一稿、二稿这样反复几次的修改,在曹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才顺利的完成了《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这篇论文。就像是自己亲手种下的一棵小树苗,从施肥、浇水、松土这样一系列的培育之后,看着它茁壮长大。因此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同时也感谢这几年来我所有的任课老师、我的班主任以及大学同学和室友的帮助。我希望你们今后的生活、工作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冯培刚.浅谈小学语文的兴趣教学.学周刊[J],2012:180

  [2]廖满芬.灵活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学周刊[J],2013:29

  [3]郭叶坤.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教育与职业[J],2008:4

  [4]和小燕.语文兴趣重在培养.现代教育科学[J].2009:145

  [5]田红梅.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考试周刊[J],2010:64

  [6]吴亚莉.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学苑教育[J],2010:22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篇1

  摘 要:

  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

  关键词:

  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在小学中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能力。学生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教师和父母的行为和思想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中的细节,都会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而习惯的养成和父母平时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父母本身就要做到勤奋好学,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孩子。老师、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率先垂范,才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其次、学生示范。在班级活动中,教师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平时多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示范目的。在评比“班级之星”时,让学生陈述自己和同学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发现并看到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同时意识到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使他们有目标、有动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最后、名人示范。名人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人故事的课文,如《梅兰芳学艺》《这个规矩不能有》《闻鸡起舞》等,能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许多名人的故事,学习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激励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以名人为榜样,明确奋斗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捕捉生活事例适时引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好奇心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弱,一些言行往往会出人意料,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捕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他们的一言一行加以规范。比如,在课外活动中,发现学生手里拿着树叶、树枝在玩,于是我在上课时,拿着光秃秃的树枝告诉学生,我听到树枝在“呜呜”地哭,你们听到了吗?那么,树枝为什在哭?学生十分好奇,树枝还会哭呀?“是的,它哭着告诉我,她离开了妈妈。他还告诉我,它再也不能为我们挡风遮雨、乘凉了,它非常的伤心。同学们,摘叶子,折枝条使它们受到伤害,它们能不难过吗?那你们摘过树叶、折过枝条吗?”一阵沉默后,我让学生就这一件事件进行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讨论中,学生明白了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大家要爱护它们,从而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抓住机遇,适时引导,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循序渐进,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低年级一般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惯的培养也如此,正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逐步形成。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进程受挫的情况,如有的学生一直原地踏步,进步甚微,有的学生有点进步后又有些回头的迹象,但教师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天、一点点的进步,不断进行鼓励,不可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这样才能最终养成良德的习惯。

  四、家校合作,深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利用电话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生活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

  五、表扬激励,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及鼓励,这对好习惯的形成和形成良好风气具有重要作用。而班级、学校、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就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实践证明,表扬激励道德行为比抓住缺点以及批评效果要好得多。但当学生违反了公德,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如其分地批评或惩罚。它可以起到规劝后烧法生活不发生不道德行为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让我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到“学习的快乐!”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篇2

  摘 要:

  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且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 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不仅是学 校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数学还被称谓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也不是单调孤立的一门学科,它与小学其他各学科之间 的联系愈加的紧密,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与小学生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所占地位和影响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从小 学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浅谈一下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 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中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联系生活实际中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样能够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使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让小学生们兴趣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设定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数学课堂问题转换设定为某种情景,促使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进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同学们自主地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该阶段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不断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使小学生们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比如,在学习和复习小学乘法公式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字游戏,以课堂游戏10分钟为例,恰当的把小学数学运算融入到游戏当中。运用到课堂上数学游戏很多,我们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小学数学倍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小学生们按照自己所坐的课堂位置顺序进行读数,第一学生读一,第二个学生读二,第三个学生读三,第四个学生不读四,要读“过”,以此类推,只要是四的倍数的都要读“过”,读错了的学生和没有读“过”的学生要受到大家的惩罚,惩罚大家定,也可以随便罚。学生们活跃玩着这个游戏,教师在一旁引导鼓励,使得学生充分的融入进游戏,学习并快乐着,通过这个游戏过程达到对小学数学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活跃了学教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运算的兴趣,整个数学教学课程变得有趣起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行兴趣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这也直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就可以进入数学的殿堂,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扬。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未来的人的数学素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及培养至关重要。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求职信01-15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11-03

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暂行规定04-13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11篇11-04

物流专业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05

机械类专业毕业论文01-12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01-10

网络教育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2-09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