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理工论文 >> 电子通信论文 >> 正文

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数据接口扩展

时间:2007-1-20栏目:电子通信论文

CPU 内部的以太网控制器只提供了MAC(媒体接入控制器),需在外部接一个物理层芯片完成编解码和时钟恢复等功能。串行接口芯片主要完成串行线路接口的电平转换。

(4)CPLD 和 FIFO

为了能使系统支持实时数据通信,需要在外设和嵌入式系统的外部总线之间加上 FIFO 和CPLD。FIFO 用于数据缓冲,CPLD 用于产生 FIFO控制逻辑和外部总线控制逻辑。

1.2 操作系统

ARM7TDMI 内核已被众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所支持,如 VxWorks、pSOS 及

Nucleus 等。这些商业化操作系统在网络和用户图形界面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支持,并且在稳定性和实时性方面都有相应的保证,但其价格也相当高。这里选用了开放源码的嵌入式 Linux,它一般免费或花较少的费用就可得到,同时它在网络和图形界面方面也有很好的支持。另外,嵌入式 Linux 的高度模块化使它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灵活配置,能有效精简内核代码。嵌入式 Linux 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实时性方面,尽管 Linux 本身未作过多关注,但可通过打实时 Linux(RTLinux)补丁解决。

针对所采用的 CPU 没有 MMU,选用了目前在嵌入式系统中被广泛使用的μClinux。μClinux 是从标准的Linux 2.0 内核发展而来的,但其源代码针对典型的嵌入式应用已经作了许多精简和修改,使得其内核比标准的 Linux 内核要小很多,不过它仍然保留了标准 Linux的主要特色。

目前最新的μClinux 版本已经支持 S3C4510B 及典型开发板,如果所采用的 CPU 及开发板没有被支持,应根据实际情况移植。此外,由于在外部总线接了 CPLD和 FIFO,为了使应用程序能访问它,需要在μClinux 下开发相应的驱动程序。
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数据接口扩展
2 实时数据接口的扩展

2.1 应用要求

将上述嵌入式系统应用于实时多媒体数据的网络传输,如图2所示。这里的实时多媒体可以是 MPEG-4或 MPEG-2 等,其数据流一般是连续、恒定码率的。

2.2 硬件扩展

根据上述数据流的特点,需在嵌入式系统与外设(编、解码器)之间加入数据缓冲控制单元。对于发送端和接收端,数据缓冲控制单元的设计有所不同,下面以MPEG-2 为例说明。这里考虑系统的处理能力、网络的承受能力以及图像质量,MPEG-2 的输出为 4Mbps 的CBR(固定比特率)TS流。

2.2.1 发送端

编码器送出连续、恒定速率的码流。如果将此码流直接送到 CPU 外部总线,将会导致操作系统频繁地处理中断,甚至会产生中断不能及时处理从而导致数据丢失。因此,有必要在编码器与外部总线之间加上 FIFO,同时用 CPLD 实现 FIFO 的读写控制逻辑。编码器送出的数据流连续不断地以恒定速率写入FIFO;当FIFO中的数据积聚到一定值后,每写入若干个数据就向CPU发一个中断;CPU在收到中断后通过外部总线读入相当量的数据,并将其打包送入网络。正常情况下,每个中断读数据个数是一定的,在一段时间内FIFO写入和读出将维持平衡,且不会产生“饥饿”状态;当操作系统因处理别的任务而没有及时响应中断时,FIFO将暂时进入“饱和”状态,但只要FIFO容量足够大就不会产生数据溢出现象。由于CPU从FIFO读取单位数据的速度大大高于外设向FIFO写单位数据的速度,“饱和”状态一般能消除。由此,可以解决前述问题。

2.2.2 接收端

在接收端,由于解码器的输入要求是一个连续、恒定速率的码流,同样要求在CPU外部总线与编码器之间加上FIFO和CPLD。同时,接收端的数据包由于经过了网络,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延时,且数据包之间的延时是不确定的,甚至会产生数据包的丢失。这些都需要在接收端予以考虑,增加了接收端数据缓冲控制单元的复杂度。

为了解决数据包到达延时及抖动问题(数据包的丢失将间接导致延时的增加),可以简单地靠增大FIFO容量解决。但增大FIFO将意味着从编码器到解码器之间延时的增加,影响了实时性。因此,为了保证一定的实时性,同时考虑成本因素,不能单纯靠增大FIFO解决。

由于FIFO容量的限制,在出现大延时的情况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