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训练培养模式研究

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训练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05 13:18:20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训练培养模式研究

  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训练培养模式研究

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训练培养模式研究

  张涛,刘利民,谢胜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信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教学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加强科研训练宣传、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引进企业项目、建立交流平台、学科竞赛推动科研训练和加大激励等方面提出改进方法,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创新;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2广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2012258);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Y201347)

  作者简介:张涛(1975-),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处理及教学;刘利民(1971-),男,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信息处理及教学。

  国内外大学在高等教育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本科生科研给予了高度关注,相续推出相关项目来支持学生参与。自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倡的“本科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鼓励达到一定程度的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研究工作[1]。2007年,中国教育部推出了本科生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科学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开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有部分高校属于教学型院校,一般是指以教学为主的服务于地方的大学。自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lan,简称SRTP),对学生、老师及学校而言,都从中受益匪浅,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2]。本文从加强科研训练宣传、引进企业项目、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建立科研成果交流平台、学科竞赛推动科研训练和加大激励七个方面提出改进方法,以便进一步在教学型大学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特点,完善和发展合适的SRTP。

  一、SRTP的收获及体会

  (一)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SRTP是以项目的形式团队合作完成,一般由3~4名同学组成,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来承担相应的研究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的中期检查、老师的日常管理和团队成员的相互支持,都促使学生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困难和挫折,努力完成项目,无形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当然对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有正面影响。

  (二)增进师生的沟通交流,共同受益教师在指导项目过程中,要经常询问项目的进展情况,帮助学生确定任务的解决方案。学生通过指导,得到项目中所需学习的知识或方向。教师通过详细掌握学生的现阶段水平,有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计划以及实验安排。学生在项目中提出的看法和观点,有时候也可能使教师得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灵感。通过安排恰当的时间分配和项目安排,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和指导学生工作中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制约。

  (三)促进课程体系改革

  SRTP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知识点比较多,这要求避免学生在单一学科知识上的缺陷,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糅合多学科之间知识。理论课少讲精讲,加大选修课和实验课的比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全面综合能力[3]。

  二、不足之处

  (一)经费不足,经费获取方式单一,项目立项少

  项目申请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学生自立项目,占比重较大。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现有资料信息、专业特点等自立项目,向学院申请立项。由于是教学型院校,自立项目经费受限。另一种是教师项目,资金比较充足。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每年挑选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受限于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和科研经验,一般挑选人数较少,且从事的不是很重要的科研工作。总的来看,一个班级受到资助的人数占全班比例一般在8%左右,比例较低。

  (二)教师参与比例低,积极性不高,指导学生方式差异性较大

  教学型院校教师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和研究型的院校相比,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训练、实践能力训练综合层次较弱。教师忙于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在开展学生科研方面意识较差。学校对参与学生科研教师的奖励,一般只是按照老师培养学生的所带项目数及获奖层次来发放相关工作量,而没有其他方面的激励措施,对教师参与学生科研的积极性有所不利[3]。老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方面指导方式存在差异,无法做法规范化。在指导过程中,有的老师参与程度低,很长时间不过问学生的科研进展情况,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未起到自己应有的责任。有些老师过于按照自己的模式来制定学生的工作,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压制,对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培养不利。

  (三)学生参与人数少,项目成果较少

  教学型院校的学生相比研究性大学的学生而言,基础相对比较弱,以及宣传方面的缘故,使得学生参与项目的人数较少。即使已经立项的项目,学校每年对SRTP进行验收,总是存在有部分项目没有完成。原因在于:有学生申请课题时,事先准备工作不充分,立项后发现无能力进行该项目;有学生在研究方法出现偏差,等重新更改时,发现时间不足,甚至有学生中途退出而换其他同学来完成。项目的验收一般是以实物、论文写作或申请专利等形式来完成。但从每年的统计来看,发表的论文较少或论文发表层次较低;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版权也较少;至于把项目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的更少。这对于教学型院校将有限的经费来开展数量有限的项目而言,会影响SRTP进一步的实施效果。这说明对学生的挑选要综合考虑,指导教师要定时对项目进展情况跟踪,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三、改进方法

  (一)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宣传

  要吸引优秀学子从事科研训练,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在学生在大一期间,电信学院采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的形式,分别邀请参加过SRTP的高年级学生和指导老师来对SRTP进行说明。学长从学生角度来讲述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过程与成果的分享以及科研过程中面对困难如何获取帮助等。指导老师可从“SRTP做什么”、“如何选择项目”等话题展开,用学院获奖项目作为实例,告诉同学们如何实施项目的创新设计,引导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开展项目的创新性研究。同时还强调做科研训练的正确方法,良好的科研素养和习惯,这对以后的科研开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引进企业项目

  除了上面提到的学生自立项目和教师项目之外,还可以和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项目。企业课题在中国很少,一般是委托学校或者教师解决特定问题。该类课题经费充足,而且来源于社会需要,从培养本科生角度来说,通过了解现实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是有利的[4]。这需要教师对这类项目要进行合适的分配,以便适合学生当前能力水平,从而达到既能解决经费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

  大学生科研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取决于指导教师指导水平的高低,因此,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指导教师的岗位管理职责,对指导时间、次数、内容做详细的规定,不负责任、没有按要求完成指导工作的教师应受到相应的处理。明尼苏达大学的师生双向评价是个很好的评估方法。笔者曾指导了“基于ARM的智能家居”项目,该项目可看作是一个微型的产品研发,几乎包括了从市场调研、方案确定和产品研制等多个环节。笔者在指导过程中,主要是帮助学生把握项目研发方向、文献查阅方法等,而具体工作包含硬件设计、软件开发调试等都是学生独立完成。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师需组织项目成员参加每周的例会,学生根据项目进展提出自己的观点,讨论项目的下一步任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将学生的创新和教师的适当引导有机结合。

  (四)建立科研成果交流平台

  项目完成后,以多种形式来展出团队的项目成果。具体形式如下:以书面简介或实物的形式展示项目结果,学校每年的科技节,学校及学院网站宣传,参加企业主导的比赛等。这可以增强已参与学生的自豪感和积极性,培养口头表达与提高心理素质,吸引低年级学生参与项目,也可以吸引感兴趣的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项目。同时建立本科生科研网站,出版大学生科研优秀论文集,整理过去项目的硬件及软件等,为大学生的后续科研与创新活动提供有利帮助。

  (五)学科竞赛推动科研训练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是推动科研训练的有效方式。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生可以参加学科竞赛,包含:国家范围内每2年举办的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广东省每2年举办的广东省电子设计大赛;还有企业及相关协会举办的区域比赛等。参加竞赛,不仅能激发大学生自动学习的热情,还能督促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参加一场高水平的学科竞赛,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加大教师及学生激励。

  加大对完成项目的奖励,有助于吸引优秀的教师及学生参与项目。对学生而言,可以采用一定报酬或折算学分的形式;或在学生毕业找工作、研究生入学等为其提供有利材料[4]。对教师而言,在将指导学生获取成果折算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之外,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及年度考核等时有一定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郑家茂,张胤。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 ):98-100.

  [2]乔思辉。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评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1,(1 ):56-59.

  [3]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81-87.

  [4]朱娴,吴涧。研究教学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08-112.

【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训练培养模式研究】相关文章:

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研究08-17

科研型校长的素养建构及其培养模式08-13

关于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的研究08-26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08-19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管理模式08-18

高校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08-18

地方性高校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08-26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08-27

大学英语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个案分析08-16

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