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激活潜能 增强素质 引导创新

激活潜能 增强素质 引导创新

时间:2022-08-17 15:09:13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激活潜能 增强素质 引导创新

激活潜能 增强素质 引导创新
          ——浅论小学数学一年级实验教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求当今课程教材不断更新和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实验工作已全面启动,全国各实验区学校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教材实验和教法改革的高潮。从2001年秋季起,我市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现行的新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焕然一新。
作为新一轮课程实验的小学数学一年级实验教材,有着它的显著特点。它能激活学生创新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引导学生创新,使他们不仅具有创新精神,而且具备勇于探索实践能力的未来社会的人,这正是实验教材的主旨所在。
1、 激活学生创新潜能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
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拉斯,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过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21项指标。其中包括有好奇心、敢于向权威挑战、有新发现时精神异常兴奋、能发现新问题、能不断产生设想等。这些指标有的从小就有,需要保护和开发。只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营造激励创新的环境,激活学生创新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
如在“比长短”这一节课中,要求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先出示两支长短不一的铅笔,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这儿有两支铅笔,你能比较它们的长短吗?你是怎样比的?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的学生回答是看出来的;有的学生回答是把铅笔一端对齐,看铅笔的另一端;有的学生是看铅笔的两端都比另一支铅笔要长,推断出两支铅笔的长短。通过不同的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的思维不在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多种比较长短的方法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学生的创新潜能被激活了,在接下来的分小组做比长短的游戏时,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新潜能,学会了比胳膊、手,学会了比谁跳的远,学会了比东西的厚薄等等,把比长短这一内容又更进了一个层次,提高学生创新的潜能。
2、 增强学生整体素质
《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关注学
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正确运用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1、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
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动作形象性的特点,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在实验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需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数学内容,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类、比长短、认识立体图形等内容都要求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去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摸一摸,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观察、分析、比较,从中进行抽象、概括,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丰富的动手操作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从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资源。同时,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能够增强学生的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如,在学习了6、7的加、减法后,教材安排了一个“用数学”的内容。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出一群孩子去郊外秋游的情境,把在郊游中看到的风景与事物一幅幅呈现给学生,在郊游中看到的风景与事物又与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适时提问:去郊游的有几个同学?农民叔叔砍了几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花丛中有几只蝴蝶?树上还有几个石榴?等等数学问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积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
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其他同学的意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活动实践课“我们的校园”,教材借助这一学生所熟悉的内容,选取了跳绳、踢球、跑步、办板报、练武术等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图上画的是什么?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三五一群,商量、讨论、合作交流、解答题目。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求知的欲望,提出了符合自己想法的解题思路,解答起来得心应手,新意百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4、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开放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
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学生的思维有其独到性,不受任何局限,海阔天空敢于想象,敢于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也就是打破常规,敢于别出心裁。这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开放性,都有好处。新教材中的一些实践活动课,它一方面满足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其特长;另一方面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地提出问题和设想,对课本知识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勇于探索,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在82页“数学乐园”中的“走数字迷宫”,这是一道要求掌握1—10数字顺序的题目。这道题的走法多种多样:有一个出口时,走法70种;有两个出口时,走法多达140种。学生在教师一种方法的启示引导下,在热烈的分组讨论中,自主的进行探索,回答解题方案时,个个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新方法,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思维畅通无阻,灵感得以闪现,个性得以发展,创建得以表现,从而推动学生思维开放性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创新
戈登德莱顿说,“一个新的想法是老要素的新组合”。
“最杰出的创意者总是专心于新的组合。”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以旧引新,使他们将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能动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由此可见,只要学生拥有丰富的信息,并且善于组合它们,就能有所创新。
在实验教材中,引导学生创新的教学内容比比皆是。如“认识平面图形”这节课中,先通过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画出一种平面图形,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面图形。同时,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或物体,并将学生的作品一一给予展示。学生们喜爱画画,又有极强的表现欲,画起来得心应手,新意迭出。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既巩固了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总之,小学数学一年级实验教材的使用,是教育教学改
革的客观规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它能使教学处处富有生机和活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激活潜能 增强素质 引导创新】相关文章:

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素质08-18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贵在实践08-18

潜能的作文02-13

激活正能量04-17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10-22

潜能的励志名言08-23

兴趣激活思想的火花08-24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增强六种素质08-18

探索特色办学路径 创新实施素质教育04-27

对手激发潜能作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