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历史论文>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看法

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看法

时间:2022-08-01 22:30:24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看法

  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看法

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看法

  王志全

  (山东德州一中历史组)

  我国2001年开始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目标,这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明确要求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应当革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本文拟结合“人性化课堂教学理论”和自身的具体教学实践谈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一点看法。

  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一步,课堂导入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和短短的几分钟,但它能够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印象,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

  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课型的差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时很难有“一定之规”,即使相同的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其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也是有着千差万别的。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差异中,笔者一直以来秉承着如下理念: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

  新授课是学科教学体系中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是以传授新知识、培养新技能为主的课型。历史的新授课担负着培养学生读史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这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所以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研究表明,“当学习变得有趣,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取得成功,并且在学习上得到适当的帮助时,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或者当他们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时,就会产生学习积极性。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这样的事实:人类通常会希望认识世界,驾驭自己的人生,并且开展自我指导。”

  从上述理论出发,我们在进行新授课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时往往爱引用现实中的众多案例导入新课。因为,人类研究历史的“原初动机”,即意在回答“我们是怎么来的?”所以,从现实出发,往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案例一:岳麓版教材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我以学生的姓氏为切入点,设计导入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姓氏”,它又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什么特点?(展示文字材料)

  材料一:“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材料二: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通志·氏族略》

  通过对上述两段文字进行有效解读,让学生明确中国传统社会对血缘关系和社会等级关系的重视程度。以此和本节课内容挂钩。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节历史课。我们除了要让学生尽快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更要体现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知识之间的不同——高中历史应当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更加理性、深刻的认知。在此,我们通过再平常不过的“姓氏”来让学生体会古代文明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深刻联系,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从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在掌握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而这两个制度本身的核心特点之一即重视“血缘关系”,“姓氏”则是血缘关系最为集中的表现形式,是个人身份的象征,借此让学生形象地体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也易于和此后的教学内容相联系。

  案例二:岳麓版教材必修三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首先展示了一组图片:过年放烟花爆竹、激光排版印刷、二十四节气歌、算盘等。下附顾颉刚的话:“凡是眼前所见的东西都是慢慢儿地积起来的,不是在古代已尽有,也不是到了现在刚有。”

  导入语:上述图片反映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正如顾颉刚先生所言,它们是怎么来的?从中可以看出古代科技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哪些联系?从中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我们过去的处理方式就是让学生对科技成就按照时间、领域、人物、成就的分法把科技成就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记忆一番能应付过考试即可,但新形势、新要求不允许我们做如此简单的处理,另外,作为学生,对单纯枯燥的知识记忆也是“深恶痛绝”,所以,突破旧有教学方式的瓶颈,是我们处理这一课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从现实入手,去寻找古代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设计了“古代科技与现代生活”这一话题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和贯穿整堂教学内容的一条“主线”,将课堂教学内容整合为“三看古代科技”的教学环节:一看古代科技:了解成就;再看古代科技:探究本质;三看古代科技:反思不足。

  以上是两则比较典型的案例设计,其实关于高中历史新授课导入环节的设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哪种设计方法其内核实际上都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唯有如此,才能构建有生命、有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