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中学教改的必由之路

中学教改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2-08-17 13:09:00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教改的必由之路

 

                                                

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遇到了一个瓶颈:高考。众多的考生中选拔出少数人进大学,于是竞争激烈,加上人口众多,生存和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市场用人的高学历化,使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都紧紧盯住高考,使竞争剧烈程度日甚一日。中学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受到很大制约,高考成了制约中学教改的瓶颈,解铃还须系铃人,制约教改的是高考,解决问题的还应是高考。

高考的问题在哪里?我们先用一句话描述一下高考:在最少的时间里(2—3天),在狭小的范围内,对考生给予一次性检测。

问题就出在这里,时间和范围是紧密关联的,正因为考试内容范围小,所以考试的时间少,这就带来了许多不公平,不能检测出一个人全面真实的水平,特别是不能检测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在指定的学科范围考试,只有历史、政治的二选一,理、化、生的三选一,范围实在有限,学生不能充分选择,在众多学科中哪些最基础最主要,就考这几门学科,而且大家都考这几门。如果是以人为本,那么就应该考虑到人是各有其长的,社会也是需要各种各样人才的,只要他的特长是有益于社会的,就应该肯定之,发展之。为什么要用一个模子去套千千万万的考生呢?

澳大利亚的高考除了英语是必考的之外,另有40几门课供你选择,提供科目之多,使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他的兴趣、他的特长能充分表现,因此澳大利亚的高考持续1个月之久,让你不会因为考试时间重合而错过选择机会,从时间上保证你的选择。

我们的教学、我们的高考是一个范围逐渐缩小的过程。

            图一:    

社会需要是非常广泛的,中学教育中只能教授学习基础的、重要的内容,于是范围大幅度缩小,高考不能考察学生所有中学课程的内容,于是第二次缩小范围,每门考试科目都有考纲要求、或考试说明,近年来又有重要知识点、重要题型,这些考试重点第三次缩小了范围。我们的几十万师生就是针对被三次缩小的考试重点进行教学、复习、迎考。几年下来、十几年下来,上千万的考生,考同样的科目,学同样的东西,它与原来社会需要的内容差距之大可想而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A远远大于D。社会原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具有各种各样的特长。现在经中学教育出来后的是单一类型的人,是一个模子铸就的,这对社会发展是绝对不利的。社会需要的,中学教育不能提供,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中学教育却提供了超过需求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人。这对人的发展也是绝对不利的,个人想学的,中学教育不让你学,或不教你,个人不想学的,中学教育却偏让你学,个人擅长的,高考不考,个人不擅长的,高考却偏要考,学生自我的发展自然受到很大影响。

进一步深究下去,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现状,有几个认识上的盲点,理解上的误区。从A到B,从社会需要到中学课程有一个误区,社会需要面很广,中学不能都设相应学科课程,只好选择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课程来开设。这里问题的关键错在把中学生看成一个集合概念,把众多的人当作一个人来看。一个人肯定学不了那么多,但是如果把众多的人看作是有个性爱好,有特长的,那么则把众多的学生分类,各学所需,各自发展其爱好特长,大家必修的公共课就普遍开设,其实必修课也可以选择。

这里也有一个长期以来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必修课大家必修,不能有所选择。其实不然,同一科目有难易程度不同、类型不同,而且还有与其它学科相匹配的关系不同,比如英语,我们参观澳大利亚一所精英学校(相当于中国的重点中学),12年级(相当于国内高三)开设了五种等级的英语,移民英语、普通英语、科学英语、表达英语(英语演讲、辩论)“Ⅲlove英语(英语最爱)”,显然移民英语是浅易的,训练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子女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它与普通英语、Ⅲlove英语就有程度差异,科学英语和表达英语,既考虑英语类型,又考虑与其它学科的匹配关系,比如选择理、化、生等自然科学的学生,他的英语自然选择科学英语,选择今后攻读法律的学生自然应选择表达英语,有志于从事语言文学的学生当然选择“英语最爱”。“英语最爱”的教材是经典名著,诗集、长篇小说,一本本的读下去。数学也是一样,今后从事纯数学研究的,中学阶段当然应该挖掘得深一点,今后搞数学应用研究的和从事理工科学习的,数学应加强应用性,今后搞文科的,金融、财会、统计专业与文学、史学又不一样,后者比前者自然要求浅一点。不同的选择可以给予不同的学分,澳大利亚的升学考试与中学课程设置完全匹配,根据各科的学时数、内容多少、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每门科目的单位值(Unite), 高考每个考生所选科目的单位值之和不得少于10,学得深一点相应的可以内容范围窄一点,学得浅一点,相应的内容范围就应该广一些,高校名专业在招生简章中规定其必考科目和级别。大学按考生等级分择优录取,等级分是表示该考生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名位置。这就解决了分科分级带来的横向比较选拔的技术问题。

从B到C,从中学课程到高考科目也有个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考试不能加重学生负担,不能加重老师负担,因此只能在3天内考完,考试科目不能多。其实这又是把考生当作一个整体,当作一个集合概念。考生是众多的人组成的,是可分类的,只要每个考生考试时间总长度不超过三天,他的负担就不会加重,至于是此三天,还是彼三天,根本没有关系,教师也是同样道理,分类阅卷,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时间里批改不同科目的试卷,也不会增加负担。相反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科目,自己擅长的科目,适合自己程度的等级考试,他就会信心百倍,情绪高涨。

我们高考一次性检测,又加重了考生、家长、教师、校长的心理负担,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12年的学习就在7月7、8、9日三天的一搏,难怪人们称之为黑色的七月。显然这不是以人为本的,以人为本就应该在考试体制和办学体制上予以改革。澳大利亚的考试体制是这样的,决定考生入大学的成绩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高考成绩(又称高中统考),占50%,另一部分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模拟统考占20%,12年级二次测验(每学期一次)占15%,学科特色分(比如物理就是实验)占15%。这就淡化高考的份量,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激烈紧张的气氛。

办学体制上以人为本就应该构造立体的完善的教育体制网,多通道,可折算,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就能从根本上淡化高考一次性选拔带来的社会问题,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如下图所示:

   图二:                       

tafe 大学a

幼儿园─→小学─→初中─────────→就业←─大学 大学b

(1—6年级)(7—10年级)(15岁以后) 大学c

高中 大学d

(11—12年级)

这一个体制与中国相比有⑷个显著不同

⑴初中毕业以后可以有三种去向,一是进高中,一是就业(年满15岁),一是进tafe(与中国的职校、技校、中专、继续教育学院都有相近处,学生从15岁到80、90岁都可以) 。⑵高中毕业后也有三种去向:一是进tafe, (高中阶段可以选修部分tafe课程),一是就业,一是上大学。⑶tafe结业(或毕业后)有二种去向,一是就业,一是上大学(tafe有些课程可折算大学相应学分),就业以后还有二种选择:一是进tafe,一是上大学。⑷进大学后还有二种选择,专业可以调换,学校可以调换。

这样一种教育体制四通八达,充分选择,给学生以充分的权力,充分自由,因而澳大利亚高考就没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场面,据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1998年对国内各高校学生的统计,情况如下:

1998年澳在利亚高校学生中19岁及19岁以下的学生占27%,20—24岁的32.5%,25—29岁占13.5%,30岁及30岁以上的学生占27%, 这个统计表明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是很有效果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已经建立起来。

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考与中学课程相匹配,高考的充分选择将给中学课改注入活力,使之完全活起来,课程的多样化,教材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学生自主学习,充分选择,在众多的科目中选择喜爱的科目,在必修课中选择与自己程度相适合,与自己其它选择相匹配的课程类型,在不同的升学时机中,选择最佳路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社会发展需要得以满足。

社会是多元的,人的个性、爱好是多元的,如果用单一的形式去束缚它,以一元代替多元,荒谬将随之产生,如果用多元的形式来适应它,将会产生很大的发展。充分选择是中学教改的必由之路。

     


【中学教改的必由之路】相关文章:

数学教改论文08-23

教改研究交流材料08-23

教改工作总结01-28

个人教研教改总结01-26

教改工作计划01-19

教研教改工作计划08-24

学期初教改打算08-23

教研教改工作总结01-27

初步尝试“指导——自学”教改的体会08-18

校本教改剖析工作方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