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商务管理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正文

中国传统企业ERP败局的启示

时间:2006-11-28栏目:电子商务论文

有这方面的人才,往往人微言轻,正确的意见得不到采纳。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一方面在招聘计算机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才却在悄悄流失。所以,只有具有信息化意识的新型人才真正走上中高级管理层,形成有效的人才机制,才能为实施信息化扫平障碍。

  主持人:国内厂商与外国厂商相比,是否不够先进?企业是否会一味迷信外国厂商?

  吴强:在某些时候我们的确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客户会说我们本土公司不够ERP资格,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应该说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优势就是准确定位了客户现阶段和未来可能需求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和客户的距离会更加近一点。当有些客户说你不够先进、不够国际化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可以拿出很多证据,或者说我的成功客户的案例,以及我产品的实际功能表达我们能够满足他所谓的国际化的需求,或者未来发展的这种需求。我们一般是这样做的。

  我认为ERP的成功也好,整个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也好,产品只是一个基础,更多是对企业管理的了解,客户层面很多东西。我们也看到很多优秀产品搁置在那里不能成功。我们也看到很多客户买了产品,结果服务没做好,照样打官司,或者是走向一个停滞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价值观说从一个产品变成一个成功的应用中间还需要很多过程。

  中国ERP实施失败案例

  案例一:三露案

  北京市三露厂在1998年3月20日与联想集成(后来划归到神州数码)签订了ERP实施合同。合同中联想集成承诺6个月内完成实施,如不能按规定时间交工,违约金按千分之五来赔偿。ERP软件是联想集成独家代理瑞典Intentia公司的MOVEX。合作的双方,一方是化妆品行业的著名企业,1998年销售额超过7亿,有职工1200多人。一方是国内IT业领头羊的直属子公司,这场本应美满的“婚姻”,然而,因为Intentia软件产品汉化不彻底造成了一些表单无法正确生成等问题出现了“婚变”。后虽经再次的实施、修改和汉化,包括软件产品提供商Intentia公司也派人来三露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但是由于汉化、报表生成等关键问题仍旧无法彻底解决,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合作的结果是不欢而散,双方只得诉诸法律,在经历了15个月的ERP官司之后,经过庭内调解,结果三露厂退还MOVEX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和获得200万元人民币。

  案例二:哈药案

  2000年,哈尔滨医药集团决定上ERP项目,参与软件争夺的两个主要对手是Oracle与利玛。一开始,两家在ERP软件上打得难解难分,一年之后,Oracle击败利玛,哈药决定选择Oracle的ERP软件。然而事情发展极具戏剧性的是,尽管软件选型已经确定,但是,为了争夺哈药实施ERP项目的“另一半”,2001年10月,利玛联手哈尔滨凯纳击败哈尔滨本地的一家公司——华旭,成为哈药ERP项目实施服务的“总包头”。但是,始料不及的是,到了2002年3月份,哈药ERP实施出现了更加戏剧性的变化——因为实施方利玛副总经理蒋明炜与60多名同事集体哗变,利玛在哈药ERP项目的实施团队全部离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整个哈药项目也被迫终止。而最近又有消息说哈药ERP项目又重新上马,真是一波三折。

  案例三:标致汽车案

  广州标致汽车公司于成立不久,开始着手MRPII项目的设备,目标是实现全公司订单、生产、库存、销售、人事、财务等的统一管理,以提高公司运行效益,增进企业经济效益。1988年公司开始投资计划。由于中法合资的性质,法方总经理和专家在决策层中起决定作用。他们照搬法国标致的模式,决定搞MRPII,设计网络使用20年。1989年企业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企业信息网,1992年又实施了比利时MSG公司的MACH7财务系统,1993年开始实施零配件销售管理系统SMS。总投入在2000多万法郎。

  假如路子走对了,网络应该发展得很成熟。令人遗憾的是,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的企业信息网事实上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主系统十几个功能模块,已经启用的仅有非生产件的库存管理模块MHF,不到该软件内涵的十分之一,1993年后就没有多大进展;MACH7财务系统仅完成凭证录入、过帐、对帐、关帐等功能,报表只能用微机处理;PMS人事系统准确地说只是一个数据库,只有输入、修改、删除功能(没有查询!),报表及各种统计均靠微机进行。整个来看,投下巨额资金,网络的效益却与当初的宏图大略相去甚远。

  案例四:许继集团案

  1998年初,河南许继集团采用Symix公司(现更名Frontstep公司)的产品来实施ERP。从1998年初签单,到同年7月份,许继实施ERP的进展都很顺利。包括数据整理、业务流程重组,以及物料清单的建立都很顺利。厂商的售后服务工作也还算到位,基本完成了产品的知识转移。另外,在培养许继自己的二次开发队伍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或许许继会成为国内成功实施ERP企业的典范。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1998年8月份,许继内部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机构调整。

  但是许继高层在调整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关注企业的生存,企业经营的合理化和利润最大化,显然没有认真考虑结构调整对ERP项目的影响。企业经营结构变了,而当时所用的ERP软件流程却已经定死了,Symix厂商也似乎无能为力,想不出很好的解决方案。于是许继不得不与Symix公司友好协商,项目暂停,虽然已经运行了5个月,但是继续运行显然已经失去了意义。Symix的ERP现在只是在许继一些分公司的某一些功能上还在运行。


上一页  [1] [2]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