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电子商务论文>发展电子政务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电子政务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时间:2023-08-21 16:15:22 晓丽 电子商务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发展电子政务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便捷性、增强公民参与和社会透明度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电子政务不仅涉及政府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也涉及政府与公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展电子政务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最新电子政务建设动态

  我国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速

  2003年2月28日,由政府上网工程服务中心主办的调查活动发布暨推广大会在京举行。调查结果显示政府上网工程实施三年来,全国政府部门建立的网站已突破一万个,三年净增十倍,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已逐步开展,很好地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已建成门户网站90多个,基本实现了中央国家机关在网上的集体亮相。政府上网工程对推动和促进中央国家机关信息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政府上网工程过程中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站便民交互功能不强、部委内部和部委间信息资源共享亟待解决加强等。

  电子政务培训大纲出台

  对干部、公务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领导水平,推动电子政务顺利有序地发展,强化各级干部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意义重大。

  据悉,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已经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培训工作”中,成为“国家信息化培训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政府有关部门文件的指示精神,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成立了“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专家委员会”,并制定了《国家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大纲(试行)》,同时配套制定了《考试大纲》和题库,由信息产业部信信息化推进司组织编写了《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系列教材。

  昆明市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

  近日,昆明市政府正式启动第二批10个部门、144个行政审批项目的电子政务“一窗式”行政审批试点工作。至此,昆明市便民服务中心近半数的行政审批项目实现了网上审批,这标志着昆明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昆明市政府要求,今年4月30日以前,凡是进入便民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目,都必须全部使用电子政务系统进行集中受理和网上审批,把电子政务行政审批工作作为改善昆明市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公开透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真正给群众、企业带来方便,从根本上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和办件质量。

  电子政务重在政务,不在电子,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但是,究竟怎样才能“重在政务”,人们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很显然,电子政务本来就是与政府管理有关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在缺乏对政府管理的组织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的、对现有政务的简单照搬和信息化移植,是远远不够的。“重在政务”应当具体落实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前导性、基础性工作,必须是有关政府管理本身的事务,而不是技术和设备;同时必须明确以政府管理为本位,而不是以技术和形式的更新为本位;注重政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不是技术设施的建设。只有以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来保证、落实电子政务的“政务”本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在政务”才会落到实处。

  弄清政务基础设施的内涵

  要实现电子政务“重在政务”,弄清什么是政务基础设施十分关键。

  那么什么是政务基础设施?

  政务基础设施是指政府管理过程中所必需的人力、物力、管理方式、技术和信息资源基础。政府人力资源基础涉及到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政府物力资源基础包括政府用于支持新项目发展的可支配财力状况,以及政府基本办公条件的状况;政府管理方式是指政府所可能采用的行政手段、程序和结果的性质和状态;政府的技术资源基础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政府所可能得到和利用的技术类型和技术更新状况;政府的信息资源基础是指政府管理过程中决策和管理得以进行的基本信息和项目信息。这几方面是政府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抽象地说,政务基础设施的状态是永续发展的、相对的概念,并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最佳模式。正是由于这种相对性,特定政府管理工作才会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是当政府管理面临特定需求的时候,需求所形成的标准客观上会对政务基础设施的状态形成分类和评价。电子政务就是目前阶段我国政府所面临的特定需求,实现和有效运行电子政务的目标,客观上对我国政府的政务基础设施状况提出要求。

  目前我国政府的政务基础设施基本上还停留在政治导向的、经验型的、可监控程度较低的和知识、信息积累低水平的状态。这种状态与电子政务的基本运行要求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电子政务尽管可以实现政务的“电子化”,但根本上无助于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由于电子政务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战略,因此如果电子政务仅仅只是改变了政府工作的外在形式的话,那么电子政务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效益和社会政治意义是无法发挥出来的,纳税人贡献的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也将会被无意义的消耗。为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在目前的电子政务发展热潮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政府管理改革的意义,认识到电子政务的“政务”本质,以及电子政务对政务基础设施的基本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着眼于政府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为了有效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发挥电子政务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政府应当根据各自的情况,首先加强自身的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为政务的电子化准备条件,打造基础,积极避免单纯的技术追新行为。

  不能忽视政务标准化

  政府在打造政务基础设施的工作中,除了应当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寻求财政来源和支持、进行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外,目前尤其应当重视对政务工作的量化研究和管理,并在政府管理量化的基础上,对绝大部分政府管理工作项目和环节进行标准化,制订政务流程和环节的地方和国家标准,实现政府管理的非人格化与过程的透明化。应当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是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的,但基本上限于技术领域,政府管理行为和过程的标准化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国家和政府法制化水平均较低的情况下,政府管理的标准化建设问题更是困难重重,甚至超出了人们想象的范围。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制定有明确、详细、操作性强、可量化的政府管理工作标准,应当说政务管理的量化和标准化不存在理论和技术上的障碍。不过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在目前条件下,政务标准化的建设还存在相当多的困难,但如果能够认识到政务的标准化是电子政务有效运行的前置性工作,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实现政府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电子政务的内在意义与效益将无从发挥的话,那么创造条件,积极发挥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的潜力,迅速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政府管理工作和环节的调研、咨询和标准制定工作,将政府管理工作标准化,也不是不可以做到的。

  从操作的角度看,政务标准

  化并不一定要与电子政务的建设同步进行,而完全可以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前置性工作,当然也完全可以成为电子政务项目的组成部分。

  同时,政务标准化也为政务流程的重组和再造提供了根本的基础。电子政务建设之所以必须解决政务流程的重组和再造问题,原因之一是以往的政务流程本质上是基于手工作业方式的传统政府模式,缺乏对政府工作和政务流程的量化分析,因此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政务流程改造必须建立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否则,电子政务所固化的不合理流程,其可能具有的危害也许会甚于传统政府形式。由于政务标准化的建设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上的,因此政务标准化本身可以为电子政务的政务流程改造提高基础。

  目前有效建设电子政务的当务之急是分门别类地实现政府管理工作和环节的标准化。在基本实现了政务标准化以后,引入适时可用技术,逐步推广电子政务,从而使电子政务的发展能够走需求明确、针对性强、目标可实现程度高、传统政务方式与电子政务方式对接简单易行的道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会产生良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效益。

  发展电子政务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电子政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计算机化阶段、互联网化阶段和“互联网+”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划分都与技术的进步和政务业务需求的发展密切相关。

  计算机化阶段(1981-1995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在部门内部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实现了部分办公自动化。这一阶段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系统性和整体性,主要是以单项工程为主。

  互联网化阶段(1996-2014年):这一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电子政务开始向外延伸,实现了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交流。这一阶段电子政务主要以建设各级各类门户网站为核心内容,提供了在线咨询、在线申报、在线审批等服务功能。这一阶段电子政务已经形成了初步规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互联网+”阶段(2015年至今):这一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互联网+”思维开始渗透到电子政务领域。这一阶段电子政务不仅注重提供线上服务,也注重线下服务体验;不仅注重单向传播信息,也注重双向沟通交流;不仅注重简单应用功能,也注重复杂场景解决方案;不仅注重数据收集存储,也注重数据分析利用。这一阶段电子政务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从管理模式上看,中国电子政务行业也经历了从信息化建设到智慧政府再到数字政府的转变过程。

  信息化建设(1996-2007年):这一时期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时期1。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这一时期电子政务主要以信息化建设为目标,注重基础设施、网络平台、应用系统等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了政府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共享和交换。

  智慧政府(2008-2017年):这一时期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时期。国家制定了《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战略和规划,推动了电子政务的转型升级。这一时期电子政务主要以智慧政府为目标,注重利用新技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实现了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创新。

  数字政府(2018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时期。国家制定了《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纲要和计划,推动了电子政务的深度融合。这一时期电子政务主要以数字政府为目标,注重利用数据资源支撑决策、服务、监督等各个环节,实现了社会治理的协同和开放。

  2022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其中,软件服务市场占比最大,达到54.4%,其次是硬件设备市场占比24.3%,网络服务市场占比21.3%。

  从地域分布上看,东部地区仍然是中国电子政务市场最大的区域市场,占比达到51.6%,其次是中部地区占比19.4%,西部地区占比17.5%,东北地区占比11.5%。

  从用户需求上看:

  95%的用户认为通过互联网办理事项更方便快捷;

  89%的用户对在线咨询功能满意或非常满意;

  87%的用户对在线申报功能满意或非常满意;

  85%的用户对在线审批功能满意或非常满意;

  83%的用户对在线支付功能满意或非常满意;

  81%的用户对在线投诉功能满意或非常满意;

  79%的用户对在线评价功能满意或非常满意;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经历了从信息化建设到智慧政府再到数字政府的发展历程和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质量与标准化、数据共享与开放、数据治理与监管等。

  预测未来趋势,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将呈现以下特点:

  数据驱动:数据将成为电子政务的核心资源和价值所在,数据分析、挖掘、应用将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和目标,数据驱动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平台化:平台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载体,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将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任务和能力,平台化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和模式。

  协同化:协同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工作方式和治理原则,协同创新、协同服务、协同监管将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协同化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基本要求和趋势。

  开放化:开放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开放数据、开放服务、开放治理将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放化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发展电子政务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文章:

交通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08-05

电子政务发展及我国电子政务现状08-18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08-12

电子政务建设调研报告08-24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之“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阻力”08-05

CRM引导电子政务发展08-05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之“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建设”08-05

应聘面试要注重实际能力08-17

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报告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