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教案设计之我见

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教案设计之我见

时间:2022-08-05 06:41:11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教案设计之我见

  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教案设计之我见

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教案设计之我见

  马春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培训作为建设工程领域不断提高企业从业者专业技能、知识储备、人力资源素养的基本手段,已逐步被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并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开发出适应市场、适应参训人员需求的新型教案是提高培训机构竞争力,形成自己精品培训系列课程的拳头武器。如何帮助学员从被动灌输知识的角色转换成情境体验的亲历者,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快捷方式之一,以此方式让学员将专业知识“吸收—消化—存贮”,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宝库,从而实现培训机构和参训人员的双赢,达到培训过程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教案设计;培训内容;现场教学;培训效果

  目前培训已成为建设工程领域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执行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准,采集最新的信息,掌握高新技术工艺,以及企业开发与发展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因此,工程领域的职工培训市场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成功培训的方式、方法能激发参训人员内在的学习动力、欲望和潜能,既能满足参训人员“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学习需求,又能满足他们“研究问题、增长才干和见识”的培训需要。因此为增强参训人员对培训组织的兴趣和信赖,积极探索和创新培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是提升培训组织竞争力的源泉。

  由于工程领域的参训对象一般都有一定学历基础、工程实践经验或专业技能,他们不同于在校大学生的普通教学。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已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其二,工作多年,有较为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其三,对所从事的工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性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自我整合能力强,具有自我指导的深刻需求,渴望解决长时间困扰在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从而使专业能力得到升华。

  随着计算机信息及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培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也在渐进式地改进,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模式为: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利用现代多媒体视听技术手段,附加案例研讨的方法,这种方式运用起来简捷方便,完全由培训师控制整个过程,优点是运用视觉与听觉的感知方式,对工程技术中的规范、标准、工艺等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了综合处理,能够调动参训人员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使他们增强注意力提高兴趣,有效地帮助参训人员在听课中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在培训过程中附加一些针对性强的案例,由于它来源于工程实践,甚至是部分参训人员的亲身经历,会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很快进入“角色体验”和“情境体验”,也就构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全身心地融入课堂之中。然而,上述这种培训模式,由于时间紧、信息量大,在灌输新知识、新标准时速度快,限制了参训人员联想思维的自由发挥,对新接触的新技术领域没有回嚼的过程。同时,在教案的准备过程中,其内容完全由培训师的思路掌控,学员完全在机械被动状态下接受讲解,虽然准备了大量的图形、影像,表面上看是图文并茂,但是这些图像受到了空间限制和制作者对突出表现焦点问题的局限,其表现出来的重点和难点对参训人员来讲可能有所偏颇。在案例选择上也存在在概括性、难易程度上、重点突出上产生些偏差的可能,使我们的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做好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案,应遵循“六点一线”的思路,即做到贯穿激发参训人员的学习激情,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这一主线,重点加强“需”、“精”、“析”、“明”、“议”、“嚼”六个关键环节的实施。“需”即预测参训对象的需求,“精”即对培训的内容要精雕细琢,“析”即分析对象、剖析课题,“明”即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议”即实地观摩、开展讨论、交流经验,“嚼”即自我整合、破解疑难。此六个关键环节环环相扣,逐步提高,下面分述如下:

  一、预测参训对象的需求

  由于参训人员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的层级不同,我们对每期培训中所涉入内容的广度、深度、重点、难点、进度、所掌握的尺度也不尽相同,必须在训前根据学员的层级分析进行系统准备,必要时还要进行问卷调查,按照需求精心设计内容,体现政策法规、工作实践、技术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新动向,并加强对工作经验、学习内容的理论说明与提炼,增强培训内容的说服力。预测参训对象的需求是训前准备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工作,一般来讲,参训对象参加培训都有进行自我指导的需求、期待学习能解决长时间困扰在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因此他们往往是带着一定的问题,抱着极大的期待和希望去参与学习,因此,我们在前期准备工作阶段,必须运用系统方法按照参训对象的层级结构科学地解决不同的需求,对培训内容按层次分清哪些是需要、哪些是必须、哪些是能够、哪些是底线、哪些是最高标准,这样,我们才能根据参训对象的需求准确地确定培训目标,确定合适的培训起点与终点,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的目的,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培训方案。

  二、对培训的内容精雕细琢

  如何在培训过程中让参训对象抓住本质,掌握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所要解决的一项关键环节,如前所述,我们的参训对象已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工作多年,有较为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对培训的内容一定要精雕细琢,使他们在已有的知识体系的框架下,学习新知识会更快、更高效。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做到:基础知识透彻理解,基本概念清晰明确,将学习的新知识尽可能地融入到知识体系中,这才是扩展新知识的基础。同时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尽量利用多媒体巧妙地使用图形、图表、图像、影像、示意图等会以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和表达方式,增强培训内容的趣味化,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学员差异化需求。总之,我们设计的讲授方案应该让学员不但可以丰富现有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更深刻地掌握新知识,就像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怀抱好奇的同时,也照亮了前程,去探究技术领域中更深远的世界。

  三、分析对象、剖析课题

  培训中的教学方案设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我们必须对所培训的课题按照参训对象的层级结构进行剖析,对培训课题所涉入的广度、深度、进度、所掌握的尺度进行统一部署,也就是说要搞清他们概念性内容理解的程度、推理性的内容能够接受的程度、运算内容能够掌握的程度、图形变化内容所能知道的程度、现场观摩内容能够体会到的程度等等。《论语》中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这里的含义就是课题中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参训对象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上述课题的剖析按不同内容合理安排各自的比重、顺序和进度,引导、吸引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根据学员的特点和要求,坚持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体现新动向性、理论指导性的五项原则,统筹规划设计教学方案,以参训对象为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培训中能够做到:坐得住、听得进、学的会、用得着、听得懂、跟得上、能掌握、会应用。

  四、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如前所述,我们已对参训对象专业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科学地安排了培训内容,明确了目标,然而,合理地组织好培训中每一个课题的重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在培训中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才能使参训对象实现做中学,学中究,究中悟。突破重点难点是通过突出专业和业务知识中的“连接点”这一途径而实现的,因为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这就要求培训师利用如前所述“精雕细琢”的技巧来满足参训对象那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欲望,让他们在求索中去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随时都有可能发现通往解惑的意外通道。

  五、实地观摩、开展讨论、交流经验

  课堂中的讲授由于主要是培训师单向性的信息传递,也称为是理论性知识的灌输,通常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输入大量的信息,缺乏教师和学员间必要的交流和反馈,是“知其然”的过程。要想使参训对象对所学的知识理论体会得透彻,将笼统的理论具体化,将模糊的知识确定化,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标,这就需要与实践携手并进,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构起发生联系的桥梁,而适时、适宜、适中地组织参训人员进行实地观摩、开展讨论、交流经验是解决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因为,在观摩的过程中,他们对在课堂上留下的那些模糊与清晰、正确与错误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得到了验证。同时,学员与学员间就彼此的技术理论知识和以往的实际工作在观摩现场以各自的角度展开讨论,信息可以多向传递,知识和经验取长补短,有利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随着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与交融,经验与认知渐进地积累起来,春风化雨再润物,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越。

  六、自我整合、破解疑难

  参训对象通过上述完整的培训过程,会对自己在该课题中技术知识的重点、难点、理解上的偏差,工作中的偏失马上“趁热打铁”的纠正,有了进行科学且系统地整合提炼的契机,使这些知识内容竖成线,横成序,形成知识网络,也就抓住了重点和关键,把与过去学过的基础知识和接触过的工程实践中那些零散的,分散的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自然而然地纠正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偏失,也自然形成了自己技术资源的丰富宝库,达到了培训最高境界的目标。

  总之,在培训工作中做好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案,遵循“六点一线”的培训思路,是激发参训人员内在的学习动力、欲望和潜能的有效途径,也为他们在培训过程中独立发现、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开拓了空间,使理论内容的实践化与实践内容的理论化形成了有机结合,完成所培训课题中专业知识的“吸收—消化—存贮”的过程,从而使困扰在以往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得到彻底解决,更增添他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和勇气。

【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教案设计之我见】相关文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08-13

小学数学科课堂教学之我见08-1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08-08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08-08

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之我见论文08-16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08-15

生本教育与数学解题原则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08-23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之我见08-12

数学教学之我见08-23

让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