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学习传统文化争做文明教练从"心"开始

学习传统文化争做文明教练从"心"开始

时间:2024-04-07 13:56:51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传统文化争做文明教练从"心"开始

  学习传统文化争做文明教练从"心"开始

学习传统文化争做文明教练从

  郭柳生

  在全球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有中国的文化一脉相承,五千年来未曾产生断流,直到今天依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当前,国家在国外陆续开设了许多"孔子学院",积极向外弘扬中国文化,以期在提升中国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加强中国的软实力。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除了经济实力是否强大之外,其文化是否能够引领全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家只要观察一下当今的美国就能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外表繁华的背后,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在许多国家纷纷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很多中国人都对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弃之墙角,甚至感觉弃之深埋方能解恨。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四"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白话文运动"以及文革时的破四旧,许多中国人已经读不懂自己的传统经典了。那时我们天真的认为只有完全丢弃这些"僵化"的传统,与西方文明完全接轨方能拯救国家。回过头来才发现,我们破了"旧",却未能很好地立"新".我们注意了物质文明的发展,却在精神与文化上产生了严重的缺失。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未能产生科学技术,而实际我们的四大发明就是明显的事实。在《史记》中也记载了鲁班,墨子等人的发明。至于为何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宣扬技术创造,是因为在传统文化中认为过多的人为造物,会加深人的贪欲。"人多伟珍,奇扬滋起".就如同现实社会中所呈现出来的"有了吃穿,就想买电视、冰箱、洗衣机","有了自行车,又看上了摩托车,再想着买一辆汽车".从我们父辈时的追求"三金一银外加缝纫机、自行车"再到如今的"钻石、家电外加房产,最好能加上轿车".可见人的物欲追求无穷无尽。《道德经》中所讲"是以圣人,为目复不为目",就是要弱化人们过多的物质追求,注重精神境界的塑造。正因为这种物欲的追求,人类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牺牲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基础之上的。我们以前曾提倡"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现在则提倡"和谐社会,和谐中国,复兴中国梦",这是一种社会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无人合一"的思想。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却逆天而行,损不足奉有余,我们经济发展不能以个人意志为中心,以不断地破坏大自然来满足我们的贪欲。我们看看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及诸多问题,再回头聆听老子在几千年前所说的那些话,由不得我们不心生敬畏之心。

  《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求道应该由敬而入道之门,应追寻生命的真谛与价值。如果做不到这点,便无法开启传统文化的大门。而在这点上,很多教练员并未能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甚至很多人一笑了之。这又让我不由地想起老子的那一段话"上士间道,勤而行之;中士间道,若存若之;下士之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对于道的领悟,并不是以现在所说的现代知识体系为基础,也不与现代知识的积累成正比。在儒释道三家的理论中都告诉我们两个字"放下".放下我们内心的傲慢与执著,就像一只杯子,只有清空之后,方能再次注满。

  道的另一方面即是"因果循环".许多人听到"因果循环"这四个字,便一棒子将其打入冷宫,并为其贴"封建迷信"的封条标签。其实只要抛弃"我执",冷静下来观察现实社会,你便会发现"因果循环"是不变的真理。许多的天灾产生,实际上很大部分是来源于人祸。如同我们现在痛恨贪官,痛恨不良的社会现象,痛恨许多人麻木不仁,其实根本没有痛恨的必要,因为这是自然果报。政府不会生产官员,这些官员都是老百姓自己所生,这些官员的思想也是由父母所教。我们要求整个社会公平,而在某些事情关乎到自身利益之时,我们教儿女的却是另外一套人生哲学。再如当前社会食品造假现象严重,许多人造假,造出来的食品自己都不会去吃,还自认为聪明。可是正是由于种自私的思想,造成了自己仍旧吃到了大量的有毒食品,这就是"果极还自受"的道理。所以我们需除去我们自身的不良习性,方能看清自己未来的真实面貌。就如一杯浊水,只有静下来之后,水中的灰尘与杂质慢慢沉淀下来,才会还原其本来的纯净面目。非常简单,唯一静而已。所以说,认清自己实乃人生的第一要旨。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许多诸如道德、文化、学习等疑惑便会迎刃而解。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地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然地死去".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而且体会不出人生的乐趣。

  要了解自己的本性或是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儒、释、道哪一家的学问,都是从"修"开始的,如果缺乏这个"修"字,就只能停留在肤浅的文字表面上,而永远无法体味到其中的真正精妙之处,有时甚至因为自己没有修持,造成错误的理解,从而返过来对这些知识产生错误的判断。而"修"不是从"静"入门。儒家大典《大学》的第一章就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通过"静坐冥想"的方法,尝试着去看清自己,只要尝试过一段时间之后,便要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那就是"依于仁,万物同体,天人合一",也就是道家所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作为教练员,在明白了自己的本性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教学,会发现许多问题,教学的目标不是塑造,乃是传授。有些学员与生俱来就有某一方面的天赋,就如有不同的基因有不同的特性,我们只有因特性而区别施教,他们才能自然成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明白这一点,我们有时就会做出期待银杏树结出石榴的笑话。

  既知自己的本性,那么在教车育人的过程中便不要有分别心,须知人之天性本具足。每个学员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只因我们不识其究竟是哪一类型的种子罢了。《道德经》中有句话"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帮无弃物".所以在对待学员,尤其是那些反应慢,或特殊学员更应该注意,不要将你所不认识的珍稀种子,随意丢弃在驾培场上。我们在做好浇水施肥灭虫的工作之后,千万不能做扼杀珍稀物种的憾事。然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又是何等的不易。常言道:"经师易得,明师难求,名师易得,明师难求".我们要静下心来不断提高自己,用心与学员沟通。心心相通后,充分调动学员的潜能,这才是真正的以心为本的教练之道。

  "师"者,行为示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傅。教练员只有认清了自性,摒除过多的物欲追求,以师者的态度生活及教学,那么于己、于人、于整个社会才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也不能当好教练员,教好学员,做合格的引路人。

  郭柳生

【学习传统文化争做文明教练从"心"开始】相关文章:

争说文明话,争做文明事,争做文明人08-16

文明作文:争做文明小使者07-04

争做文明少年作文03-29

学习从听开始08-15

争做文明少年作文征文08-15

争做文明学生征文08-25

争做文明好少年作文08-24

争做文明人作文05-25

争做文明小卫士作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