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新课程实施中对老师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中对老师的要求

时间:2022-08-17 15:09:54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实施中对老师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中对老师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中对老师的要求

跳马乡中心学校 肖维

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遍及我们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赋予我们教育和教师以更加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而且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如何适应时代潮流,肩负起这样的历史重任,对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新型教育转轨而且本身是从传统教育下培训出来的广大教师来说,无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来势强劲,迅猛异常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广大教师、学生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老师应如何创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生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班级生活?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教师的情感应该是善良的,有健康的师德,拒绝“惩罚式”的教育。

人才不是在课堂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学校应有的氛围里熏陶出来的,学校需要名师。

我们不应停留在老师和学生是“一桶水”和“一杯水”和关系上自鸣其乐,而要追求的是“一河水”和“一滴水”的关系。要有创新唯有源头“活水来”。

老师不应该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而是与学生一起共同研究道、探讨业、解决惑的主动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是“学习的共同体”。

老师不能再把自己定位在知识、人格等诸多方面的绝对权威上,而是与学生完完全全平等的。如果有优秀也仅仅是乐队的首席,但绝不能把自己当作乐队的指挥官。

教室是个容许出错误的地方。我们应该容许学生出错误。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正因为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他们才来到学校,才进入教室,才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然后自己去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去究正。我们需要能够最大限度的容许学生犯错误的教师。

二、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老师能给与学生知识,但不能替学生接收。

老师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但不能为学生的所有行为负责。

老师能告诉学生怎么分辨是非,但不能代替学生做出选 择。

老师能为学生奉献浓浓的爱心,但不能强迫学生照单全 收。

老师能教学生与同学之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不能强迫学生一定要这样做。

老师能教学生如何尊重他人,但不能保重学生一样受人尊 重。

老师能告诉学生真挚的友谊是什么,但不能替学生选择朋友。

老师能对学生谈人生的真谛,但不能替学生赢得自己的声誉。

老师能提醒学生烟、酒是危险的,但不能代替学生对它们说“不”。

老师能告诉学生毒品的危害,但不能保证学生远离它。

老师能告诉学生必须为人生确定崇高的奋斗目标,但不能替学生实现这些目标。

老师能教给学生做人的优良品质,但不能确保学生成为善良的人。

老师能责备学生的过失,但不能保证学生因此面成为有道德的人。

老师能告诉学生如何生活的更有意义,但不能给学永恒的生命。

能肯定老师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学生最美好的东西,但不能给予学生前程和事业。

老师能为学生做很多很多,因为老师爱学生;但是老师和学生都要明白,即使老师愿意永远和学生在一起,还是要由学生自己做出许多重要的决定。为此,老师只求灿烂的阳光永远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使学生总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我们在改革的大潮中应主动改变什么?

我们不应该再迷信我们的知识和由此而产生的在学生面前的知识权威,不应该再在世俗所谓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花环桂冠下和由此而产生的在学生面前人格上的绝对权威,我们应该深深的反思我们自己:思考我们的知识,思考我们的人格,思考我们的行为,思考我们的灵魂,思考我们的所有------是不是至高无上?

我们需不断的完善我们自己的知识。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更替的、发展的,我们有理由不去学习新的知识吗?没有。我们既要完善我们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的完整体系,了解专业知识的最新发展方向。我们还须要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来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很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体味这句话,实践这句话。

我们必须改变对学生的教法: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需要了解的知识、掌握的知识、理解的知识,固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更需要融入自己亲身体验的心理过程和身体过程。在这种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情感,改变自己的态度,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能力。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我们不能以教代学,不能一教到底。

我们必须改变对学生的看法。老师知道的学生不一定不知道,学生知道的老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很多想法和看法虽然看上去有时有点幼稚,但正是这点幼稚,可能酝藏着新的发现、新的创造,这就需要老师的大胆发现和细心呵护。

我们必须改变对课堂的理解。课堂不应再是老师在讲台上一味的循循善诱的说教,而应该有更多学生的参与,甚至有时要充许学生有秩序的“混乱”。要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挑战,鼓励学生敢于向书本挑战,鼓励学生敢于向学习权威挑战,鼓励学生敢于向自己的过去挑战,鼓励学生想到的把它说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在过程中体味到学习的艰辛和更多的乐趣,同时为自己不断的在学习过程的长河中拾掇属于自己的浪花,这些无数的浪花才是每一个学生人生中真正需要追求的东西。

四、我们需要营造什么样的课堂生活?

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改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排例为梯形式或马蹄形排例,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供空间。

改革传统的教案书写方式(即以知识的单一传授为主线),尝试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面对问题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成人所期待的完美答案。课堂教学不追求最佳化,不追求一步到位,树立长远的教育目标,而不是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某一个知识点上。

教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相联。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基础上的。

——作业的设计要丰富多样,不要强迫学生做过多的机械式的训练。倡导学生作多样的方式如绘画、语言、符号、文字等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

——教师应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对学生施以个别辅导。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不固执己见。

任何时侯教师的言语都应富有激励和启发。应努力去发现学生对答中能够给予肯定的东西,并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

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任何时侯的评价和小组活动都应给困难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注重学科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发挥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学习态度、行为规范进行严格训练,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人格上不进行“分数排队”,淡化学生人际间的比较。差异是一种财富,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尝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以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历程。

五、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班级生活?

与学生共同建立一个信念:这是我们的班级,我们应当努力使之变成最好的。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设计班级的形象与精神追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

变革原有的班干部设置,尝试建立班级事务委员会,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自主管理事务,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机会,同时学会从其他同学提供的服务中汲取营养。

班会要创造机会提供一个学生们的想法受到认真对待的场所,让学生通过学会在集体中间表达自我而养成自尊。教师要竭力营造一个道德集体,作为外在的支持,来滋养、巩固学生正在形成的良好品格。

尝试建立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各种班级小社团,要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的或潜在的优势。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帮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特色和鲜明个性。

拓宽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如书面作业、墙壁作品以及课上、课下自我才华的展示、交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敢于奇思妙想。

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并及时提供支援。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耐心地回应。与学生沟通时,表示尊重和关怀,不要忽视有特别需要和需要多些指导的学生。

教师应学会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新课程要取得长久成功,必须依赖学校之

[1] [2] 下一页


外的力量;学校与社区共同努力,来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要。通过成立“家长团”,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多方支援,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学生的教育“共同体”。

上一页  [1] [2] 


【新课程实施中对老师的要求】相关文章:

在新课程中实施“四步循环教学法”08-24

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08-24

高一语文新课程实施体会08-17

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控制”03-29

浅谈数学新课程中的课堂讨论08-19

对新课程化学实施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08-20

新课程中的三维学习目标08-18

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构筑开放的教育08-25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误区08-26

浅谈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