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试论让学生在欣赏和谐美中领悟情感

试论让学生在欣赏和谐美中领悟情感

时间:2022-08-24 19:24:4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让学生在欣赏和谐美中领悟情感

  试论让学生在欣赏和谐美中领悟情感

试论让学生在欣赏和谐美中领悟情感

  文章摘要:和谐美是当代热议问题之一,是我国和谐生存文化的精髓。异彩纷呈的文言散文构建了许多的和谐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相亲相依的和谐画卷。这些和谐美凝聚着作者的深沉的情怀。文言散文构造的和谐美,它所所彰显的情感是单一抑或复杂的。也许是生活环境复杂使然,也许是历练复杂使然。文本彰显的情感呈现出多样化的走势。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论述让学生在欣赏和谐美中感悟文本的主题:一热爱和谐自然。二否定功名利禄。三向往理想王国。四贬后心境复杂。

  关键词:    和谐美       情感

  我们不但追求和谐美,而且更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谐美是当代热议问题之一,是我国和谐生存文化的精髓。异彩纷呈的文言散文构建了许多的和谐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相亲相依的和谐画卷。这些和谐美凝聚着作者的深沉的情怀。闪烁着人们对精神家园的憧憬与守望的光芒。学生在欣赏这些和谐美的时候,应该去领悟里面所蕴含的情感。学生感悟和谐美中所蕴含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容,有利于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学生赏读文言散文的能力。那么,学生欣赏和谐美可以领悟到哪些情感呢?

  一、热爱和谐自然

  古代文人笔端下的描绘景物类文言散文,大都形象生动描绘了我国山川的梦幻景致。这与他们喜欢游历有很大关系。他们大多汗洒大山大川,甚至涉足荒漠戈壁。名山大川、无名小溪、悬泉飞瀑、名花野草、飞禽走兽、游人活动、和谐村落等,都详尽地定格在一纸方格上,以此来构建多姿多彩的和谐自然,甚至是和谐社会。在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其中景致,再现大自然的神奇画卷以及和谐社会,就会领悟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袁宏道笔触下的《满井游记》时,在学生翻译文本的基础上,我设问:“作者是依托哪些景物构建和谐自然的?”学生思考之后说:“依托春山、春水、春柳、春麦、鸟、游鱼、游人共同构建和谐美”。接着我问:“同学们可以对此分别作出详细的欣赏吗?”学生讨论后,是这样演绎:“春水开始呈现出澄明的色泽,水波开始放出亮光,清澈见底。微风吹过水面,漾起鱼鳞般的波纹,清澈的流水闪闪发光,好像清晨刚打开镜匣,反射出镜子的清光一样”。接着,另一个学生为我们揭开春山奇异的面纱:“山峦的积雪被晴日融化,青葱的山色如同经过洗拭一般,鲜妍明媚,如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髻鬟一样”。紧接着,有个同学对春柳做出欣赏:“早春的杨柳已有风姿,枝叶嫩绿,宛如朵朵蓓蕾,欲开还闭,特有风韵。轻柔的柳梢,迎着春风翩翩起舞”。话音刚落,又一个学生脱口而出:“春麦从芳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嫩嫩的,绿绿的,只有寸把长,像短短的马鬃一样整齐划一”。面对学生的欣赏,笔者频频点头。

  这就是作者所描绘的北国郊野早春和谐风光图。面对如此的“良辰美景”,动物也争相融入到和谐美自然来。一个学生继续演绎和谐美:鸟在沙滩上晒太阳,安闲恬静;“鳞(鱼)”浮到水面吸水,悠然自乐;连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也洋溢着“喜气”。我以为这确实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图。景美物美游人更美。一个女学生引领我们一起欣赏游人的情态美:“饮泉水煮茶的人,清雅悠闲;边喝酒边唱歌的人,豪爽痛快;穿艳丽服装的女子,骑毛驴缓缓而行,从容舒适”。我点赞后说:“游人各得其乐的情态,为满井的早春景色增添了许多和谐氛围,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我趁热打铁追问:“从这些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可以看出文本彰显了怎样的情感?”一会儿,学生说:“我们可以领悟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情怀”。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悟文本情感的目标在无声无息之中达成了。

  此外,郦道元的《三峡》和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两篇课文也与此同类,都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情怀。

  二、否定功名利禄

  文人的文化素质或思想境界总是比普罗大众高出一截。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其清高的心态,抑或心比天高,心比海深。他们凭借高昂的眼光,傲视一切名与利,轻看一切功与禄。但是,他们受制于时局环境,这种观点又不能够直接倾吐与流露,但又不得不吐。于是,他们在冥思苦想之后,终于寻觅到一种宣泄之道,就是寄情山水,在描绘和谐美景中蕴含着本人的主观愿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要求让学生在欣赏和谐美景的同时,慢慢去感悟隐藏在文本中的独特的主题。这样可以给学生以鲜活的体验。

  比如,教学九年级下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时,学生在解读文言实词与句子翻译的前提下,我先设计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为我们构造富春江绮丽风光的?。学生讨论之后说:”它是由奇山、异水、奇树与奇鱼、好鸟等景物共同构建的”。接着我追问:“你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赏读吗?”学生沉思片刻后说:“作者先构建富春江全景美:举目远眺,山色苍翠,阳光明媚,天山一碧,风停雾散,天高云淡,一尘不染,空气清新。真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无与伦比”。然后另一个学生解读了富春江“异水”和谐美:“江水青白一片,水流清澈明静,清净得可以看见鱼儿往来嬉戏,甚至连细石也历历在目。江水流速一泻千里,快于射出的箭,猛于奔腾的骏马,动人心魂,气势不凡”。分享了这位学生的解读之后,我说,这就是富春江的“异水”,静与动和谐结合,相得益彰。倘若“异水”不足以让你陶醉,就去欣赏富春江的和谐“奇山”吧。一个学生站起来引领我们置身于“奇山”之中:“两岸群山,层峦迭峰,奋发向上。同时,山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同时,那“泉”、“鸟”、“蝉”、“猿”为和谐美增添了点点新奇乐章:“空山幽谷,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蝉鸣唱不绝,猿长啼不止。这些欢快的音符,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把幽静的山谷,变成充满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自然,好一派和谐风光图”。笔者点赞后说:“从这和谐风光中,哪些语句凸显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学生思考后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我肯定学生回答后。抛出一个问题:“从这些和谐美与言论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文本怎样的主题呢?”小组讨论后,一个小组长发言:“可以看出作者鄙弃名利与否定利禄的思想,当然也有作者对和谐自然的崇尚。”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易如反掌地感悟到文本所传达的否定功名利禄的心境。

  三、向往理想王国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人也是凡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不同的是,他们的文化素养比普通人高而已。古文人与现代人一样,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这方面甚至超越当代人。但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社会也并非完全太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国不泰民不安的现状。在这种大环境下,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只能够成为水中花,镜中月,根本无法实现。他们由于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他们又有固执、倔强的一面,始终守望着自己的毕生追求,不弃不舍。如果让追求无缘无故的寿终正寝,又心有不甘。于是乎,他们就想方设法,甚至是脑汁绞尽也要将自己的思想传承下来。于是,有文豪别出心裁虚构一个和谐自然与和谐生活环境,承载着自己心中的理想王国。当代学生走进古文明王国,感受其和谐氛围的同时,也会领略到文本呈现的情感精髓。

  如八年级下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这方面的标本。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知道:本文的和谐美是由山村奇景和村民生活共同创建的。接着我要求学生在课文画出描写桃林奇景的语句。几分钟后,有学生说:描写桃林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我觉得意犹未尽,接着,我就要求学生具体解读,有个学生这样欣赏:“溪水碧绿,小溪两岸,满是桃林。桃林花开,清香飘溢。林中没有其他杂树,是清一色的桃树。芬芳的嫩草,色彩绚丽,幽雅迷人”。我们饱闻了桃林的花香,就去欣赏桃花源奇景吧。讲到这里,我再设问:“桃花源这个和谐社会是怎样营建的?”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说:“是由田地、屋舍、鱼池、桑竹、鸡犬、人类活动等一起构建的。”我立刻接着学生的话题说:“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详细描绘这个理想的和谐社会?”话音刚停,有个学生迫不及待的举手发言:“这里土地平坦,水田肥沃,房屋整齐划一。池塘边,桑树竹子密布。田间小路互相通达。鸡鸣狗叫的声音此起彼伏。男女老幼勤劳种作,怡然自乐。他们丰衣足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和睦相处。幽雅、欢乐、祥和、自由的桃花源,使人赏心悦目,使人心旷神怡,使人流连忘返,使人充满憧憬”。

  正当学生陶醉于这个和谐社会的时候,我再次设问:“这个神奇的和谐社会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后说: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对理想王国的向往,这个理想王国就是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民过着和平安宁、富裕文明、和谐健康的生活。这样教学,学生既神游了桃花源奇景,又感悟到作者对的理想王国的向往之情,一举两得。

  四、贬后心境复杂

  历代文人,多有一官半职,或高位或低位罢了。也许是文人的文化素质奇高,对朝廷内外的事情有自身独特的解读与观点。当解读结果与掌权者的愿望相抵触甚至背道而驰时,往往会触怒掌权人。这样,轻者,免不了被贬的命运,或远赴边塞、或平调。重者,抑或人头落地。面对被贬谪、远调,有人郁郁忧心,有人忐忑不安,有人耿耿于怀。有人淡定应对,有人坦然赴任。有的人抵达异地,踌躇满志,干出一番伟业,与民同乐。某方面壮志已酬者,春风得意,心花怒放,喜悦溢于言表。他们游山玩水时,其笔触描绘的景观和游人的言行,都会显示出祥和氛围,在和谐美中内隐了自身复杂的情感。而有的文人对此极不理解,久而久之,孤独忧郁的情绪就会萌生。在没有知己倾诉的情况下,他们唯有寄情山水,把被贬谪后的复杂心情释放在和谐美景中,以此来传达自身的复杂心境。在解读时,应该多个心眼,让学生力求做出全方位的解读,以免遗漏。

  如八年级下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便是如此标杆。作者凭借山中四季美景,游人活动,共同构建和谐美。在解读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记下四季和谐美的语句,有学生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接着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欣赏。有一个学生这样说:“春季,野花开放,生机盎然,香气扑鼻,沁人心脾,幽香诱人;夏季,树木枝叶繁茂,郁郁葱葱;秋季,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季,水落石出。”真是山中四季泾渭分明,别具风韵。紧接着,我又一次设问:“在这个和谐美景里,人是如何活动的呢?”学习小组讨论后发言:作者建构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小场景”。我认为这样还不足以传达和谐社会美,继续要求学生进一步欣赏这个和谐美景,经过大家的热议,有个女生说:“滁州人乐哉悠哉。背东西的人边走边歌,乐在其中;树荫下休息的人,相互应答,心旷神怡。驼背老人挽着小孩慢行,互助互爱。人来人往,构成了热闹非凡的和谐氛围。在美好的环境中,太守摆下丰盛宴席,美酒佳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无所不有。筵席上的众宾闹中取乐,射的射中了靶子,下棋的赢了。坐的或站的都在尽兴玩耍,无拘无束,释心放怀,畅所欲言,欢乐无极限。是太守与民同乐的和谐生活,更是天人合一的欢乐生活。”

  学生如此解读,恰到好处。跟着我又设问:“我们欣赏滁州优美风景和游人欢乐画面,可以领悟到欧阳修怎样的复杂心境?”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达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又个学生代表说:“一是寄托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情怀。二是寄寓了作者与民同乐,乐民所乐的旷达胸襟。三是抒发了作者富国安民的政治理想。四是传达出作者借寄情山水来排遣忧愁的感情。当然,作者也有喜爱自然的感情”。 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就自然的领会到文本里蕴含的复杂心境。

  另外,《小石潭记》所蕴含的的心境也与此同类。它是由奇石、奇水、奇树、奇鱼构建和谐美,来表达自身复杂心境的。

  笔者这样引领学生感悟文本情感,是肤浅的看法,但愿能够抛砖引玉。

【试论让学生在欣赏和谐美中领悟情感】相关文章:

和谐之美中考满分作文08-28

领悟09-05

领悟的作文03-15

领悟的作文09-02

领悟的作文06-13

关于领悟的作文06-10

领悟优秀作文09-05

关于领悟作文02-23

生活的领悟的句子01-21

人际关系学的10个和谐“音符”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