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论文>浅谈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7 20:43:13 信息技术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九江实验中学  陈琳

摘 要:本文初步探讨了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计中的运用,浅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通过模拟计算机硬件招投标的实例,使学生能动性地学习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并有所拓展,并且能相互学习,从而完成任务。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任务的目的  任务的可操作性  特点  渗透方法

一、前言
   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沿用的仍是课堂教育的基本模式,教学内容往往只是电脑和网络的一般应用知识,而如何将电脑和网络技能转化为具体应用能力却未受到足够重视(重知识轻能力几乎是所有教育领域的通病)。电脑课程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时也是就电脑讲电脑,为学习信息技术而讲授信息技术,往往锢于专业领域的限制不能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社会实践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讲授信息技术课程及其相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均不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由于旧的教育体制、习惯思维、授课模式的束缚,学生在授课中的被动接受地位丝毫没有改变,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所具有的协作性、交互性、探索性等固有的特色,无法以实践运用为目标设置信息技术学习的“任务驱动”,不能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得现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显得枯燥乏味,苍白无力。一些学生产生了学习信息技术这样的高考用不上的东西是浪费时间的消极想法,另一些学生则把信息技术课当作“游戏课”、“网络聊天课”等。显然,这与我国大力推进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相悖的。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特别是要着重研究和大胆实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创新。
    二、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原则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性质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此任务来举一反三,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这门实践性非常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学科来说,这种方法是非常实用而有效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出了一种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的实用性,因此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可以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种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另外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而学习到更多的技巧与方法,获得更大的益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编排就成为关键,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以具体的实例探讨如何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运用。

实例:
 教学内容:powerpoint工具软件、模拟计算机硬件采购招投标过程。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powerpoint工具软件特征、功能,能够运用powerpoint工具软件制作满足特定要求的幻灯片演示作品。
2、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招投标行为的一般规则以及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
4、通过对自己方案的陈述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完成方案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 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学校要购入一批计算机,要满足性能、价格、质量、外观设计、交货期限、维护服务等特定要求,正在网上发布招标信息。让学生组成若干小组,模拟不同的计算机设备供应商,要求各小组以幻灯片演示作品的形式向学校提交竞标方案,介绍自家的产品,品牌,服务,信誉等各方面的情况。最后通过竞标,产生优胜者。
2、 提出问题,引导思路。教师具体讲解powerpoint工具软件,介绍招投标行为的一般规则和计算机硬件的一般知识,引导学生上网搜索各种计算机硬件的市场信息(用以组装成自己的产品),各类典型的竞标方案等各种信息,并加以归纳、整理、加工。
3、 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根据设定的要求和条件,让学生在完成投标方案幻灯片演示作品设计中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自主的学习思考能力(包括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清单、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和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
4、 协作学习,合作沟通。让学生自己组合,共同协作完成某一方案,就解决方案中的问题进行学习合作,上网搜索,他们之间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产生意义建构。学生利用PowerPoint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与重组后,通过广播,实现学习成果交流。
5、 点评成果,实现交流互动。通过网上展示作品,使学生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和从课堂实践中获得的信息与他们的学习活动产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方案作品作出有针对性的点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拓思路,解决问题。同时开辟网上论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体现出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性。
三、通过上述实例,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编排就尤为关键。第一、“任务”的目标要明确;学什么、掌握什么,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第二、“任务”的可操作性要好。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很强,俗话说“百看不如一练”,“纸上谈兵”在学习计算机上是行不通的,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比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稀里糊涂强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后,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方法。所以,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第三、“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知识接受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也就是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四、“任务”要注重渗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能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的能力,因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方法,并不一定完全按教师、书本上讲的方法,可以进行创新,这就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综上所述,通过对课程设计的不断创新,引入任务驱动的思路和手段,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信息技术不断高涨的学习热情,使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