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

时间:2007-1-30栏目:计算机论文

网路社会中,资讯不再是一种固定的商品或资源,它变成是可以合众人之力,不断加以修改增添的「共享智慧财产」。它把个人的思考过程从孤立无援的状态,转化成一种能与他人相互折冲的动态(dynamic)过程。这使得一位网路使用者,都可以在网路社会获致一个「独特而且有用」的角色。即便这些网路使用者在真实社会中都只是再平凡不过的老百姓。简言之,电脑网络社会的架构,这个廿世纪末叶最重要的显著事件,有可能是人类社会又将面临大转变(great transformation)的一个起始事件。然而,在探讨这个新型式的社会网络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及其可能的影响冲击之前,吾人有先针对「电脑架构的社会网络」的本质加以认识理解的迫切必要。


首先,若要说明当代的人类社会比起过往的人类社会有什么不同或特殊之处的话,则或许我们可以用平民(Citizens)及网民(Netizens)两个基本概念加以统摄。换言之,在「电脑所架构的社会网络」尚未成形前的过往的人类社会,基本上是清一色由平民所构成的单元性社会;而「电脑架构的社会网络」形成之后的当代人类社会,则是由平民与网民所共同构成的的双元性社会。于此,「平民」这个概念,泛指生存于所有人类社会中的一般人民;而「网民」这个概念,则意指某些特定类型的人民。这些人是因工作、兴趣、个人特殊需求、或任何其他目的之故,经常在电脑面前,透过电脑连线所形成的网络,而愿意主动(或被动地)与网络中所有可能联结到的,其他的电脑使用者之间产生互动(可能是讯息的交换,也可能是情感的联系等等)的特殊的一群人。面对当代社会这个「平民加网民」的「二元性」特质,社会学者第一个要问的问题自然是:这些网民是否具有任何的特性或特徵,而能与传统的平民区分开来?第二个问题则要进一步探问:若网民真的具有一般平民所没有的特徵或特性,则这些特徵或特性是否具有任何的社会意义,反映出任何的社会事实?最后的一个问题,则是在前两个问题都成立的情况下所要追问的:当代人类社会中的「网民人口」所占的比例为何?是否已达「量变以致质变」的境地?

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电脑架构之社会网络」的发展历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出一些线索来。「电脑架构之社会网络」最早是在1960年代即开始进行。美国国防部的先进计画研究部门,发展出APPANET以连结各较大规模之大学的电脑及其一些特定的使用者(Cerf,1993)。而一套原本用为美国政府各部门间紧急联络的网路系统,也于1970年代中期对学术界开放,开始为科学研究者(当中也包括社会网络分析学者)之间的「电脑会议」提供辅助与服务(Freeman,1986)。然而,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则是1980年代中期后,因为个人电脑的飞跃发展配合网路技术的勃兴,透过数据机、区域网路等方法,使得个人电脑与各主要学术部门或政府机关或商业机构的大电脑间,逐渐取得了「密切之联系」。接著这些大电脑之间,

彼此藉著全球性的网际网络以及WWW(World Wide Web)的方式,也逐渐连结成环环相扣的讯息沟通网络。就是透过个人电脑与大电脑之间的区域网路的扩张和大电脑与大电脑之间网际网路的逐一联结,这种「网中含网」的联结策略,已使得1990年代人类社会中的电脑逐渐交织成一张弥天覆地的大网。这张大网轻易地就网住了社会观察家的注意视线。据估计全球目前大约有四千万的「网民」。然而,目前这张已经成型的大网还在以大约年加倍的速率成长中(Wellman,1996)。也因为如此,使得想要精确估计到底有多少网民的企图,变成一项很艰钜而不易达成的工作,因为全球天都不断有新的成员陆续加入。这张几乎网住整个地球上所有人类社会的「电脑网络」,也因此不断在加大加密之中。

于此,让我们回过头来思考前述之三个问题。根据Newsweek(1995)的一项调查,当代人类社会中的网民所共同具有的特徵是:1)政治上属保守主义者,2)白人,3)单身,4)男性,5)讲英文及6)大多数居住在北美地区。这些网民当中,大部份是专业(学有专精)人士、经理级人士及大专学生。在另一项对网民的调查中发现,虽然有迹象显示女性的网民人口也在逐渐增加之中,这些样本中的网民,仍然只有不到五分之一是属于女性(Pitkow & Kehoe,1995)。这些网民(不分性别)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曾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且年平均收入在美金六万元上下。这些调查的结果似乎已经回答了我们所问的第一个问题:当代人类社会中的「网民」是具有某些特徵的。这些调查结果顺便也帮我们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么台湾地区的「网民」具有哪些特徵呢?事实上,至少到目前为止,对于台湾的「网民」,我们仍然不清楚有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可供指认。于此,我们似乎有立即著手进行一次全国性网民调查的必要,以帮助我们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回到前述的第二个问题:保守主义者、高教育程度、高收入、白人、单身、男性、使用英文为主要语言......等等,这些网民的特徵有无任何社会意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再看另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根据一项由纽约大学Traub都市研究中心针对北美地区所做的研究发现:网际网路对社会的冲击,主要在于它只是强化了少数几个都市中心及其周围地区在经济及智识上的领导地位。这个研究发现传统的美国东北部及中西部都会区加上加州及华盛顿特区,即是美国网际网路最紧密集结的地区。其中尤其以加州的Santa Clara County为最密集的地区(总共有超过五十五万部的主机,以及千人中有三百五十五位网民)(New York Times,1996)。这项调查研究结果加上前面所讨论的网民的特徵,合起来也使得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变得十分明确。这些网民所独具的特徵或特性,是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无怪乎前年(1995)法国总统席拉克要忧心忡忡的警告并提醒法国人民:「如果让英文继续主宰资讯高速公路,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将会处于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