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浅谈新课改模式下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模式下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8-03 07:17:49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新课改模式下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模式下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模式下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周小金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笔者所在学校也是如此,从最开始的洋思中学,到杜郎口中学,从昌乐二中再到西峡一高,按理说如此多成功学校的“成功模式”,认真学习之后就能推进学校教学的发展,为何如今的成效仍不显着呢?甚至还出现了质疑的声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跟风学习,大多都以模仿为主,仅有表面的精彩,而无内在的改变,是问题所在。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就如何让“小习惯”影响“大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模式的对学生的要求是学生能够自学,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能够质疑,提炼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解疑,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能够编题,突破考试的瓶颈。试问,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如此的要求学生能实现吗?初中生数学学习基本习惯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1阅读的习惯

  众所周知,数学教材是经过许多教育专家反复编写,又经过许多教师长期教学实践后认为是科学的,可行的才最后确定下来的,在教科书中,不仅积累了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成果,而且还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

  目前很多老师不重视阅读,因此学生一般都没有读数学书的习惯,或者读书时抓不住重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领会不深。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要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粗读、细读、精读。

  “粗读”就是先通读教材,大致了解学习的内容,不忙于思考和解答具体问题,把各个知识点搞清楚,对主要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用记号标下来,知道教材主要介绍了哪些什么样的知识点,不明白或不懂的地方要记下来。

  “细读”就是具体细致地逐句阅读。把教材中各个问题弄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难懂的地方要反复多思多想,并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意义识记。

  “精读”就是在弄清各个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中重难点作深入地分析,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评注。也就是说,读书要经过从粗到细,再从细到精。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要先了解各知识点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了解各部分的主要概念和定理,做到胸有成竹,纵观全局,然后经过细读,具体掌握其中的内容,详细理解每个知识点,弄懂每个概念或定理的含义,最后再进行一次精读,把具体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归纳整理,并与原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以结构为纲,纲张目举,条清缕晰的新的认识结构。

  2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前奏。预习的好坏,往往能影响到学生听课的结果。通过预习,学生不仅能带着问题,抓着要点来听,而且还能使他们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听课的效率更高,收效更好。

  有些学生预习,尤其是薄弱学校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可以为学生拟好预习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按提纲预习读或带着问题预习。拟定提纲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提出的问题要带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要求学生要有思考。预习中的思考首先是归纳性思考,即把学得的知识按知识间固有的逻辑线索,整理归纳,分清知识的“主干”和“分枝”,准确地把握知识的联系,进行联系性思考,考虑每个概念、定理间的关系,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

  3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不要急于将知识强加在学生头上。西峡一高的“三疑三探”课堂模式就把学生的质疑放到了主导的位置,他们培养的学生之所以能够被北大、清华等全国着名高校青睐,学生因学会质疑,从而具备非凡的探究能力应该是关键所在。所以,从学生角度看,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说明他们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从教师角度看,学生提出了不明白的问题,教师清楚了学生的疑点、难点所在,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1在预习中创建“问题场”,让学生想问

  有专家指出:要形成一个“好”的问题或要让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必须创造出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情绪氛围。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场”。

  3.2教会学生在何处提问、质疑

  学生有了胆量且有了一定的兴趣后,并不等于就能问得恰到好处。从原则上说,学生的问题应当围绕学科教学任务去提。学生能否问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关键还在于让学生是否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分门别类地给予指导。

  (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联系处提问、质疑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如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

  (2)在预习中引导学生在矛盾处提问、质疑

  在原有知识的结构上或认知上出现了矛盾,学生自然就会去思考“这是为什么呢?”这也就是学生开始提问了,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今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想课堂模式改革真正的深入课堂,让教师能充分体会到新课改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的课改理念,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列举的学习习惯,只是抛砖引玉,笔者希望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细节的把握,来促进课堂模式改革的进步,如何让“小习惯”影响“大模式”,通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浅谈新课改模式下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相关文章:

浅谈幼儿习惯的培养08-17

浅谈蒙特梭利教育下幼儿习惯的培养08-14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08-17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08-17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互动合作学习模式探讨08-18

浅谈新课改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08-14

浅谈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08-23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08-24

浅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08-13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