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  >> 正文

《两都赋》的创作背景、体制及影响

时间:2007-3-28栏目:

,马积高考证作于唐文宗太和四年或五年(830或831年),是也。参马先生《赋史》342-34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版。)。长安在西汉以后,先后有前秦、后秦、前赵、西魏、北周建都。洛阳在西晋以后,北魏后期曾为都城,至隋以长安为京师,而以洛阳为东都。大唐建国,定都长安,高宗显庆二年也“以洛阳宫为东都”(《新唐书·高宗纪》)。故李庾所写“西都”、“东都”不仅同班固、张衡以前后古今的都城对比者不同,也与左思的以被统一国家之都城对比而写者不同,它是以当时朝廷确定的都城和东都为题材。从时间背景上来说,李庾作此赋,不在大唐鼎盛、国势兴隆之时,而是在统治集团奢侈腐朽社会各种矛盾逐步激化之时。作者的用意,既不是因为迁都的问题,也不是为了歌颂天下一统,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这同张衡的《二京赋》有些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二京赋》主要是就作者所见,想通过描写京都的奢淫过度而起到讽谏的作用,李庾之赋却是包含着更多的哲理,以长安和洛阳的兴废为主线,纵观两千年的历史,有着更深刻的思想哲理。因为自周人建都镐京、周公经营雒邑,长安、洛阳,一直为历来政治家所关注,在历史上建都次数最多,时间最久。李庾赋中,对周、汉以来建都两地之国有道而兴、无道而亡的情况均加议论,吊古凭今,感慨万端。尤其自汉代曾有过西都、东都之争以后,政治家往往临事而议,各计短长。故李庾《西都赋》纵论周、秦、汉、隋亡国之教训,加以总结,认为应“鉴秦败,知恃刑不如恃德也”;“鉴隋怠,知猎兽不如猎览也”;“鉴周勤,知祖基作艰,传万年也”;“鉴汉误,知去淫即正,获天祚也”。《东都赋》之末则作出更为精辟透彻的议论:“则知鉴四姓之覆辙,嗣重叶之休烈,用是言也,理是事也,即所都者在东在西可也。”然而唐王朝统治者也未能避免周幽王、秦二世、汉献帝、隋炀帝那样的结局。唐亡以后,只有五代的唐建都洛阳(名东都),以长安为西都,再无有在长安建都者。洛阳,则只有五代的梁以为西京(建都开封,名东京),晋、汉、周的京都建制与梁相同。实际除五代的唐以外,长安、洛阳都再没有真正成为政治中心。所以说,李庾的《西都赋》、《东都赋》是对长安、洛阳这两个古都历史的总结,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中国近二千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史的总结。后来明代桑悦作《北都赋》、《南都赋》,写明之北都南都,今所存殆非完篇(注:见《历代赋汇补遗》卷五。)。就这种蝉联结构的赋而言,也就成为绝响了。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艹下加鬼
    @②原字为宀下加是
    @③原字为扌加离
    @④原字为彳加复
    @⑤原字为氵加产
    @⑥原字为(派右)加见的繁体
    @⑦原字为门内加规
    @⑧原字为目加卷
    @⑨原字为马加因
    @⑩原字为山加(凶下加八下加夂)
    @(11)原字为氵加斥
    @(12)原字为忄加碟右
    @(13)原字为“坏”的繁体字的“土”换成“王”
    @(14)原字合下加廾


      [5] 

下页更精彩:1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