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商务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 正文

武汉投建SHOPPING MALL的实证分析

时间:2007-1-15栏目: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1 城市规划要求
建设经营大型购物中心,必须符合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要有统一的城市规划,在数量上、质量上、规模上不能放任自流,否则必然导致重复兴建或者盲目扩大规模,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购买力水平要求
专家认为,当某一地区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5000元时,就具备了创办购物中心这一新兴业态的经济基础。但是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购买力情况也是我们应该参考的因素。
3 资金来源要求
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现在不少地方的商场建设,由于资金不到位,造成项目搁置,更谈不上回报。 
(三)人才环境要求
建设经营大型购物中心,人才很关键,要建设、经营、管理,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更离不开方方面面的人才。
(四)政策环境要求
建设经营大型购物中心,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广东省政府决定成立天贸集团之时,就确定天贸集团作为广东省商业流通领域改革的试点单位,把天河城广场项目作为广州市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来对待。在天河城广场建设期间,各级领导多次到现场检查并解决困难,使天河城广场能按计划顺利落成。
第三部分 武汉发展SHOPPING MALL的环境总析
一、经济环境
武汉市是华中第一大都市,全市(包括郊区县)常驻人口约830万,流动人口300万左右,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上海北京,上缴财政税收名列全国大城市前列。同时,武汉为华中经济的枢纽,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工业固定资产居全国大城市第四位,工商业与旅游业较为发达,工业方面尤以冶金、机械、纺织、食品、化工、电子、汽车制造业而闻名。
专家认为,当某一地区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5000元时,就具备了创办购物中心这一新兴业态的经济基础。根据人们的消费理念和购买力情况,武汉市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在逐步攀升,人们的消费理念在逐步适应和追逐世界先进国家的商业消费观念。据资料显示2000年10月份,武汉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62亿元,创历史月产值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月增长11.2%。我们就做出如下假设:我们将以2000年10月分为参考得出武汉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约12469元,按照同月11.2%的增长速度,在未来的两年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和超过专家认为的水平为12469*(1+0.112)2约等于15641元(未考虑通货).
武汉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2001年4月份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8.83亿元,也创历年来月销售最高水平。假日消费已成为人们用来旅游、休闲、购物、 娱乐消费的大好时机。同时假日消费也给交通、旅社、餐馆、零售商业带来了历史罕见的活跃繁忙局面,带动着消费品市场销售的快速增长。2000年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创武汉市历年同期最好水平 。
武汉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特别近几年武汉"光谷"的提出和投建将把武汉带入高科技的轨道,为武汉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大批的资金流入,为企业公司准备了顺畅的融资渠道。
二、地理环境
武汉素有"华中重镇,九省通衢"的美誉,是长江流域经济开发的龙头,是登陆华中西南七省五亿人口庞大市场的滩头堡垒,自古是商家必争之地,水、陆、空运发达。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必将加重武汉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政策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实施"两通突破"战略,发挥了武汉的区位优势,交通和流通迅速发展,市场不断拓展。为了把武汉建成中国中部开放发达的商品流通中心,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市场发展战略"部署,武汉市商业委员会制订了"一主两翼,三片三线"的商业市场发展规划:就是以汉口为主优先发展,带动武昌、汉阳两翼齐飞,共同发展;以"武商"、"中商"、"汉商"3个商业集团本部地带为中心,在武汉三镇形成三片大规模商业群体;在城市交通内环线以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商场为骨干,构筑中心繁荣闹市区,中环线,外环线主要布局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仓储式商场;由此形成片线结合,网状延伸的城市商业中心区、副商业中心区和卫星城镇商业区流通网络。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家相继批准武汉市为沿江开放城市,批准武汉港对外籍船舶开放,批准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武汉市政府不失时机提出"开放先导"战略,并出台一列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外商投资在武汉已初具规模,投资国家和地区达45个,不乏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铁龙、爱立信、施乐、飞利浦、NEC为代表的大型跨国企业的投资。
四、市场状况 
在中国历史上,武汉市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而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出口贸易中心和著名的商品集散转运中心。
17世纪中叶,汉口即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
19世纪中叶,汉口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商业更趋发达,特别是对外贸易有较大的发展,到20世纪初,武汉进出口贸易占全国贸易额的12.04%,仅次于上海而居第二位。
20世纪30

年代,武汉进出口贸易仍居全国第三位,随着内外贸易的发展,武汉的金融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仅在抗日战争以前,汉口就有外国银行10家,国内银行28家,其他钱庄、银楼等约300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成为国家建设投资的重点地区。1982年底武汉的工业产值、工业固定资产产值和实现的利税额,均居全国第四位而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
20世纪90年代,三峡工程建设使得处于长江中游地带的武汉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又得到进一步加强。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光电子信息)开始在武汉形成,而且国家批准武汉为对外贸易口岸,武汉作为中国内陆地区贸易中心和转口码头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增强。
进入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政策的提出,为武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武汉以其强大的工业技术基础和雄厚的科学技术力量,积极参与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及电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开发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是资本市场,因而,大量的资金需求必将为作为内陆地区重要金融中心--武汉的金融资本市场的发育和拓展提供机会。
武汉是全国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市场辐射范围遍及华中和中原地区。据97年统计资料,武汉市场销售的小天鹅洗衣机数量占该公司销售数量总额的十分之一,长虹彩电在武汉的销售数量占整个公司销售总额的十二分之一。
近5年来,规划逐步实施,老城区焕发了青春,闹市更加繁荣,新城区各类商品市场的建设使城市大流通功能日益发挥。1994年与1998年相比:全市各类商业网点从9.14万个增加到12.2万个;全市各类商品市场从385个增加到612个;全市商业街从10余条综合性街道发展到有精品街、品牌街、电子街、美食街等众多专业商业街和中山大道商业景观街、江汉路商业文明街等特色商业街。
近十几年来,武汉企业改革逐步由经营形式的改革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由单一商品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变。1986年,武汉商场在国内商界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成为中国第一家商业企业上市公司。之后,中南商业大楼、汉阳商场等一大批企业相继进行股份制改造,也先后挂牌上市。名牌企业采取收购股权和托管、连锁等经营方式,调整了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扩大了名店效应。尔后,中商集团徐东平价超市,武汉华联超市,中百集团仓储商场?quot;佰汇","家乐福"等国内外20余家大型超级市场和仓储式商场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竞相开张。当代国际零售业流行的新型业态风靡江城,武汉商界让人耳目一新。
第四部分 投建团结SHOPPING MALL的实证分析
综上所述武汉大环境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