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优化作文课堂,创设导入艺术

优化作文课堂,创设导入艺术

时间:2023-03-03 14:19:4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化作文课堂,创设导入艺术

(耿秋玲)

优化作文课堂,创设导入艺术

[内容摘要]: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语文课作文教学的导入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门艺术,导入得法可以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写作状态,对作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写作的欲望。如果导入的方法单调呆板,平平淡淡,千篇一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甚或畏惧心理。自然就发挥不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从六个方面入手,对作文课堂的导入方法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优化  创设  由此及彼  情景感染  讨论激趣   联想想象  形象直观  讲评激励 

[正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作文课堂的导入同样适用。作文课上,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能注意导语的设计,也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产生先声夺人、出奇制胜的效果,并进而激活学生写作的灵感,开启他们心灵的大门。

然而,长期以来作文课堂的自由性、散漫性,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处于疲软状态,常常是"谈作色变"。更何况,有的教师把学生要写的题目或要求一板书,便万事大吉,做起了袖手旁观者。于是,学生抓儿挠腮者有之;东拼西凑者有之;“挤牙膏”、“十步九回头”者有之……其结果自然是效率低,效果不理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要求"45分钟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而优化作文课堂,创设导入艺术则能够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写作的准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写作状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优化学生的思维。

一、由此及彼析题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教师怎样才能用最精练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写作状态呢?我认为从学生学过的课文中精心挑选出与本次作文题目有关的内容,通过“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对要写的题目心中有数,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写作状态,这不失为学生练习写作的一个捷径。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1)从内容相关析题。如在写《春雨》这一题目时,我让学生先回忆杜甫的《春夜喜雨》和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雨图”,然后让学生说出该题包含的两种含义——实指春季的雨;虚指象征意义,如造福人群的精神、亲切教诲的风范等。并由此生发开去,写出思想内容深刻的文章来。(2)从题目结构相似析题。如学了课文《想和做》、《怀疑与学问》后,我给学生出了《付出与收获》、《个人和集体》等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中有所启发,有所借鉴,进而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开启他们思维的大门。(3)从写法相近析题。如当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我就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入手,再结合学过的议论文从写作方面分析,让学生头脑中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后,进行写作。以上三种引入,都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由已知到未知,既亲切、自然,又给学生以布局谋篇方面的启发,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情景感染法

情景感染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学生的写作做了更好的铺垫。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能牵动情感中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1)讲故事法。提到听故事,没有一个孩子不感兴趣的。在导入时,教师可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绘,一篇美妙童话的讲述,一件感人之深的亲身经历,一段优美的传说等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中,使他们充满对文学的渴望与追求,激发他们“我要说”“我要写”的欲望。(2)回忆法。让大家从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文化娱乐,电影小说等方面谈起,唤起他们的回忆,增强感性知识,然后导入要写的内容上来。如学生要写一篇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时,我先让学生说出令他们感动的镜头。

学生甲:朱自清笔下父亲车站买橘的背影,《斑羚飞渡》中老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心甘情愿选择死亡,诸葛亮的《出师表》情真意切,耿耿忠心都令我们感动。

学生乙:雅典奥运场上刘翔旋风般的刮过,王义夫沉稳的面容,女排奋力拼杀的身影令我们感动。

学生丙:公安系统的英雄任长霞,热血洒龙河的黎昌和,挑战极限的飞行团长孙风阳他们的事迹令我们感动

……

我顺势导入:“是呀,其实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非常多:浓浓的亲情、纯真的友情、奥运场上健儿的顽强拼搏、用自己的灵魂谱写三个代表无私奉献的人们,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们的情思,感动着我们,那么,这次就让我们以“感动”为话题写出令自己、别人、大家感动的文章来吧!”通过这简短的回忆、温习,既使学生产生了亲切感,又烘托了气氛,创设了情境,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当然,创设写作的情境多种多样,但只要能够拓宽学生习作空间的,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中去的,作文课就能成为学生倾吐情感、记录生活的写作实践课,也就从而建构了自主式的作文课堂。

三、讨论激趣法

讨论激趣法,就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广泛加入,增强兴趣,活跃思维,从而达到从容成文之功效。好的导入能够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但应有个“度”的问题。作文课堂的导入既要围绕本次作文教学的目的,练习的重点来导入,又要较好的把握这一个“度”的问题。讨论激趣法就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既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讲的过多,妨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又避免了讲的太少,如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一定的作用。它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写作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练习写作议论文之前,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一事一议的题目:从----说起。目的是从记述文向议论文过渡,让学生体会“叙”“议”的不同侧重。由于是初次接触,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结果学生不仅从家庭生活,社会现象,名言警句,而且还从当今的时政要闻,影视热点,国际形势等多方面,多角度,多方位说起,且都见解独到,分析精辟。经过讨论,学生不仅较好的掌握了这种文体的特点,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涨,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做起文章来自然会有文思泉涌、一吐为快之感。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虽然每次讨论时间不长,但却有助于学生养成作文前认真思考的习惯。各抒己见的过程,更是集思广益,激发作文灵感的过程。从讨论中,学生明白了作文的目的,获得了许多可写的材料,受到了选材、立意的启发,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四、联想想象法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联想和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作文课堂的导入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片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土壤:或相近的、或对立的、或因果的,引导他们走进一个崭新的精神境界,引发不同的思路,激起他们思维灿烂的火花,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如一次作文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圆”,就这三个图形的某一特征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像,自拟题目作文。在学生写作之前,我提示学生由图形到拟题的思维程序是:图形→象征意义→ 联想人事→确定观点→拟题。比如,由直线想到无尽的人生之路,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在人生路上留下足迹,拟题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生有了思维样本,思路打开了:有的把直线想象成扶摇直上的鲲鹏,代表着祖国突飞猛进的航天事业,阔步前进的坚实脚步。拟题为"前进中的祖国 ";有的把三角形想象成美丽人生中的金字塔,拟题为"无限风光在险峰";有的把圆想象成完美的人生,拟题为“人生如圆”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命题,自主选材,自行写作,通过对社会的认识,对自身的解剖等在作文中得以倾诉,对邪恶、对挫折、对正义,有了自己独特看法和见解,使其天资、兴趣、爱好、特长得以充分发挥,文章的立意自然就不会流于俗套。而我们一直在向学生强调的作文立意要“新”“深”也就落实到了实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对于作文课的导入此类方法更适于一些想象作文,如《我向往的2008》、《假如地球失去了绿色》、《数字新解》等。另外,对于一些需要发挥想象力的扩写、改写类作文同样重要。更何况,中学生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异想天开”发挥他们自由想象的天性,不断激发他们驰骋想象的兴趣。就能写出更有深度,有广度,有时代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来。

五、形象直观法

(1)物体直观法。就是指通过实物、图片、幻灯片等或计算机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效率。如对某一模具的说明,对一件工艺品的介绍,对一幅画的描述等,教师可以一上课就直接展示与本次作文有关的物件,这样,不用多费口舌,同学们已马上被吸引,很快进入状态。同样利用多媒体导入,更是一开始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图、文、声、像并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法,在练习写说明文时应用较为广泛。

(2)语言直观,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使用语言的艺术,这也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表情的绘声绘色的描摹,能引起学生联想,启发学生想象,随同教师一起进入角色、意境,进而为学生作文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优美的意境,引人入胜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可以以语言作媒体,用语言直观式导入。此方法一般可用于写话题作文、扩写、续写、读后感等。

当然,如果各种物体直观手段与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恰当结合进行导入,更能使直观式导入收到良好效果。

六、讲评激励法

    讲评激励法导入是指教师要围绕训练仔细研究、认真分析,选准本次作文中的主要优缺点作为讲评重点。选优点作讲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继续提高、发展;选缺点作讲评,是为帮助学生总结教训,分析原因,今后努力克服的。我一般采用“面——点”结合讲评法。即先说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然后再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二、三篇,进行典型讲评。讲评时,要将好文章公布于众,也可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评论,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

    作文讲评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但表扬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对于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优点,即使是微小进步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不足,则要适当指出, 不能讽刺、挖苦,过分苛求。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以积极的态度认真找出自己文中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改。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欣赏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潜移默化地落实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同时应当予以注意的是,导入是艺术也是科学,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创造的头脑,而且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依据以下原则:

1.启发性原则。好的导入能够在学生作文之前,抓着学生的心理,给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写作的窗口,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它像思想的电光石火,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2.趣味性原则。好的导语不是枯燥的说教,干巴的话语,而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吸引过来,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写作的兴趣。大教育家孔子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导入的趣味性如调味品,让学生好写、爱写。

 3.针对性原则。作文课的导入必须紧扣作文教学的目的,切忌随意性,盲目性和牵强附会。要带领学生进入写作的海洋,就必须有的放矢的设计作文的课堂导入。既针对写作目的,练习重点又针对教学对象,这样的设计才会产生实效。

 4.灵活性原则。导入设计要形式灵活多变,常换常新,以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创作灵感。上述方法均有利有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跟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心理及教材的特点等灵活应用。

 5.精炼性原则。  作文课的导入不是教师的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而要力争做到讲求实效、简明扼要、起到画眼睛的工效,达到优化课堂,培养学生最优作文方法,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目的。

总之,作文课的导入绝非雕虫小技,可有可无,而应该对它高度重视,把它视为一门艺术,通过不断优化作文课堂,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一个好的导入就要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心倾神往,从而激发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归根结底, 设计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卢梭的论述更为精辟,他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经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由此看来,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切不可忽视对导入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加灵活多变,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

 2.吕世虎:《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3.于漪:《于漪教育丛刊》

 4.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5.《教育时报》2004年部分期刊

【优化作文课堂,创设导入艺术】相关文章:

未成曲调先有情——谈课堂导入艺术08-17

创设运用教学情境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08-17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08-05

浅谈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情景创设08-03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08-07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08-07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08-17

创设情境 优化口语交际04-10

注重课堂导入艺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