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商务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正文

企业转型:不能止步于“术谋”

时间:2012-12-16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张提供可靠的奶源;将企业做大作为经营者的诉求,不能成为糊弄消费者的理由,比如把勾兑当做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就难以让人信服。
  
  面对竞争压力,采用正反两方面概念炒作的术谋,消费者发现自己被忽悠后不可能继续埋单。按照木长必须固本、流远必须浚源的道理,向可持续发展轨道的转型同时是一个坐实的过程。而与此相对应的术谋,靠概念炒作取胜,虚张声势,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终究会露出自己的软肋。最近的例子是卖家在电视机贴上“云”标签,使得智能电视的热销未了,又使价格上涨了三成。消费者电子产品信息化推进委员会秘书长李剑指出,智能电视和云电视的区别只是厂商宣传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智能电视侧重讲电视的智能化应用,强调前端应用;云电视侧重讲后台技术。两者只是同一类电视的不同叫法。由于操作复杂、设计不成熟等问题,智能电视中很多功能的使用率非常低,厂商推销的热门概念到头来形同鸡肋。
  
  守成的意义不亚于积极进取
  
  如果遭遇或者预见到成长的天花板,需要通过转型对过快的发展速度做些调整,那么它并非退却,更像是在危机中守成。然而这种守成同时包括对偏离可持续发展轨道的校正,以便在市场的重新洗牌中免遭淘汰的厄运,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诚如魏征在《十思疏》中所说的那样, “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守成的意义并不亚于积极进取。况且转型和升级互为一体,停滞于浆糊式的“术谋”层面难以守成。
  
  在转型中放弃“危”中求“机”的幻象,克服“术谋”的局限性,将实业做实。一个时期以来,业界对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总是津津乐道,甚至以“抄底”为能事。殊不知市场增速放缓或者危机的发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术谋”不可能使形势逆转。一计不成再生一计的以术救术,婉如为了填平一个坑再挖一个更大的坑,矛盾的累积更会销蚀可持续性。转型就是要放弃对这种增长方式抱有的幻想,放弃爆发式增长的“贪欲”,扎扎实实做好实业。对此华为总裁任正非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在华为2011年的年报中致辞: “难道华为会有神仙相助?你以为我们会超凡脱俗,会在别人衰退时崛起?”事实上,像华为这样的大企业,在市场受限的重新洗牌中,能够巩固已有的市场地位,坚持下来就是成功。
  
  在转型中提升现有阵地的质量,放弃对“术谋”的依赖性,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转型不等于一定要转移阵地,更不能急于进行新的扩张。在原有阵地上守成,仍然有深入耕耘的空间。比如李宁公司为着名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定制的“贴地飞行”羽鞋Take down版,既是一个传统产品,又在体贴入微中体现了较高的新的科技含量。林丹对自己所穿运动鞋的要求近乎苛刻,除了舒适,他偏爱厚鞋底,希望鞋的领口能对脚踝做出更好的保护,还要使鞋底的足弓部位具有很好的韧性,以保证前脚跨步时后脚侧向蹬地的支撑性。经过李宁公司设计人员的精心设计,终于让林丹感到满意,体现了李宁公司大力支持羽毛球运动的一腔热忱。这种努力贴近客户,提供真诚的服务过程,与刻意“术谋”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
  
  在转型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校正“术谋”的博弈惯性,固本培元并举。在技术不断更新的市场竞争中, “固”核心竞争力之“本”, “培”可持续发展之“元”,两者相辅相成。投机固然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抢占一定的市场地位,但是当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者消费热点形成,原有的领先地位就会让位于新的领先产业,如果不能及时创新,消费者就不会继续为一家偶然成功的企业继续买单。在创新或者产业升级中同样如此。比如太阳能光热的开发利用无疑前景广阔,但是如果自身在关键技术方面的短板没有消除,致力于在争取政策优惠的“术谋”中进行资本运作的博弈,即使利用产业政策的倾斜扩大了规模,在同质化的产能过剩中同样会被打回原型,难以为继

上一页  [1] [2]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