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  >> 正文

2000-2003年华人传播学研究﹕大陆以外地区

时间:2007-7-29栏目:

三个学会,包括ACCS,CCA,与CCS,并对这些学会成员三年来的研究,做了一个概括性的分析,以对整个华人传播学研究的全貌,有个大致上的了解。最后,本文提出整合海内外华人传播学研究在全球化社会里的重要性与延续性,并提出几个可遵循的方针。唯有经由健全的本土性的发展与认同,再以此认同投射到整个全球社会,华人传播学才能显现其光辉与乐观的前景。
注释:
[1] 本文原版发表在《新闻学研究》第六十九期(2001,页1-28)。感谢《新闻学研究》允许本人转载、修正、与添增三年来研究的新资料。
[2] 黄金贵(1997)﹕《古代中文化中的传播概念》,孙旭培编,《华夏传播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陈国明(2002)﹕《华人传播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传媒报告》,2

   
 
Chen, G. M. (2000, November). Problems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communication stud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Seattle, Washington.
[3] 秦志希(1997)﹕《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播的若干特性》,孙旭培编,《华夏传播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4] 吴东权(1991)﹕《先秦的口语传播》。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5] 陈国明(1999)﹕《传播学研究概观》,《新闻学研究》,58:257-268
[6] Delia, J. G. (1987).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 history. In C. R. Berger and S. H. Chaffee (Eds.), Handbook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pp. 20-98). Beverly Hills, CA: Sage.

[7] 陈世敏(2001)﹕《半世纪台湾传播学书籍出版》,《新闻学研究》,60:1-24
[8] 陈国明(2002)﹕《简明传播学辞典》,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9] Rich, A. (1974).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10] Chen, G. M., & Starosta, W. J. (1998).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11] 陈国明(1999)﹕《华人传播教育前瞻》,《新闻学研究》,59:179-181
[12] CCA 与ACCS并无正式的中文译名。本文使用的CCA译名,乃是询问该组织几位会长后,由作者译成,因此并不代表该组织的正式译名。ACCS的译名则取自京士顿(1991)在《新闻镜周刊》的报导。
[13] 京士顿(1991)﹕《冲突研讨会应有尽有》,《新闻镜周刊》,162:3
京士顿(1991)﹕《华人传播研究学会正式成立》,《新闻镜周刊》,163:39
郝洛威(1991)﹕《纯中国角度研究传播﹕台湾学者匹兹堡广获好评》,《新闻镜周刊》,132:6-7
郝洛威(1991)﹕《华人传播学者集结筹组亚洲传播学会》,《新闻镜周刊》,138:22-23
[14] 陈国明(2003)﹕《文化间传播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陈国明(2002)﹕《简明英汉传播学辞典》。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陈国明(forthcoming)﹕《中华传播理论与原则》。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黄铃媚(2001)﹕《谈判与协商》。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萧小穗(2002)﹕《传媒批评﹕揭开公正中立的面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Chen, G. M. (Ed.) (2000). Chinese conflict management in intercultural context. A special issu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Chen, G. M. (Ed.) (2002).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An East As

  [11]       

下页更精彩:1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