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  >> 正文

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

时间:2007-7-29栏目:

社会生活样式及体制的封闭或开放有关;传达方式受到传播对象、传播体制的限制,决定主体的方向——新闻的采写意图、记者的情意表达,新闻的功能是指对社会的作用,受众能否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等等。由此看来,分析新闻的构成内容包括:生活世界、采写世界、实体世界、受世界。全面评价一篇新闻作品或媒介状态,不是仅仅就媒介行为本身,而是通过对外部的分析考察,认识新闻内容结构的各种属性。
时代与媒体制度,对于新闻作品来说也是外部结构,这是指根据语言的特征来断定印在纸张上的文字究竟告诉我们什么。由此组合起来的意境、暗示,是批评家常说的那种象外之象、象外之意,使新闻价值有自我完成、自我实现的内在机制,从而能够满足受众对生活追求的期待。批评媒介活动是要把意义展示出米,探索从结构到意味、再到意义这一转化过程。

   
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  

新闻作品的某一段、某一句话都是作品的局部,一篇新闻是整个版面的局部,如此等等,任何媒介行为在理论批评中都可以分为不同的局部,越是复杂的媒介行为,越适应、越需要采用局部拆析。各局部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对整体的构成作用,不是表现为静态的接、吸引、排斥、对立,而是形成一个稳定的秩序。这一秩序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其中每一局部的强弱变化,影响别的局部,导致整体意味的变动。媒介的整体意义是在局部组合中形成的,局部分析对于整体模式重建,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枝节,而是媒介批评的必经途径和前提。具体来说,媒介批评无论运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通过局部分析来认识它的整体价值。
新闻现象各局部要素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性和作用,在整体中称之为基元效应。一个媒介的各个部门谐调运作,各个部门的合力将要成倍的增长。反之,各个部门矛盾重重,相互冲突不断,特别是经营和编采播部门发生利益掣肘,整体效应就会败落。一篇新闻作品的各局部要素在有机的秩序中往往超出、放大或等于或缩小基元效应或整体效应。这要看各个局部要素如何结构,结构的有机性是否大大超出单一局部的意义。如果把一个很有价值的单一事实淹没在一堆无关紧要的材料中,这个单一事实的新闻价值也会消失,这就是结构效应小于基元效应,即整体之和小于局部。
新闻的结构效应对整体特性有更大的规定性,就多数情况而言,取消整体结构,还原到各局部要素,新闻的结构效应则会消失。这并不排斥结构效应可以区分为不同的价值部分,也不否定新闻作品的意义必定要由相应成分来实现。但是,局部成分在结构中所实现的结构效应,与它们在脱离秩序状态下所具有的基元效应是不同的。新闻实体的整体结构,赋予个别成分以更新的意味,是一切新闻作品结构特有的性质。媒介批评只有从局部分析探索整体的意义,才能认识整条新闻的功能,同时也才能更真切地认识每个单一事象的特殊含义。正像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论述的语言结构一样,“语言是一个相互依存的词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词语的确切意义都仅仅是与其他词语相互储存的结果”。但是,何通过分析局部要素把握新闻的整体倾向,那就要探索记者组合每个单一事实的用意是什么,这些单一事实的相互关系和在整体中的地位如何。
此外,结构主义批评在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时,明显存在着相互冲实的循环:整体意义要从局部要素的组合中来理解,而局部要素的把握却又须以对整体的理解为前提。这就出现了等级性悖论和整体性悖论。“要想摆脱这个逻辑循环的干扰,批评主体只能对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进行多次反刍性研究,在每一次“反刍”中拂去二者冲突的对峙性因素,最后在最大限度内化解这个怪圈。值得警惕的是,有相当多的批评家对新闻的分析,凭借个人的印象对作品的内容做出粗浅的理解,然后确定主观假设的结论,力求一种完满的“自圆其说”。这种批评是和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背道而驰的。
注释
①林骧华主编:《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1版,173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②夏基松:《当代西方哲学》1版,第334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③参见雷内·威莱克:《西方四大批评家》关于英格尔登部分,1版,30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④《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见《外国文学报道》1984年第4期。
⑤(英)雷内·威莱克:《比较文学的危机》,见张隆溪编《比较文学译文集》,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⑥夏基松译:《当代西方哲学》,334页。
⑦参见(俄)瓦·尼·萨多夫斯基:《一般系统论原理》,1版,2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传播系)
[责任编辑:杨保军

    [3]  

下页更精彩:1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