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电子商务论文>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

时间:2023-02-20 08:28:50 电子商务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

内容提要:信息革命加速催生了一个全新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的诞生,对当代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网络经济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入手,借助美国90年代经济周期新变化,研究了网络经济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宏观环境的改变和对微观主体的改造,得出结论: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周期必将成为历史。 

  世纪之交,人类正经历着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科技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它加速并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象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着全球经济新时代的到来。网络经济作为一场崭新的经济革命,猛烈的荡涤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引起了整个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对传统经济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内在地要求其创新变革。首当其冲且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冲击。 

  一、网络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 

  网络经济是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一种有别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崭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基于互联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和消费为主的经济形式,也就是后工业社会信息价值取代工业价值在经济增长中居主导地位的网络化经济活动。它的产生有其技术经济背景和社会物质基础。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直至90年代,现代通信、电子计算机、信息资源在信息的数字技术革命的支撑中,各自网络化,相互渗透连接形成信息的全方位服务网络,实现了通信网、计算机网、资源网的“三网合一”。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网络革命,是网络经济得以最终实现的动力之源。网络革命只是为网络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经过近300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达到了工业经济的顶点。跨越所谓的后工业社会,社会进一步先前发展,必须提升经济效率,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而网络是高科技,它给旧的经济环境、制度带来了根本的、全新的变革,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并超越着原有经济框架。这是一场真正的经济革命,是网络经济的根本内涵。 

  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诸多的内在特点: 

  (1) 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以网络为依托的电子交易运行,推倒了横亘在供应商、顾客、姻亲集团和竞争者之间的高墙,使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绕过中间层次,在自己与目标之间走最短直线。 

  (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互联网体系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可进行全球信息传播,并可24小时全天候运行,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因而把空间地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之更具有全球一体化的特点。 

  (3)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网络经济是一种虚拟的现实经济,是在信息网络空间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网内媒介空间中的虚拟经济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实体经济相互并存、相互促进,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 

  (4)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网络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智力而不是体力,靠知识信息而不是物质资源,应用知识添加创意已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技术创新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相结合已成为新经济增长的引擎。 

  (5)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网络经济是节奏空前加快的实时性经济,信息化使经济活动的离散性减弱,连续性增强,极大地提高了时间利用率。快速高效已成为各种经济体及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 

  二、网络经济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经济周期就是指一国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每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宏观经济总量发生这种周期性波动,是自重商主义时代以来遍及世界各国的客观规律,只是在二战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反周期的手段,使经济周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但始终没能摆脱经济周期的任桔。 

  到了90年代,美国经济自1991年4月走出二战后第九次衰退期,到2000年8月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成为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史上32个周期中最长的一次,并继续处于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一高两低”的良性发展阶段,进入了所谓的“新经济”的最佳运行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只要美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25%-2.5%,其NAIR自然失业率,即不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会保持在5.5%-6%。然而在这轮经济增长中,1992~1999年美国GDP平均年增长率达3.6%(1996-1999年高达4.l%),而失业率和通胀率同时走低,失业率自1992年以来逐渐接近4%,1999年美国劳工部宣布全年失业率达 4.l%,创自1969年以来最低记录。通胀率在1990年为5.4%,而在1991-1999年平均仅为2.6%。这完全背离了菲利普斯曲线,超出了主流经济理论的解释力。美国这轮超长的经济扩张打破了经济周期的许多规律,给经济周期理论带来了直接的挑战,引起了经济学界的瞩目。 

  美国经济周期的这种新变化的原因很多,但其根本原因是它在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今天的世界,正如300年前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发展一样,只能说出现了网络经济的萌芽,正处于新旧经济形态交替的转折时期。因此,从长远意义上说,这次经济增长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对这次变化的现实思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给研究未来经济形态中经济增长模式提供了参考。 

  经济周期是建立在现代机器生产基础上的货币——商品经济的产物,马克思将其称为“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因而,探讨经济周期新变化必然要从产生经济周期波动最根本的、具有物质性和本原性的物质技术条件入手。这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深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的形成,使经济周期运动的基础发生了实质的变化,宏观环境和微观主体上质和量的变革正在改变着经济周期运动的规则。 

  (一)宏观环境的改变 

  信息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科技革命,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扩展成为一个庞大高新技术群,对整个宏观经济基础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改变了现有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引起了经济运行方式和市场机制的巨变,因而彻底的改变了传统经济周期运行的宏观环境。 

  1.信息产业的崛起奠定了新的产业结构的基础。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主导地位是信息技术转化为生活生产力的结果,也是网络经济形成的最大标志和核心内容。人类经济发展和进步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阶段性的,任何新经济形态的出现都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直接联系。在美国,以网络服务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群已取代了以汽车制造为核心的传统主导产业群,成为市场规模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拉动范围广的前沿性支柱产业。信息技术产业部门占GDP的比重

从1994年的6.4%增长到1998年的8.2%。自1990年以来,美国信息产业销售额增长对%,1996年就达到了8660亿美元,一举超过了建筑业和食品业。1999年仅互联网给美国经济增加了5070亿美元的产值,并且自1995-1998年保持年增长率174.5%的惊人速度。在经济创新的带动下,美国对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1990年美国对信息产业部门的投资总额首次超过同年对其他行业的所有投资。1994年美国企业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资第一次超过其他厂房设备的投资。从1991~1999年的前三季度,整个计算机和软件的投资金额高达3.48万亿美元,占全部设备投资7.07万亿美元的45.3 %。这标志着信息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国第一产业,美国再次成为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驱。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的影响着美国的产业结构,有力的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信息技术使信息产业本身获得长足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有质的飞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既能用于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又能普遍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将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联系起来。信息产品再生产与物质产品再生产同时并存,相互促进,并有以后者为主向以前者为主的趋势,两者运行既服从统一的一般规律,又服从各自不同的特殊规律。因此,由于新产业的新规律,传统的、由工业兴衰决定的经济周期波动必然要发生重大变化。 

  (1)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1993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7%,其中电脑和半导体产业贡献率又高达45%。美国商务部今年6月5日发表的(2000年数字经济)报告显示,1995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中30%来自信息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已取代汽车、建筑等传统行业,成为美国新经济增长点。而且,信息技术在其他经济部门应用所产生的效益更难以估量。网络经济时代,科技真正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第一利器。 

  (2)信息产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信息产业本身劳动生产率极高,美国劳动生产率从1995年以来增幅平均达2.8%,比1973-1995年之间的平均增幅1.4%提高了一倍,其中一半以上的功劳归于信息技术产业。同时,信息技术在其他经济部门的广泛应用,又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率,如大量使用计算机的制造业生产率由80年代的3.2%增长到90年代的5.7%。以往的技术革新主要以革新成果来代替和增强人的智能,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则用其成果来代替和增强人的智能,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因此,高新技术在融入传统工业领域,提高其生产率的同时,使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更新方式和周期发生了变化,机器设备的更新,更多的取决于其自然寿命,而非社会寿命,从而减缓了固定资产更新所引起的周期波动。而且,信息产业本身的周期波动也不取决于固定资产更新,而取决于新技术、新知识及其获取方式。在网络经济时代,智力资源的潜力无限,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知识不断涌现,而获取方式更加快捷方便,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发展使新产品生命周期大为缩短,从而保证了经济增长持续稳定。 

  (3)信息产业对就业的影响。信息技术是普遍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但它并未给就业带来压力,反而不断创造更多的新的就业机会。1980年以来,美国因裁员和重组失去了4300万个就业机会,但同时却创造了对op万个新就业机会。而最近5年里,仅信息产业就创造了1500万个就业机会。1998年以来,信息产业每月创造就业机会21.3万个。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这次信息技术革命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但同时强化了分工,使产业分化过程趋于深入,创造了生产过程的新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门类和部门,衍生了新的投资,提高了生产“迂回化”程度,从而又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其次,迅猛发展的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新型劳动者,有利于扩大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力资本在具有“固定资本”特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柔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大大减少了结构性失业。最后,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强了其特有灵活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灵活而有弹性的劳工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劳动力资源将不断的从低收入产业走向高次产业,从低收入产业向高收入产业转移。而信息产业是软化和高级化的新兴产业,其劳工平均薪资达52920美元,比全体平均工资高78%。因此,信息产业将会进一步拓宽深层次的就业空间,改变就业结构。 

  (4)信息产业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抑制通胀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根据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却以减半数下降。1991-1996年,计算机微处理器的生产成本从每秒百万条指令(MIPS)230美元下降到3.42美元,下降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是其他传统产业部门所无法比拟的。1999年美国商务部的(正在兴起的数字经济)指出,1996年、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产品价格下降使通胀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渗透到其他产业,又使其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下降。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人竞争压力加大,更多的是想保住就业机会而不是提高工资,使近年来工资实际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这大大缓解了物价上涨压力。信息产业产生的这种宏观外部效应对整个经济的通胀都起到了抑制作用。 

  2.网络经济改变了经济周期运行的市场机制。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作为调节资源优化配置的“第二只看不见的手”,填补了市场价格机制的空缺,使经济平稳运行。在网络经济中,一切都以信息为基础,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借助网络,使信息传输速度更快捷,使信息获取更方便,从而使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不平衡幅度减小,使经济增长的升幅跌幅落差缩小,进一步使经济增长速度的周期波动过程变形。正是在信息的调节作用下,市场正在向一个近乎理想状态下的经济模型发展:买方和卖方都具有完全的价格信息和供求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联系”,价格水平始终处在供求平衡点上,实现了“零库存”和市场准入自由。 

  网络经济也是全球化的经济,网络经济依靠无形资产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显然要依托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加强R&D,创造竞争优势,同时深化国际分工,既拓宽了市场,又降低了成本,在世界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信息产业的崛起,又为国家间关系创造了新的手段和条件,进一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全球经济的限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经济市场形成了在竞争中创新和在创新中竞争的动态机制,趋于理想完美的完全竞争模式——市场效率最高,资源配置最佳。这改变了社会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处于其中人的理性预期,保证了经济运行的平稳。当然,现实存在和理想逻辑并不等同,现存经济还远未达到理想模式的标准,但既然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 

  (二)微观主体的改造 

  网络经济带给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它扫荡着社会经济的每个角落。它改造着经济主体,甚至使他们角色互换,命运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1.企业(生产者)。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是社会经济的基本主体。可以说,网络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运作的模式和企业生存的原则。在工业经济分工中,生产只取决于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而在网络经济中,生产更多的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信息与知识代替了资本与劳动力,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知识本位和信息本位成为网络经济下企业的新标志。以实物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周期波动必然要让位于以无形资本为核心的经济运行周期。网络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实践发生根本变化,建立适应新颖、创新和变革的柔性而敏捷的企业形式,使生产和销售更加符合市场需要,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动向,降低库存和提高“市场出清”速度,实现“有求立供、供随求止”的目的。这样就减小了供求矛盾带给经济的影响,从而降低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2.消费者。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随着网络化时代信息的大量流动、共享,作为市场的另一主体,消费者不再是传统经济中被动的角色、主动性大大增强,权力逐渐从生产者一边转移到消费者一边。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模式,消费者可以与生产者直接对话,参与产品决策,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从而改变了传统工业大批量生产的生产模式。同时,消费者拥有完全的信息,缓和了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摧毁了企业用价格作为超值赢利的手段,形成了一种有效的价格收缩机制。随着消费者行为的日趋“理性”,经济运行也将更为“理性”。 

  3.政府。政府不是市场经济行为的主体,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自从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诞生以来,宏观调控理论不断发展,政府干预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主,实体经济是传统政府宏观调控理论的基石。网络经济是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依赖网络从事经济活动的虚拟经济迅猛发展,与实体经济两足鼎立,且有取代后者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因而必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传统宏观调控下,政府干预在弥补“市场失灵”缺陷的同时,又陷入了“政府失灵”的怪圈。因此,在网络经济下,政府的角色定位呈现出新变化,在信息网络这“第二只看不见的手”的协助下,真正成为电子化的第三者政府。政府通过信息网络将政府信息基础设施与其外部任何可以数字化的经济主体相连接。信息网络调节的运用,使政府决策更及时、准确、可靠。在此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指导,而不直接干预经济,做到只“掌舵”不“划浆”。在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网络经济社会里,电子化的第三者政府既能远离凯恩斯主义,又能收到积极的干预效果;既能增强政府管理能力,又能保证微观经济的效率。政府的这种转型,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政府失灵”,确保经济良好健康运转。 

  经济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形成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它研究的主要是工业社会的经济。正在兴起的网络经济的性质和特点都超出了物质资料再生产总过程的范围,它的经济运行规律必然超出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处于新旧磨合时期的美国这次经济周期的新变化还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但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未来的眼光看待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变化,可以判定,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周期必将成为历史。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关文章:

新经济周期调整的趋势及影响08-05

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变化探析08-05

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08-07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08-05

网络经济与传统企业的嫁接08-05

论网络经济对企业规模影响的弱化08-05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研究08-05

网络经济中的收益递增因素及其对竞争的影响08-05

网络经济下传统银行如何生存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