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论文>网络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网络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时间:2022-08-05 05:16:49 信息技术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网络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网络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周文清

  (徐州医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影响,面临着新的任务,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成长在网络时代的90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也会产生一些共性的常见的心理问题,这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应具备相应的解决方法和解决策略。本文即是关于网络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网络化;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环境也日益复杂,这些都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也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新的命题。90后大学生,甚至是95后大学生正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群体。90后是成长在“网络时代”的一代。据2010年网络使用调查发现青少年网民在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等网络娱乐活动上的使用率分别85.1%、66.6%和74.8%,均高于整体网民平均水平。从小接触网络,一方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但另一方面,“价值多元化”、“道德底线模糊化”等的无网络文化特点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90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拖延症”泛滥、人际关系冷漠、纠结的情感问题和认知上的迷惑。

  一、“拖延症”泛滥

  网络化告诉发展,各种网站也曾不穷,同类型的网站越来越多,比如,国内的常被网民使用的视频网站有15家,小众的视频则多如牛毛。但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树立和维持网站自身的特色,各同类网站抢占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方向不同,每一家网站上传输的信息并不一样。另一方面,网络化的发展,各个网站开发了多种多样的节目来满足网友的选择需要。这导致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转战”不同的网站来获取信息,同时,可供选择的网络产品和网络节目的增多也使得网民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耗费更多的时间。在笔者的调查中,很多在校学生都有“追剧”、“追节目”的习惯。关注更新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有一名学生更形象地描述:“周一看韩剧、周二搜港剧、周三周四迷芒果台,周五的天天向上和周六的大本营是重点,周日的年代秀的独家爆料不能错过。”除了“追剧”之外,睡前“刷手机”也成了“90后”大学生们的共同习惯。笔者了解的学生中,甚至有在睡前要把“人人”、“微博”、“QQ空间”和“朋友圈”都刷新一遍,一刷就是一两个小时。

  大量的网络信息必然会占据大学生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事件,据悉很多同学都习惯将课后作业、学习任务、社团活动,甚至是“洗衣”、“吃饭”这样的日常安排“一拖再拖”,久而久之,“拖延”成了习惯。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日前针对我本校学生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拖延的症状”。比如在作业间隙不断玩弄手机,忙刷“人人”或微博;还比如,衣服堆了一周才洗。而这种“拖延症”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烦躁、厌恶等心理。

  二、人际关系冷漠化

  根据网络的不完全调查,90后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是72%。从小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小伙伴较少的他们,与70后和80后相比,他们更加独来独往、少言寡语,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而又因为较早接触网络,他们把寒暑假的大部分时间消磨在网络上,而近年来社交网络的发达更是让他们更加偏爱用社交工具沟通。笔者的学生曾经描述过一个非常极端的现象:一个宿舍的四个女孩子,同时拿着手机在她们宿舍的“微信群里”聊天,这种聊天会持续半个小时或更长,讨论结束后,她们又继续各干各的事情,相互不说话。网络的发达,交“朋友”变得更加容易,通过搜索、点击等可以与大洋彼岸的同龄人成为“好友”,但与身边人的交流机会却被大大缩短。事实上,沟通、交流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而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交流双方很直观地了解对方、感受到对方的想法、情感。过多依赖“网络沟通”挤占了“面对面沟通”的时间,使人际关系更加冷漠。

  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问题

  90后大学生从小在父母和祖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很容易养成不为他人考虑、比较自我的性格,而因为大学前在父母和祖父母的“特别呵护”甚至是约束下长大,进入大学后,突如其来的自由和自我空间使其有机会做出更多的情感选择,特别对是一些在外地求学的学生,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也使其更易形成对异性的强烈渴求。但因为他们缺乏恋爱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经常陷入感情的纠葛。网络化大肆发展的今天,网络世界的多元化为大学生们展示了大量的关于恋爱、关于情感的信息,而网络上一些特殊情感类词汇的调侃也在90后和00后之间流行起来。网络上的电视剧中,“基情”、“腐女”、多角恋轮番上演,让人应接不暇,在一定程度上给90后大学生做出了比较负面的示范,他们也很容易在潜意识中形成对这些奇怪情感现象的认同感。另一方面,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快节奏的“快餐文化”,社会的流动性也随之加大,这本身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在父母和长辈们的宠爱下长大的不谙世事的90后们,社会经验不足、内心脆弱,在不稳定的大环境下更易产生焦虑、不安全等心理,这对他们的情感生活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认知上的迷惑,人格扭曲

  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使得90后大学生可以接收到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一些被有关部门管制的网站也可以通过“翻墙”访问。有些媒体和商家为了夺人眼球、获得更多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在网络上大肆传播一些低俗的、不符合主流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信息,也使得网络环境更加错综复杂。近年来,“杜蕾斯女孩”、“约炮女”等企图通过出挑的网络炒作获得名气的网络红人都是90后在校大学生群体。而娱乐圈的“那点事”更是在网络传播中变得更加让人大跌眼镜。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大学生活的四年是他们“三观”形成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负面的信息会令他们形成负面的价值认同;而网络上所宣传的“无节操、无下限”的信息更会使其产生认知上的迷惑,甚至是人生价值选择的迷茫,更有甚者,其人格发展都会受到非常负面的影响。

  网络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受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和新的实践尝试也势在必行。

  1.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面对纷繁的网络环境和过量的网络信息,培养90后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最根本和最基础的一环。网络环境对个体的影响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其信息和环境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则决定于个体本身的控制力和辨别力。而在两项影响因素中,改变环境是外力,调整自我才是根本。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自我总结和计划以及自我情绪控制力。鼓励学生做好个人计划和个人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老师需要高度重视的环节。

  2.做好网络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心灵的成长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有助于他们自助做好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健康的维护工作。事实上,网络上有很多心理咨询网站。这些网站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角色。这些网站来源多样,信息量丰富,高校的心理健康网站可以汲取这些网站的有益成分,建设出颇具本校风范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发挥网络渠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传播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的有益影响,为大学生们提供正向丰富的心理健康信息资源,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有效利用网络渠道,开展正向的网络活动。网络环境具有直接、快捷、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有效利用网络渠道,也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必备技能。利用校园社交平台,如学校官方网站、学校心理健康网站、学校官方微博等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可以将所要传播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推送到最多的学生身边,所以,有效利用这一渠道,策划和推送正向的网络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策划开展网络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克服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障碍,把不同的个体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与分享经验,发展支持性团体。另一方面可以策划一些正向的全校范围内的竞赛活动,比如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策划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这种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减少接触负面信息的机会,摆脱这些负面信息所带来的困扰。

  4.培养大学生在互联网上主动弘扬正能量、自觉抵制负能量。积极参加“阳光跟帖”行动,用文明语言和理性态度发表网络评论,营造理性、平和、有序的网络舆论氛围;围绕中国梦、推进改革、推行法治、奋斗创业、社会公益等内容,主动在网上发出和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博、微信、帖文、视频等作品。对于网上出现的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民族团结等错误言论,对于“黄赌毒”等负面网络信息,教导大学生坚决抵制、主动驳斥、积极举报。自觉增强网络文明素养,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和网络文明规范,自觉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绿色上网,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络页面和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5.培育和发展现实世界的校园课外活动。丰富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将大学生们从虚拟世界拉回到现实世界,同时有益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且能够帮助其发展人际关系,在近距离的人际互动中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网络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老师的重视,引导这一群体克服网络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培育和维护健康的心理状态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艳红,黄志梅,杨永华。90后大学生健康网络学习方式的研究———以泉州地区大学生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3)。

  [2] 崔俊红。 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与网络心理咨询[D].南昌航空大学,2012.

【网络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相关文章:

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08-16

中等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08-16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剖析08-24

网络化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发展研究08-24

当代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08-16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策略08-17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探讨08-23

小议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08-17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初探08-14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策略的文章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