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初论

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初论

时间:2023-02-22 16:00:24 计算机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初论


摘 要:地方文献是祖国灿烂的文化瑰宝。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论述了建设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的主要内容,即:成立西部地区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宏观管理与调控机构;构建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的结构模式;协调西部各地区、系统、单位的收藏重点,加大收藏力度;加快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及网络化建设步伐;建设西部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建立适应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西部地区 地方文献 保障系统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9.274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文献是记录某一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的综合反映。作为祖国灿烂的文化瑰宝,它植根于一个地域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是一个地域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产物。地方文献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存史、资政、励志”是前人对地方文献主要作用的概括性总结。


一、构建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的重要意义


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中华文明的根脉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在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要决策。自古以来,西部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地域文化,留下了大量丰富而珍贵的地方文献遗产。这笔财富既是过去西部各族人民开发西部、建设西部,并在西部生息、繁衍的历史见证;更是今天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利用西部独特的风俗文化、名胜古迹、物产资源等优势,再创山川秀美、经济发达的中国西部地区的历史机遇。


多少年来,西部地区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在收集、整理和利用地方文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由于西部地区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基础条件比较落后,有关人员对地方文献工作的潜在价值和深远意义认识不足,各收藏单位之间缺乏统一的分工协调和有组织的整体化建设,加之地方文献内容庞杂、保存分散,在客观上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利用造成一定难度。致使:一方面收藏缺漏分散严重、收藏水平低下、保障能力不足,而且对已人藏的地方文献揭示报道不充分、渠道不畅通,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大量用户急需的地方文献无处查阅与索取,需求得不到满足,供需矛盾日见凸显。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西部优势产业的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制约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程。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借鉴CALIS等的成功经验,走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化发展道路,加快建立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


本文所说的西部地区即指西部大开发战略所辖地域,范围包括西南五省、市、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广西、内蒙古共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3个民族自治州(下同)。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就是将西部地区各主要文献收藏单位(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方志馆和音像资料馆等)所收藏的各类型地方文献(包括纸质文献、实物文献、视听资料、网络文献等),在“统一规划、分散管理、分工协调、联合保障”的原则指导下,打破行业、系统及地域间的相互封闭与分割,充分利用各收藏单位已有的收藏成果,依托计算机网络,加大收藏与开发利用力度,从而建成一个具有单位、地区、系统分布特色的,印刷型文献与各种载体文献相结合、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交织、文献查询与原始文献提供相统一、网络传输与传统互借相协调的,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优势互补、联合保障的共建、共享系统。从而,充分提高西部地区地方文献的保障水平,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服务,并与国家教科网和因特网链接,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一保障系统主要实现地方文献的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采集协作、电子资源导航等基本功能。


二、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成立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宏观管理与调控机构


众所周知,我国地方文献分别收藏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各种不同机构,实行分散管理。这些机构由于其行政隶属不同,老死不相往来。因此,应成立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宏观管理与调控机构,以便彻底打破地方文献工作多年来“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传统局面,从组织上建立具有权威性并能全面行使协调与领导职能的全国性机构.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的整体布局要求,制定地方文献的整体建设规划,协调各地区、系统、单位的横向联系、收藏重点及共享措施,主持制定并监督落实有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运行办法,争取必要的行政和财力支持,解决其他有关重大问题等。


考虑到我国历史形成的地方文献工作管理体制和文献收藏单位现状,承担这一职能的全国性机构,建议设在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之下。原因有三:其一,西部地区地方文献工作涉及西部大开发区域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个民族自治州,而且收藏单位既有图书馆又有博物馆、档案馆等多种机构。仅就图书馆一种机构而言,按其服务对象和性质又可分为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工会图书馆等。它们分属于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各地区、各企业,现有的政府职能部门没有一个合适的、能全面统辖多个省区、多个系统的部门,所以必须成立一个新的专门管理与协调机构。该机构如设立在其他部门之下,则不便于统辖西部地区所有地方文献收藏单位和系统。其二,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经济开发和科教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是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之一,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既是基础设施也是文化事业,管理机构置于其下理所应当。其三,宏观管理与调控机构置于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之下,便于西部地区地方文献工作与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规划、同步发展,有利于争取保障系统建设所需的政策支持及经费资助。


(二)构建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的结构模式


关于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模式的建立,在我国图书馆界曾有人撰文认为,按照目前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可以构建下列几种模式:(1)横向模式。即实现同一地区各图书馆之间的横向协调合作。(2)纵向模式。是指藏书结构和服务类型相似的同一系统或同一行业各图书馆之间进行的纵向协作。(3)纵横结合型模式。是在前两种协作网的基础上,把相对独立的协作网络组织进一步联合起来,实现更大范围甚至全国范围的全面性协作。


我认为,上述三种模式符合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实际,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意义,对构建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的结构模式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地方文献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也有不同于一般文献的特点,如它还有博物馆实物文献的相对惟一性和档案馆部分档案文献的保密性等特点。考虑到地方文献的特殊性和收藏单位及文献类型的多样性,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在结构模式上应体现个体性和整体性相结合的特点。个体性表现其实用性和客观性,整体性表现其协调性和共享性;整体性是由不同系统自然形成的特色化收藏个体,通过有机联系来体现。


要构建一个有统一指挥的、纵横结合的分布式网络结构。该结构以分布于不同地点的网络作为基本单元,由通信网络彼此连接成网络结构。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中心,并负责本网区的协调工作。各网区之间、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通过本网区的中心共享网络中的所有文献。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目前形成的各系统的分布式布局模式,适应我国不同用户的文献需求习惯和区域特点。与现实的布局形式不同的是,将所有收藏单位,不分行政隶属,以地区为单元,以各单位所藏地方文献为内容,联合起赖形成一个区域中心,然后再通过各中心网点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点面结合、资源共享的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


(三)协调西部各地区、系统、单位的收藏重点,加大收藏力度


地方文献收藏是开展地方文献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是读者利用文献信息的前提条件,没有丰富合理的文献收藏就不可能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经过多年来西部地区各单位和广大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目前,各文献收藏单位,根据各自的性质、任务和收藏方针都收藏有大量的地方文献,有些已形成一定的收藏特色。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大而全、小而全”收藏观念的影响,各收藏单位缺乏明确的整体建设目标和分工协作,造成地方文献收藏的严重缺漏和重复,“你有我也有,你无我也缺”。这种收藏,由于缺乏科学的论证和整体规划,布局不尽合理,收藏不够系统,无法形成集团优势,难以进行联合保障。


因此,协调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地方文献的收藏是建立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做法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机构的领导与协调下,首先对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在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综合地方特色、学科特点、产业优势、文献收藏现状和用户需求状况及发展需要,重新确定各收藏单位的收藏重点和范围,加强特色化建设,消除收藏空白点,减少重复,注意覆盖面;然后,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各单位的任务和目标、义务和权利,并通过行政干预、经费分配和成果享用等方面的激励措施,保证各单位重点收藏的完备性和系统性,合理布局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走整体化联合保障、协调发展的建设道路。


在整体协调后,各收藏单位都要改变传统的孤立发展模式,以整体利益为重,按照保障系统所协调的收藏重点,积极调整各自的收藏结构,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大对重点收藏的采集力度,不仅要增加投入、强化常规渠道的采集,而且要深入到偏僻的农村、牧区、寺院、古玩字画经销点和宗教人士、文化名人等处,对散落在民间的典籍、文物、谱牒、诏书、历史档案等地方文献进行广泛地采访和搜集;同时,要通过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注意对当地编印的文史资料、党史资料、政府文件、统计报表等珍贵地方文献的收集(这些资料大部分为内部资料,从常规渠道很难收集到),并要重视对现代与当代文献中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文献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择要入藏。要注意把挖掘与扬弃、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各自的特色收藏,使其逐步达到完备和系统的程度,成为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中无法替代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西部大开发和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加快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及网络化建设步伐


建设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之目的,就是要使各单位在分工协作、联合共建、全面系统地收集地方文献的基础上达到共知、共享,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而传统的人工服务手段只能解决局部范围内的文献传递,而且传递速度缓慢、效率低下。要进行高效率的文献信息传输,实现西部乃至全国及世界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具有现代化、网络化的服务手段,这是实现大范围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必要条件。我国西部各省、市、区,近年来虽然在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及通信网络建设上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由于其财力投入相对不足,与发达的东南沿海及全国水平相比,总体差距还较大,而且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单位至今计算机等现代化基础设备还相当缺乏。为了适应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下大力气,加快西部地区的现代化、网络化建设步伐,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配置、文献管理软件研发和应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页制作等各方面都需投人大量资金和人力。这是共建、共享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建设要联通各文献收藏单位和广大用户,并要与我国CERNET、CSTNET、CHINANET、GBNET和Internet链接,以提供更大范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渠道。西部地区各地方文献收藏单位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向国家及当地政府申请立项,争取政府支持,并加强与全国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力争在三五年内为西部地区地方文献共建、共知、共享营造一个良好的现代化网络环境。


(五)建设西部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


地方文献数据库,就是将各种类型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经过收集整理、标引加工转化为机读数据信息,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通信手段,能够提供检索输出功能的有机信息集合。数据库建设是实现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目标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可以说是保障系统的心脏部位。缺乏数据库的网络是没有应用价值的网络。建立一个高质量、多功能的数据库系统绝非易事,在建库之初就需要对建库原则、收录范围、著录标引规则、数据库类型、功能及其分布有一个整体规划,并要做好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


我认为,建立西部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至少应包括以下两种类型:其一,联合目录数据库。西部地区各地方文献收藏单位在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下,建立各自的地方文献馆藏目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由一个有条件的中心单位经过归纳合并与标注文献收藏单位后,整合为一个具有逻辑体系的组合数据库,提供网上公共检索,达到西部地区地方文保障系统协调确定的收藏重点基础上,结合学科重点和用户需求,有重点地逐步建立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专题文献全文数据库,真正实现西部地区地方文献共享的目的。


无论联合目录数据库还是专题文献全文数据库的建设,都必须达到三项要求并提供五项功能。三项要求是:(1)收录文献及著录数据要完整无缺,有较强的逻辑编排体系,即系统性和完整性;(2)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捷、方便利用,即实用性和通用性;(3)数据库建设应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便通过信息交换协议互通有无,确保数据的共享性和永久性,即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五项功能即:(1)多途径检索功能;(2)在不泄密的前提下,深度揭示、报道的功能;(3)修改、维护和增加新数据的功能;(4)上传和下载功能;(5)常用统计功能。

(六)建立适应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有多方面的关系与工作需要协调和规范,诸如:保障系统与外部社会的关系,保障系统内部各系统及地区、单位间的关系,各单位的收藏重点和主要服务范围,财务收支和结算办法,文献著录标引规则,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办法,数据库建设标准,各成员单位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和管理运行办法,都要在保障系统建设之初制定献资源共知的目的。其二,专题文献全文数据库。在和落实,并在运行实践中日臻完善。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规范保障系统健康发展的准绳,是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因此,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应吸取CALLS及各地区、各专业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建立具有西部特色的、适应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黄俊贵.地方文献工作刍论.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25(1):54~ 59,72.
2 邹华享.关于地方文献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25(1):6O~6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成立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的决定(国发(2000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6):6~7.
4 万福根,陈守福.建构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的新思维.图书馆论坛,2000,20(3):6~8.
5 王忠.论开发利用馆藏文献资源,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河北科技图苑,2000(1):2O~23,55.
6 邓丽娟,刘莉.构建西部地方文献数据库.河北科技图苑,2001,14(6):14~17.
7 李继晓.利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西部大开发.河北科技图苑,2003,16(4)16~17,56.

(邬卫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

〔出处〕 河北科技图苑 2005年第2期



【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初论】相关文章:

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08-09

论地方文献08-09

文献 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学论考08-09

论地方文献书目08-09

论地方文献与地方经济08-09

论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08-09

试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中专题数据库之建设08-09

地方文献信息论08-09

论地方文献与样本安全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