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谈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开发

谈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开发

时间:2022-08-09 06:53:21 计算机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开发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正面临着同国内外加强交流合作的转型期,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对民族地方文献的信息服务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新的发展潮流,加大民族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加快民族地区多元特色文化的建设步伐,努力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必然成为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凸现地位和发挥作用的重点研究课题。

谈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开发

我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区土家族、苗族文化保留最完整、表现特色最鲜明的一块“神秘土地”,也是积淀民族文化的海洋。流传千年的民族风俗,门类繁多的民族艺术,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风味独特的民族饮食,这一切构成了浓郁而独特的湘西民族特色文化。湘西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既有着湖南文化发展的“早期文明———楚文化———‘湖湘文化’”这一条清晰脉络,又鲜明地凸现了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发展轨道。湘西还是土家、苗、汉、回、白、瑶、侗、壮等多民族文化交流汇合的地区,民族区域文化因而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突出体现了文化资源的多元性方面。现留存下的民族文化遗址、遗迹和文献典籍、民风习俗等,内容之多、范围之广、特色之浓是其它地区难以相比的。面对这些种类多、品种全、品味高,特色鲜明,开发价值大的宝贵文化资源,作为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如何有目的、有规划、有措施地挖掘、整理、开发利用,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和探讨。

1 文化资源的挖掘要保持原生态,力求原汁原味

湘西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古老纯朴,如神话传说(苗族古老话、土家族摆手歌、盘瓠遗址)、巫文化(傩戏、梯玛、绺巾舞)、渔猎文化(毛古斯、摆手舞、椎牛、上刀市梯)、喜庆文化(社巴节、赶秋、苗族鼓舞、哭嫁)及服饰文化(土家织绵、苗家蜡染、民族银饰)等,都是流传千百年而保留原汁原味;另外,丰富的民族文献典籍中也保存着大量能够反映本民族、本地区特色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存、民族语言、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口承文学等,这些文献资源较完整地保持着各民族固有的特色。历史经验证明,文化传统表现得越地道越正宗,原生态民族文献资料留存得越多,其文化含量就越高、吸引力就越强、开发价值就越大。因此,我们在对这些文化典籍、人物著述、文化传统习俗等进行有效搜集整理、开发利用时要注意保持其原生态,如实、准确记载收集,决不能随意杜撰割舍歪曲。

2 着重分析研究独有文化,尤其是濒临消亡失传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文献

要重视从民族文化资源中挖掘整理民族的珍贵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各民族的独有文化,因为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无论其形式还是内涵都是极其丰富的,如湘西苗族神话传说《古老话》,自苗族的先民三苗、灌兕、南蛮、武陵蛮,到宋时的苗,都一直把它视为自己的百科全书而广为传诵、家喻户晓。“文革”浩劫中它的手抄本和方块苗文记载本被焚烧殆尽,庆幸民间用口传形式保存了下来。如今它经过正式收集、整理出版,对研究古代苗人的宇宙观,历法的发明,工具的创造,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衍变,氏族的形成,古苗人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习俗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往往是稀缺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现有的许多民族民间的文化传统技艺和文献资源往往都是人在艺在,人存物留,过去由于没有很好地注意保护与开发,许多已经濒临灭绝或失传。如我州泸溪苗族的凿花、永顺土家族的高脚狮子、高台龙灯以及湘西地方戏曲中“戏曲活化石”剧种的诸多唱本剧目等,这些都应列为抢救性收集发掘的当务之急。我们尤其要注意采集因城镇化建设或移民搬迁即将被改变的有显著民族地方特色、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文献记录。如我州将要移民开发的龙山里耶镇,最近就发现了一座史书上无任何记载的古城,共出土了1000多枚战国书简和秦汉时期的简牍,这些楚简给自称为“毕兹卡”(意本地人)的中国土家族起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将湘西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汉代前推至战国时期,更为研究湘西地区古代政治、军事、天文历法、语言文字提供了文字史料。

3 特色文化资源采集应向多载体及其不同文明记录深化延伸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音像技术、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民族地方文献的载体形式具有了日益丰富的可能,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越发直观、生动、深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令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让少数民族地区认识世界、世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迫切需要也使得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信息将更丰富也更多见于不同载体、不同文种的文献中,图书馆在开发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时除进行实物资源的采集外,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对电视动态信息和网络资源的采集。

长期以来,图书馆对民族地方文献中的关于“地方的人、事、物”的概念往往拘泥于社会科学范围中,忽视本地区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经济建设发展状况,包括各界人士对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经济建设的研究成果和贡献的文献资料,而这些恰恰记录了当地民族群众经过长期奋斗取得的成就、形成的经验。因为多为本地记本地事,距离较近、动机简单,所以一般比较客观可靠。所以,文献资源向精神、物质等不同文明记录深化和延伸对因地制宜发展文化经济作用巨大。如湘西州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各民族受自然条件、历史发展及传统心理的影响,其物质文化或以商业文化为主,或以农牧业文化为主,或以交通运输为主,亦或多元化发展。再如我州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元古代的震旦系岩层,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志留杨、泥盆纪、二迭纪岩层,中生代的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岩层,新生代的第三纪、第四纪岩层,除石灰纪外,几乎应有尽有。将这些物产起源与发展特色、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地质成因特色等各种因素对民族人、事、物发展影响的历史记录情况收集起来,对全面掌握民族地方资源状况,合理选择新的发展途径直接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料。

4 编制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具有市场潜力的二次文献

湘西州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州,同时又是文化产业弱州。当前,全州已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迎接WTO挑战和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后调整经济结构的最佳突破口之一,使其成为强州富民的新兴产业。在这一历史性机遇面前,我们应把丰富的馆藏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原动力,搞好二次文献的开发利用。首先,要将编制工作纳入到大力发展我州文化产业这一大背景下进行,组织力量认真做好社会需求的调研,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开发的规划和建设,找准参与的切入点;其次,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抓紧对馆藏文献进行系统、认真、有目的、有计划的筛选、挖掘、整理,搞出不同形式的调研专题目录,直至形成完整的民族文献检索系统,使本民族的优良的文化特色呈现出来,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资源;再次,针对需求热点和未来需求趋势,组织编制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精髓旨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的二次文献。二次文献范畴理应拓展,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模式,一些形式新颖、承载科学、适宜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的方式和载体可以大胆尝试探索。

5 在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途径上更新观念

在开发运行机制上实行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政府牵头为主,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甚至外商共同参与进行;在运作方式上也可采取多种形式和灵活手段;在资金筹措上多渠道,集体、个人均可采取有偿投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兴业。

〔出处〕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5)



【谈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开发】相关文章:

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地方特色的开发与运用08-18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08-15

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综述08-18

谈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04-08

谈民族舞蹈的原生态创作08-19

试谈民族中学的计算机教学08-17

努力开发学生的课程资源08-17

浅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5-31

浅淡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8-17

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