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商务管理论文 >> 会计论文 >> 正文

三维会计的提出与基本问题构想(上)

时间:2007-4-2栏目:会计论文

仅仅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当人类进入知识经济阶段,新的经济形态让人们能够以从未有过的效率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也使财富的分配逐步走向公平。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这是一个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为主的知识经济时期,知识和智力将超越物力资源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关键,人力资本对企业利润创造的贡献超过了物力资本,这将使得拥有知识的劳动者逐渐在产权的连续博弈中取得优势地位,凭借其劳动历史性地第一次成为企业的产权主体。这是生产力发展对产权分配影响的必然结果。
  劳动者成为产权主体带来了新的信息要求。作为新的产权主体的劳动者和原有的产权主体都要求企业的会计能提供真实可靠的计量有关生产要素贡献的信息,以便进行产权界定和收益分配,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同生产要素的贡献得到正确计量也是企业能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进而在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于这一点,新制度经济学家早有所论述。他们认为,企业活动实际上是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合作过程,合作能利用彼此的比较优势,这种合作生产叫做“队生产”。但“队生产”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率的计量问题,因为如果不同质的生产要素其生产率在生产中能够得到精确计算的话,组织就能够根据其生产率提供相应的报酬,要素之间的合作所产生的比较优势就完全实现,生产率就很高,如果经济组织的计量能力很差,报酬与生产率之间只有松散的关系,生产率就较低。因此,劳动者产权大小及比例如何确定?收益如何分配?这是产权主体和产权关系变化后的知识经济中的新型企业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5、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空前发展是三维会计的技术支撑

  一种理论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往往离不开相关理论和技术的支持。数学与文字的发明和发展是一维会计的前提,纸和印刷术则促进了二维会计的发展和传播,而现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则成为三维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信息技术神话般的飞跃,彻底地扫清了三维会计的技术性障碍。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同时又极大地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这无疑为会计系统的改革创造了空前有利的必要条件,也使会计从二维会计提升到三维会计的飞跃成为可能。

  6、现行会计的缺陷

  会计是其环境的产物,与其演进过程中的特定背景相适应。当环境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时,就显露出很大的不适应性:首先,会计的对象“见物不见人”,将人力资源这一主导性要素排除在外,就有舍本求末的缺陷;其次,将价值性信息与其导致的主体——人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信息无法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最后,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强行把在立体空间进行的动态经济活动平面化、静态处理,这样会计的反映与经济活动的现实不符。

  7、二维会计的内在逻辑分析:是否具有可扩展性

  现行会计建立在“资产”和“权益”这二维基础上,可称之为“二维会计”。由这二维要素形成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权益”。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很难看出扩展的可能途径。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考察:“资产”和“权益”是与价值信息的不同方面相对应的要素。与资产对应的是进入会计对象范围的客观物质,例如原材料、现金等,无形资产也属于这种物质的范畴。因为它们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些物质是价值的载体,说明的是“价值在哪里”的问题。价值的存在是以这些物质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这些物质不存在了,价值也会随之消亡。而与存在相对应的则是一种权利,这种权利某种程度上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人与人对价值的评判及其在评判基础上的协议或契约决定的。例如债权人权益与股权人权益都是如此。它体现的是价值的归属,即“价值到哪里去”的问题。于是,传统二维会计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就可以转变形式,表述为“价值的载体=价值的去向”或“价值的存在=价值的归属”了。这个二维价值的等式是否能够进一步扩展呢?一个顺向思维的问题就是:既然有了“价值的存在”和“价值的归属”,为什么没有“价值的源泉”呢?于是,一个符合逻辑推论的新的维度出现了——“价值的源泉”。我们将在后面讨论的行为要素正是说明“价值的源泉”的维度,这与二维会计的内在的逻辑扩展方向正好一致。因此,一个必然的选择就是:在三维价值逻辑“价值的载体=价值的源泉=价值的归属”的基础上,以行为作为第三维,建立“资产=行为=权益”的“三维会计”。

  二、三维会计的基本问题

  1、对会计的新分类:按维分类

  长期以来,会计界一直按“式”对簿记进行分类,就是把簿记分为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而本文提出按照新的分类标准将簿记分为一维簿记、二维簿记和三维簿记,并相应形成一维会计、二维会计和三维会计。
  将簿记分为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的分类标准可以理解为记账方向和方法的不同,具体来说是会计分录涉及的账户和方向(入口、项目、条目)的多少。显然,这是一种根据簿记法这一事物的形式进行分类的方法。本文提出的按维分类的方法,则是一种根据簿记法和会计这一事物的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维”是纲要纲纪的意思,即构成所指事物的关键要素和基本内容;“维”也是构成空间的基本要素,也即从空间上看,“维”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内容和其存在方式。以维分类,是指以簿记法和会计的对象要素的内容和多寡作为分类标准。簿记法和会计的对象要素是随着簿记和会计的变化发展而发展的,初期的簿记法只反映财产的数量和变化,可称为以“财产”(资产)为基本要素的一维簿记(会计);后来簿记法逐渐把权益也纳入了其对象范围,基本会计要素变成“资产”和“权益”两个,这时可以称为二维簿记(会计)。而三维簿记和三维会计将其对象要素进一步加以扩展,形成三个对象要素。
  按式分类和按维分类在存在区别的同时也存在密切的联系。维是簿记法的内容,式是簿记法的形式,而内容与形式从来就不是相互孤立的。维是式反映的内容,而式是维表达的手段。一方面,一定的内容必定需要一定的形式来表达。一维簿记的一维要素客观上要求以单式簿记作为记账手段,而二维会计的二维性质则客观上要求与二维要素相联系的复式簿记成为其记账方法。另一方面,一定的形式总为一定的内容服务。单式簿记虽然能很好地为一维簿记服务,但如果把它应用到二维会计则显得繁杂而无序,难以建立账户之间的勾稽关系,严重制约了二维会计相对一维簿记的优势的发挥;复式簿记中的因果复式簿记固然可以用于一维簿记,但作为复式簿记主要形式的分类复式簿记却只能用于二维会计。而从簿记历史发展的实践上考察,簿记的维与簿记的式总是相互联系的,与一维簿记阶段对应的主要是单式簿记;而与二维会计阶段对应的是复式簿记。
  井(尸九)雄仕先生的有关复式簿记的分类的观点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式”与“维”的区别与联系。井(尸

九)雄仕先生在其1967年的著作《会计计量基础》中提出,复式簿记实际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因果复式簿记,另一种是分类复式簿记。两种复式簿记存在的原因和记账的基本原理都是不同的。因果的复式簿记不涉及两个基本元素,是单元素之间的复式簿记。例如用现金买原材料,记为:借“原材料”,贷“现金”。它实际上是一个赋值的过程,即把付出的现金的价值转移到原材料的身上,其基本原理是历史成本原则。它表现的等式关系为“增加=减少”。而分类的复式簿记则必然涉及到两个基本元素,它是双要素之间的复式簿记。例如股东投资,借“资产”,贷“所有者权益”。它的基本原理来源于对同一物质的不同分类(资产、权益)和各种分类之间的恒等关系。它表现的等式关系为“资产=权益”。由此,井(尸九)雄仕得出结论说:“虽然,巴其阿勒把‘借:伯勒漠-糖,贷:现金’这类经济业务解释得好像在概念上和‘借:现金,贷:资本”这类分录毫无区别,然而,这两笔分录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根据井(尸九)雄仕的结论进一步分析,不难得出推论:既然因果的复式簿记并不依据二维会计的“二维”的存在而存在,而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存在依据,因此它可以存在于任何维度的簿记形式之中,只要这种簿记仍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记账原则即可。从历史上看,一维簿记时期也的确出现了因果的复式簿记。中国的“三柱记账法”就是一种采用复式记账的一维簿记。而分类的复式簿记则因为其依据是对簿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