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几点认识

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8-03 15:33:49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几点认识

  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几点认识

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几点认识

  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教育局 冯新亮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第一条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第一次明确将“数学活动经验”列入课程目标中。2011年修订完成的《课标》修订稿这样阐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作为课程目标进一步被明确,地位进一步凸显,等同于“双基”。所以,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应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切实予以落实。但是在我们实际课堂教学当中是什么现状呢?无论是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还是学校的教学评价中,无论是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还是大量的课改论文专着中,都很难见其踪影。原因很多:其一,《课标》中虽然明确提出“数学活动经验”课程目标,但缺乏必要的解释说明,教师对其地位、作用及其内涵理解不深。其二,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为课改新鲜事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三,数学活动经验不像事实性知识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教师感觉无从下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数学活动经验”这一课程目标的粗浅理解。

  一、《课标》为什么要提出“数学活动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

  1.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和心理品质诸方面。素质教育落实在数学教育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数学观的变化,最为重要的是数学活动论的兴起。数学活动论认为:应该从多维度来看待数学的本质。数学应该是人类的一种活动,不应该完全等同于这种活动的产物。(举例:比,不要仅仅把“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这个概念本身看作是数学,还应该包括学生如何来理解这个概念的过程,这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数学活动论代表人物尼斯甚至说:把数学只看作是一门纯理论学科,认为数学是某些权威所提出来的一些东西,那是很危险的。《课标》提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的一种科学语言;数学是人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数学活动论的观点,怎样来理解“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句话呢?我们是否能仅仅把那些死板的数学结论看做是数学吗?这是作为基础教育基础学科的数学的本质吗?应站在不同角度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涵义。站在语言的角度,我们就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并会运用这种语言去交流,去表达。站在工具的角度,我们要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站在文化的角度,我们要让学生真实的体验这种文化,深深的爱上这种文化。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的能促进其数学素质不断发展的有关数学的经验,那才是真正的自己的数学。

  3.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重要代表人物就是杜威。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重组,这种改造和重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二、对数学活动经验本质的基本认识

  通过前面的论述,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对于什么是数学活动经验,老师们可能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学生对数学的真正体验。它不仅仅是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有关数学事实的感性认识,更是自己在真实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的有关知识观念、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过程、数学语言以及情感态度的一种综合的感性认识,实际上这种认识也是以结构的形式存在的,绝不是简单的事实性知识,这就是学生数学素质的原型。但是我们又很难给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确切定义。但我们可以理解,数学活动经验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数学活动经验是基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提出来的,它只属于特定的学习者自己,所以具有学习者的个性特征。

  2.实践性。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离开活动过程这一实践形式是不会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

  3.发展性。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一个学习阶段、在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对学习对象的一种经验性认识,是非严格理性的,而且还可能是不正确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是可变的。

  4.多样性。由于活动经验具有主体性特征,所以受学生已有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已有数学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学习同样的内容,经历同样的数学活动,每一个学生仍然可能具有不同的经验。

  三、如何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1.重视过程性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与传统教学大纲相比,《标准》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明确了过程本身就是课程目标,即必须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过程。并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认识过程动词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

  2.设计好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做数学”

  从课程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离不开数学活动。什么是好的数学活动呢?课标中也给我们指出了几种小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方式: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等。

  本人认为,一个好的数学活动除了要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外,一定还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创设现实的、鲜活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情境。二是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抓住数学的本质。三是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充分思考,充分交流。

  现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数学活动,本人认为整体上存在目的不很明确,流于形式,学生交流有所欠缺,不到位。交流基本上还是个别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项交流,而且老师所关注的就是把重要的数学结论说出来,一旦学生说出来,哪怕是第一个学生说出来,老师大加赞扬,这个数学活动也就万事大吉。学生也养成了习惯,交流的时候非常注意揣摩老师想要什么答案,所以学生尤其是反应快一点的学生,往往一下子就能说到点子上,即使自己还没弄懂也要配合老师,老师也不管其它同学是否理解。

  3.采用多种方法,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留心观察和认真收集学生有关数学活动经验的信息,及时收集信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倾听学生的真实声音。仔细倾听学生的思路想法,仔细分析学生的作业,适时地有针对性的点拨、启发、引导。使用好成长记录袋。引导学生养成撰写数学日记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及时评价、指导。

  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看不见,摸不着,很大程度上老师不能在课前完全预设,更多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现场生成。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养成一种意识和形成一种能力:让学生多感官充分参与“做数学”,充分思考,充分交流,在动态中机智有效的利用现场生成性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炼、积累、总结提升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

【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几点认识】相关文章:

关于“基本课文”的几点认识08-17

对小学数学品格教育的几点认识08-17

城管在实践活动中的几点经验08-17

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08-17

对数学生活化的几点认识08-17

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08-12

对初中数学新课改优越性的几点认识08-19

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和反思08-17

关于活动课的界定——谈对活动课的几点认识08-17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历程与经验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