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中学作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时间:2022-08-24 02:40:3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作者/肖久细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改革虽历经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仍不容乐观。本文从一个一线的中学老师的视角分析了当今中国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其存在的不足,以及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困惑,并试着探讨了其对策。
  
  【关键词】中学作文 现状 困惑 对策
  
  中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关键,它是各项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运用,它是学生思想、心灵、精神、审美情趣的定格再现,它也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再现。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对社会、对国家的兴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作文的社会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此,所以历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对作文教学不敢怠慢,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好方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快速作文教学法”、“快乐作文教学法”“情境作文教学法”等。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学作文教学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仍存在不少的困惑,有待我们去分析,去研究,去探讨。
  
  困惑1中学作文教学中要不要进行写作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
  
  这一困惑主要是由于中学语文教材对作文的定位不足造成的。传统的语文教材在编写作文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文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过分地注重作文技巧的传授。这当然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写作思维及创作兴趣。新课程改革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因此,从指导思想、课程理念、教材编写上都进行了重大改革。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因此,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在作文教学的编排上进行了全面改革,现举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这样的编排比起以往的那种编排方式来的确科学多了,令学生很容易就走出了对作文的恐惧,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提起笔来就可作文。但新教材中作文教学内容编排却没有写作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只有学生写作的内容或方向。这样,给教师的感觉就是不需要传授写作技法,将作文题或者作文话题一出便让学生自由作文。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真正动起笔来时却又为难了,因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一定要超级大作家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学生如能达到这一境界就不是学生,就不用学习写作了。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学生作文话是有的说了,却又存在一个该怎样说、怎样说好的问题。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习作内容丰富,但结构松散甚至混乱,语言不够精彩甚至病句成堆,(www.fwsir.Com)主题不突出甚至没有主题等等,以至于老师都无从下手修改。所以,不少一线的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应有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作文课毕竟更多的应是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将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说出来,方法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仅仅在于如何解放学生的写作思维却完全忽略技法的传授的话,那未免太左了。
  
  于是教师们便或多或少地想传授一些作文知识和技能技巧,可又不知到底要传授一些什么样的作文知识和技能技巧。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在作文教学内容上给出过可供老师操作的这一方面的明确目标。于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新课程改革后,作文教学的局面虽有所改变,但仍是换汤不换药:将现成的“题目”改成“话题”,然后交给学生自由行文。责任心强的老师则有可能自己组织进行一些写作技法技能及写作目标的教学,但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缺乏系统性的。由于教师本身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尤其是大部分教师自身的写作水平就有限,指导写作的水平就更有限。这样导致无论是作文前的提示也好,还是作文后的点评也好,差异性很大,这样就不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们都十分希望这种现状得到改变,却往往苦于势单力薄,长期不能实现愿望。
  
  困惑2中学作文教学有没有系统性、层递性
  
  一线教师作文教学上的这一困惑仍源自于中学教材的编写造成的。新教材在作文训练的内容编排上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和逻辑层递性。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把握学生关心的问题上,新教材做得不错,力求让作文之笔伸向学生自己仍至周边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在训练的逻辑层递性上却考虑不足,这从上面的表格中也可看出来。新教材在作文教学上只注重写作内容的块的独立与变化,而这独立的块的内容之间却缺乏了线的逻辑联系。这样安排虽让学生的笔触及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各个领域,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但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还是不够的。
  
  其实学生从初一到初三再到高三,其思维、心理、世界观、审美能力、兴趣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如果我们在训练学生时不有意识地提高、进步的话,学生的能力又怎能提高。而且由于教材是供所有教师教学操作的,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意义。教材在作文训练的系统性和层递性这一方面没有给教师明确,则又导致了因教师的个体差异性而给作文教学带来整体性差异。这是一线教师无法解决的。
  
  困惑3如何让中学生有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
  
  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新的初中中考考纲中也强调指出:“(作文)考查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然而现实是,常规作文教学,往往是老师往黑板上扔下一个作文题或话题,然后就是在学生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要求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完成,当堂交卷。结果弄得学生们一阵恐慌,一片茫然,一脸无奈,最后随便应付了事。长此以往,就导致了学生作文灵感枯竭,作文情感麻木,作文兴趣消失,作文内容简单。“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要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就必需要有大量的写作素材积累,广博的知识积淀,丰富的情感体验,较高的审美眼光。因此,教师们都想努力为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创造条件,却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无奈。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 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一天到晚几乎都呆在学校,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应付不完的考试,哪有时间去走进自然,去关注社会,去品味人生呢?其次,作文教学的外部环境对作文教学常常起了一定的束缚作用:想让学生走进自然,可出于安全考虑,社会牵制,领导干预;想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信息量,却找不到满意的素材;想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受到家长的责难;想全部详批详改作文,没有时间,想选改详改部分作文,学生不满意;发现学生作文问题想及时指出,常常迫于课时安排的不科学和教学压力大而难找机会;想丰富学生的知识量给开一点课外阅读课,一找不到合适的时间,二是没有图书馆或有图书馆却极少对学生开放;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想组织一些辩论,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不了了之……基于这些情况,所以中学里的作文教学往往仍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尤其是一些条件相对落后地区。因此,如何让中学生有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成了困扰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困惑4如何解决作文批改难、效果差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每周开课两节。有的学校每周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有的学校则每两周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有的学校则要求学生每两周写两篇作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一篇;有的学校还要求写周记。学校要求教师批改作文一般是详批详改,至少每两周批改一次作文。正常情况下,一位语文老师上两个班的语文课,每个班60到70位学生,如果批改每一本作文用的时间是5分钟(包括改错和批语等),批改完一次作文得用约10—12小时,改完一次老师累得半死。而作文到了学生手中,学生往往是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评语,就把作文收进书桌抽屉,效果不佳,真可谓“出力不讨好”。每个学期要完成8篇作文,16次作业,近40篇的课文教学,平时的单元测验6—8次,还有段考、期考,可谓任务艰巨。教学双方心力交瘁,一方面,教师为命题搜肠刮肚,为批改皓首枯灯,为讲评唇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写作文抓耳挠腮,读批语索然寡味,听讲评昏昏欲睡。其结果是作文批改难度大,效果却不佳。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作文的教学效果,也是长期以来令教师困惑的问题。
  
  5关于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新课程理念,给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了改革的肥沃的土壤,迎来了作文教改的春天。但也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改变一下观念、解放一下学生的思维、发展一下学生个性的层面就够了的,如果这样的话,只会把教师和学生由一种困惑带向另一种困惑。对于时下的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我们不妨思索一下对策。
  
  5.1作文教学应建立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体系。这种作文教学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学作文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而不应该残缺;二是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而不是混乱的。中学作文应该教一些什么?那就是将现在的与传统的相结合,不仅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也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更好地表达,那就是要适时地适当地传授学生一些写作知识与技巧。至于作文教学的次序,则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结构、思维发展等去安排。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写作思维操作模型建构训练。其中包括写作赋形思维(重复思维、对比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写作路径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写作相似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写作策略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第二阶段,包括立意思维操作模型训练,行文展开与行文措辞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第三阶段,在以上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各种具体的文章体裁的写作过程训练。
  
  当然这种教学体系的建立一定要有很强的操作性,要尽量缩小因教师的个体差异或地域差异而造成作文教学的差异。并将中学作文教学从语文书中独立出来,编成一套书,而不再是附着在语文教材的各个单元之后,这样就更显其连贯性、系统性。在该书中,既有作文教学的内容,又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素材,也有必要的评价参考标准。
  
  5.2要适当放开教师的手脚,要消除学生害怕心理,变学生怕写作文为想写作文,变学生没东西写为有东西写,变学生写作文应付为一种生活的需要。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作文教学的外部环境的改善来调动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情绪,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任务。如大家都关心美国攻打伊拉克的问题,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要就这一话题要求学生给美国总统写一封信主持人间正义的话,就完全可以播放一些有关的视频或新闻图片,以营造一种情感氛围,刺激学生想写一点什么。要做到这一点,绝不只是说将命题作文换成话题作文就可以了,教师是要做不少课外工作的。例如,教师可尽可能地少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和素材的收集,有必要一周节约出一节语文课来作为作文准备课,用来阅读、辩论及干一些其它与作文有关的事,比如将近段发生的社会事件拿来讨论,或看视频,或讲故事,或读文章,或走出校外搞活动等等,这些看似与当前作文无关的事其实对于作文大有益处,正所谓“工夫在诗外”。宁可少上一点语文课文分析课,也要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因为阅读与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的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与视野,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
  
  其次, 当今时代的作文教学,不可忽略了网络利用。网络上可获取写作的大量的素材,网络也是练笔与交流写作的好场所。网上创作方便,修改更方便。网上创作不拘一格,想写就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也不知是谁写的。平时不敢写的也敢写了,平时不好意思写的也好意思写了,没有丝毫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因此,网络创作深受学生喜欢,在网上练笔,是一个绝对的好方式,值得大力提倡。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国家、学校、家庭皆可为此进行投资。
  
  作文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不能纯粹为了作文而仅仅只教学生一点作文技巧,更应该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教会学生理解生活;教会学生审美,培养情感,陶冶情操:春天来了教学生赏花;秋天来了教学生赏落叶;夏天则教学生品日;冬天则教学生感雪——在审美后让学生将情感体验记录下来,让学生建立生活日记本。总之,作文教学绝不能局限于日常安排的每周两节作文课上,生活无处不文章。
  
  5.3作文的修改可灵活多样。前面提到的网上评改是最方便的,可一对一改,也可多对一改,也可一对多改,还可多对多改,并可当场改,也可远距离“面对面”改。如是传统的修改,也一定要将教师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效果反而更好。具体的操作可如下:
  
  首先要跟学生讲明白这样做的意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明白这决不是教师在偷懒,而是教会学生自批自改以利于学生将来的写作。然后再教会学生自批自改的方法:学生写完作文后先自己浏览一两遍,将明显错误或不妥之处改掉。再要求学生互相批改。互改时要求学生先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再抓关键,抓重点细读精批——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 注意:互改可一对一地互改,也可小组几人讨论合改方式。并要求学生在批改完了之后对于别人文章的长处与短处作出记录,交流批改感受。学生批改之时教师来回巡视,进行及时的指导。课后教师应将学生批改过的作文收上来稍作浏览,再作一小结。
  
  这样批改作文,既利于老师,也利于学生。学生自批与互批作文可比教师批改得更细致。同时学生批改的过程是一次作品欣赏的过程,是一次交流的过程,是一次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一次作品的学习与再创造的过程,对学生的创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无疑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下面是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中学七年级作文教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调查统计表: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从上面的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采取了上面的措施的明显比没有采取上面措施的效果好。由此可见,以上一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作文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透的。要解决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整体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工作者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去总结。相信在教改之风已蔚然形成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走出一条广阔明亮的大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