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社会管理现代化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研究

社会管理现代化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研究

时间:2022-08-18 08:03:45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社会管理现代化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研究

社会管理现代化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研究

社会管理现代化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研究

  社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将社会管理回归社会。社会管理现代化工程不仅需要合理整合各种公共资源,更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资源,并注重培育社会管理的人力资源,尤其要加强发达地区社会管理人力资源的队伍建设。
  社会管理现代化的社会资源动员
  由于目前政府政策不配套,法律法规和许多制度不完善,捐赠意识风气不强,捐赠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机构内部社会管理投入不足;民间组织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如何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推进社会管理现代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机构内部社会管理投入现状。随着党和国家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并提上日程,各级政府都在不断加大社会管理投入,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成为各级政府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多效益好的国企及大型企业从员工福利角度出发纷纷捐款出资兴办养老院、学校、劳服公司、生活服务公司,以离退休人员养老、公共设施建设乃至一些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如公、检、法及市场管理)等形式加大机构内部社会管理投入,承担企业回馈社会的责任。然而机构内部社会管理投入现状却令人担忧:2009年我国慈善捐助总额为509亿元,相当于当年gdp总量的0.17%、财政总收入的0.75%。而同期美国社会慈善捐款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gdp总量的约2%、财政总收入的约10%。许多机构、企业仍没有提高对社会管理的认识,内部社会管理投入严重不足,政策不完善甚至缺乏,社会责任感与企业产值增长不协调,增强企业尤其是国企和大中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投入仍是当前加大社会管理投入的重要内容之一。wWW.11665.com
  社会管理现代化是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投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管理最优化的一个过程,这需要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及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而民间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管理的第三方则在社会管理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调动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投入。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它又被叫做“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等。它在沟通政府与民间社会关系、调节利益群体关系和促进社会公平、促进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反映公众需求、扶贫等社会公益性事业、促进国际交流和竞争、促进生活多元化和凝聚普通民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转变政府职能,实施有效管理的同时,调动民间非营利组织社会投入,对完善社会公共管理机制,实现社会管理现代化关系重大。
  首先,制定、完善相应的政策,为民间非营利组织社会投入提供法律、政策依靠。国家应根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尽快对现行有关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并适时出台涵盖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法,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等作出明确规范;各地应加强探索,根据社会组织发展以及发挥协同作用的迫切需要,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和作用发挥尽快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日常工作的开展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减少社会组织因政策、法律制约而掣肘的社会管理投入。
  其次,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实行多种形式的职能转换,给民间组织的投入提供一定的空间。传统“家长式”的社会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间组织的自主性,“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管理结构大大挤压了民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事务的空间,随着社会组织体系的发展,民间组织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吸引、激励民间投入对实现社会管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或是委托社会组织承担部分社会服务工作,采取政府负责决策、拨款和调控,制定具体目标、标准等,由社会组织具体运作,政府负责监督的形式,将极大地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民间组织的社会投入。
  职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社会管理人力资源培育
  为进一步完善发达地区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新格局,必须注重加强发达地区社会管理人力资源的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培育职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社会管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发达地区各部分人力资源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使发达地区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
  职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的状况及对策。职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是指就业于社会管理各职业领域的人才队伍,主要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公办社会事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基层社区自治组织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目前,我国在这些机构从业的职业化社会管理人员总量估计在4000万人以上,他们是职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状况。与社会发展要求和群众服务需求相比,我国发达地区职业化的社会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还难以适应。第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发达地区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的专业、学历、年龄等结构不够合理。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比较低,学历也普遍较低,在社会管理、社区事务等传统社会服务领域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年龄较大,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
  第二,人才队伍分布不均衡。首先,在广州上海等一些发达地区,社会管理的任务量与从业人员不成比例,如民政系统承担着多项工作,但是工作人员在整个系统的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不到12%;其次,人员分布不均,比如在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和贫困者、失业者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等领域的人才规模明显不足。社会管理人才队伍领域分布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政府直接举办的领域多、社会自主发育领域少;问题解决型(求助式)领域多、常态维护型(非求助式)领域少;城镇相对多、农村相对少。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建设职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队伍的基本思路。为更好地满足创新和加强我国发达地区社会管理、健全发达地区社会服务体系,使发达地区率先实现社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应以发达地区社会管理岗位开发为基础,以培养中高级社会管理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的社会管理人才队伍。
  第一,积极营造有利于发达地区社会管理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政策环境。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体系,切实解决有关党政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问题,为发达地区社会管理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第二,努力健全和完善发达地区社会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制定社会管理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发展的总体规划离不开社会管理人才培养这部分内容,应着手制定相关培训计划,从而使其系统性、计划性和针对性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加强社会管理学科建设。高校等相关机构在人才培养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或科研院所开设了相关学科,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理论研究占主要部分,实际应用还不到位。因此,应适当增加社会管理实习基地的数量,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最后,完善发达地区社会管理岗位设置。加大社会管理岗位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岗位在相关行业内的设置比例。
  第三,完善体制机制,出台多元化投入和保障的相关政策。首先,研究设立发达地区社会管理职业化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近年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成为政府放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一项重大措施,通过这项举措,政府成功扶植了一批民办社会管理服务机构,形成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格局。发达地区大可以借鉴这项成功经验,设立专项基金,通过购买服务邀请社会组织帮忙培育专业人才;其次,应完善政府财政的政策制定。公共财政的投入要求“财权和事权相统一”,发达地区的财政投入自然也该遵循以上原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弄清社会管理项目任务量和发达地区急需被服务的总人数,加大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最后,应注重社会的协同力量,健全民间资金投入模式。发达地区可研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可包括土地、工商、税收等对地区社会管理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倡导多元合作,培养各社会团体、企业、个人举办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的意识,并对不同形式的社会资助加以鼓励。
  社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的状况及对策。社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是指以各种非职业方式参与社会管理的人员,具有代表性的是各种志愿者队伍,但社会化的社会管理人力资源并不仅仅限于志愿者队伍。发达地区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社会冲突矛盾的化解以及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社会监督等,需要全体公民的广泛参与。①
  社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状况。首(下转91页)( 上接87页)先,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政府仍然不能准确定位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其次,政府面临“公共信任危机”,公众参与方式不透明,具有很大随意性。具体表现为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政府对公众的意见表现为“不作为”;再次,政府信息公开途径少、内容模糊,公众参与流于形式。在我国,对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的制定还很滞后,缺少刚性保证,这对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势必造成很大影响。
  建设社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队伍的基本思路。第一,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相关经验,总结出适合我国发达地区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的规律,处理不同主体关系。遵循“党委是舵手,政府是主导,社会是重点,公众是基础”的关系原则②,在探索中实践发达地区社会化社会管理新模式。
  第二,培养公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现代意识。发达地区有序的社会管理,最根本的是从公民自身找对策。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维护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群众关系。为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应着眼发达地区城市规划的全过程。首先,建立利益表达渠道,让公众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其次,建立长期的公众监督评议机制,既可以有效地监督发达地区社会管理的执行与实施,又可以针对实施中的一些新情况反馈出新的建议与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的效率,为构建公众的自治体系创造必要的社会基础。
  专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的状况及对策。专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是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也包括职业社会管理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在发达地区实现社会管理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政府再也不能过多承担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管理,通过花钱购买社会服务就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有效举措。只有发挥专业优势,才能给政府减负,为公众谋利。这就要求政府迅速建立依托于社会组织的管理社会事务的人才队伍。
  专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第一,从业社会工作者专业化程度较低。从目前的情况看,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历水平较低,工作手段及方式方法缺乏职业性,也相对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专业服务,难以有效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第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践经验不足。目前,因受到社会运行机制、人们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以及机构自身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实习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院校的关系不明晰,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在具体安排上不够规范等原因,使得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③
  第三,社会工作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各大高校每年大约有8万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参加工作,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方法、专业价值理念等已比较成熟。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工作岗位或者考虑到薪酬较低等因素,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从事与专业不对口的职业。这样一来,从事社会管理相关工作的专业毕业生屈指可数,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建设专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队伍的基本思路。第一,建立合理的社会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培养力度。首先,虽然我国发达地区社会管理创新改革做得相比较其他地方要好,但发达地区现有的从事社会管理的人员专业素质还普遍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应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力度,从而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其次,努力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增加从业人员的质量和数量。科学设置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完善的培养标准。
  第二,建立科学的社会管理人才使用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是人才的使用机制,前提是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就我国发达地区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岗位还有所缺乏,地方政府培育扶持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吸纳专业社会管理人才的政策还不够完善。
  第三,建立有效的社会管理人才激励机制,从而激发社会管理人才的创造活力。人才激励机制是发达地区社会管理人力资源实现专业化的保障和灵魂。地方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从业人员的薪酬标准,提高其社会地位和职业威望。从业人员有了制度保障,自然有了工作动力。对于在社会事业单位工作的相关从业人员,要努力取得地方人事部门的支持,实现工资制度改革。对于在民办社会服务机构从业的相关专业人员,应按其工作性质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特征,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持体制及合理的薪酬指导标准。

【社会管理现代化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研究】相关文章: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08-2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汇报材料08-2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08-24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08-2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半年工作总结08-24

人力资源管理心得11-02

人力资源管理汇报08-24

人力资源管理标准08-24

小学教育管理创新研究08-1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人员人工作总结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