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  >> 正文

关于中国当代诗歌:在瑞典奈赫国际诗歌节上的发言

时间:2007-7-29栏目:

歌却以一种与中国古典诗歌完全不同的形式实现着与那个伟大传统的暗合。诗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左或右的意识形态的喧嚣,而是关于人生和世界、关于永恒的充满智慧和幽默感的日常谈话。中国当代的学院美学至今依然坚持拒绝"第三代"诗歌,它们一致被暗示为“非诗”的,不“正派”的。但在读者中,第三代诗歌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今天在中国国内最活跃的诗人是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出生的诗人。第三代诗人开辟的诗歌方向已经成为传统,深入到更年轻的诗人们的写作中,并获得更丰富的扩展。在中国,诗人们已经不太担心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在写作上,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自由的时期。网络已经吸引了诗人们的注意,数十个诗歌网站在过去三年里面逐步建立起来,它们大都是非官方的民间的诗歌网站,这使得作品发的发表和争论更为自由。但在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推行,诗歌的读者也在急剧下降,中国曾经是一个只要是知识分子就必然是诗人的社会。但今天诗歌越来越专业化,其受到的冷落具有讽刺意义,当诗歌真正成为诗歌的时候,读者却在消失。而过去,例如1966年的革命时期,这个国家曾经几乎是全民都喜欢以“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他们对意识形态的忠诚。当然。令诗人们感到乐观的是,高质量的读者群也正在日益巩固。

   
关于中国当代诗歌:在瑞典奈赫国际诗歌节上的发言  
二十世纪末在中国前卫诗人之间爆发了一场非常重要的争论。当然,并非所有的诗人都卷入了这场争论,但是可以说,中国那些最重要的诗人都参与了这个争论。五十年代以来,所有的诗歌争论都发生在行政者和作者之间,但这一次不同,这是一场发生在作者内部的争论,中国舆论界看不出它的价值所在,他们习惯于所有争论都是保卫或企图颠覆意识形态的。争论的一方称为“民间立场”,这个词不是“大众”的意思,它在非官方的、口语和母语的、非时代性的、生活的日常性、普遍性的意义上使用。这些诗人拒绝在诗歌中加入任何意识形态的因素,诗就是诗,诗人高于知识分子。这些诗人主张诗歌应该从汉语的日常语言中获得活力,强调诗歌的原创力。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诗人具有捍卫母语这个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色彩。争论的另一方称为“知识分子”写作,这些诗人主张“首先是一个知识分子,其次才是一位诗人”。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立场,暗示的是诗歌应该以翻译过来的西方诗歌为标尺,以及诗歌国际化的渴望。在世纪初,诗人们争论的是如何学习西方与如何革新传统,主张全盘西化的诗人被视为激进的,主张坚持传统的诗人被视为保守的。但在世纪末的争论中,这一情况已经发生戏剧性的变化,那些企图复兴古典诗歌传统的并创造新尺度的诗人被视为激进和捣乱,学院诗歌教授更在国家文学史中指责其为错误。而那些通过对翻译过来的西方诗歌的学习获得了正统地位的诗人则扮演着诗歌秩序维护者的形象。我们也可以把这个争论看成是现代派和后现代之间的争论。这个争论反映着中国诗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更为深刻的思考、影响的焦虑、创造的迷惘、身份的认同、对传统和革命的重新认识、以及复兴汉语诗歌的不同方式和理想。
2002年7月3日星期日在昆明
(文章来源:世纪中国)

   
关于中国当代诗歌:在瑞典奈赫国际诗歌节上的发言

   [2] 

下页更精彩:1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