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新闻传媒学论文>网络环境下新闻资料部门收藏职能的变化趋势

网络环境下新闻资料部门收藏职能的变化趋势

时间:2023-02-23 21:15:56 新闻传媒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环境下新闻资料部门收藏职能的变化趋势

 
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迅速兴起的互联网对新闻资料部门的影响及其收藏制等在新环境下的变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速信息网的兴起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媒介的运行机制和采编流程,也深深地影响了作为信息资源主要存储场所的新闻资料部门。这种影响是巨大的,它一方面拓展了新闻资料部门的资源空间,使馆藏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加速了新闻资料部门资源基础的转变(从以文献资源为主转向以网络信息为主)。新闻资料部门的收藏结构、收藏原则、收藏空间和馆藏资源的实效性随之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收藏结构的变化趋势:从静态文献库到动态信息库
随着网络和信息存储等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向资料部门渗透,使资料部门赖以生存的信息资源基础定位在一个更为广阔的信息背景中。资料部门开始由原来意义上的“文献借阅场所”向“网络、知识、信息集散地”转型。转型后的资料部门的变化是巨大的,这种变化体现在:文献载体不再单纯是印刷型的,大量的信息以高密度的电子形式存储在电子计算机内的新媒体上;文献信息的存在形式不再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很多信息是通过电子信号在计算机网络上存储和传输着。因此,网络环境下资料部门的馆藏信息资源实际上已经被拓展为两部分,一是现实馆藏(印刷型文献以及磁带、光盘、软盘等电子文献),二是虚拟馆藏(通过网络可获得的信息资源)。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个整体中不可分割、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现实馆藏,虚拟馆藏中的信息资源就会匮乏;反之,如果没有虚拟馆藏所提供的信息环境,现实馆藏也不可能突破原有的空间局限。由此可见,将来的馆藏不再仅仅是收集、保存印刷型资料的静态文献仓库,还应该有步骤、有系统地建立起全文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的动态信息库,为编辑记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产品。

收藏原则的变化趋势:从趋同性到趋异性
在我国,新闻单位的结构是以行政关系为基础的,各个资料部门隶属于不同的领导机构,其纵向联系借助于行政管理的隶属等级制来实现,形成了较为牢固的条块分割的体制,并且多头领导,相互分割,各自为政。各个资料部门之间虽然也有横向联系,但不是很多,这样就导致了资料部门之间开展资源共享大多停留在理论探索上。在收藏原则上,一般是每个资料部门都竭尽全力地追循“趋同”性的发展模式,不强调特色,而是一味地求大求全。其结果是你有什么,我也有什么;你没有的,我也没有,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馆藏资源体系。
计算机技术在新闻资料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与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实现了资料部门的网络化,为资源共享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保障。这样就使得各个资料部门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追求那种独立完善的馆藏资源体系,而是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广泛地交换信息,实现分工圈选、合作收藏的策略。具体讲,就是按照“趋异”性的原则,保持各个资料部门之间馆藏的差异性,形成一个个特色的馆藏体系。事实上,只有形成资源独具特色的馆藏,才能充分发挥单个资料部门馆藏资源以及网络环境下网上资源的积极作用。因为在网络环境下,个体资料部门既可以充分依赖网络获取所需资源,又能够面向网络和用户去加工信息资源,使每个资料部门在网上提供的信息资源具有各自的特色,互不重复雷同。近几年来,不少新闻单位的资料部门致力于馆藏特色化的建设,在建立一次文献数据库和编辑加工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产品,这些产品纷纷走上了国际互联网,它标志着国际互联网已经开始成为我国新闻资料工作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主战场。
收藏空间的变化趋势:从物理空间到网络空间
尽最大努力收集各种印刷型报刊文献,不断扩大收藏规模,一向是传统的新闻资料部门的奋斗目标。馆藏数量的不断增长和物理空间的不断扩大,几乎是所有新闻资料部门长期不变的生存与发展模式。但是,印刷型报刊文献体积大、存储密度低,使资料部门的收藏空间呈现出无限膨胀的趋势。
而网络环境下,由于充分利用了数字技术进行采集、存储和保存信息,所以单位空间的收藏体积被高度压缩。以电子文献为例,一张5英寸的光盘,其容量相当于2000本500页的图书,可存储3亿字,保存500年左右;一张3.5英寸的软磁盘大约可存储10万字,保存75年左右。由于电子文献具有印刷型文献无法比拟的体积小、信息存储量大、复制方便的特点,因此,它问世不久便受到人们的青睐。各新闻资料部门纷纷调整经费分配方针,将电子文献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类型加以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日益扩大,资料部门满足编辑记者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资料部门已不再局限于使用所有权属于自己的物理馆藏,而是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所有权不属于自己的虚拟馆藏来为编辑记者服务。这样就促使资料部门在对待馆藏规模的认识上,不再追求无止境的物理空间的扩大,而是追求网络空间的扩展。因此,在馆藏质量的评价标准上,馆藏数量的多少和馆藏规模的大小已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对联机数据库或网络信息的存取质量越来越显得重要。可以说,今后衡量馆藏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将是资料部门在整个信息环境中能否拥有丰富而有用的信息资源,以及能否为编辑、记者提供信息的选择能力和存取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为编辑记者提供了检索机会,其质量的高低实际上反映了满足编辑、记者需求水平的高低。因此,检索质量是网络环境下评价馆藏质量的重要标准。

   
网络环境下新闻资料部门收藏职能的变化趋势  
馆藏资源实效性的变化趋势:从对文献的需求到对信息的需求
传统条件下,由于馆藏数量是衡量资料部门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为各资料部门所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资料部门为了保证一定数量的馆藏而将大量的早应淘汰的资料保存起来,以弥补馆藏资料的不足。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馆藏的数量很丰富,信息量很大,但实际上有效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大量无价值和无用的信息充斥其间。此外,各资料部门在报刊订购和资料的圈选方面各自为战,相互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从而造成了各单位部门所拥有的信息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难以满足编辑记者全面性、多样性的信息需求。
网络环境下,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尤其是以因特网为主要代表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出现更是掀起了信息传递方式的新革命。在知识不断地更新、它的增长和老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编辑记者使用资料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对文献的需求转向对信息的需求,即编辑记者不再重视信息载体的差别,而是注重信息的实效性。他们希望了解最新的动态和新的事件、新的发展,以作为新的原料进行加工,给新闻报道注入新的内容。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不少新闻单位的资料部门加大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投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基本上形成了计算机信息网络体系,不但具有一定数量的电子数据,而且具有比较完善的全文检索查询系统。这样,就使得资料部门占有的信息量大大的增加,馆藏信息资源的实效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网络环境下新闻资料部门收藏职能的变化趋势

【网络环境下新闻资料部门收藏职能的变化趋势】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的发展趋势08-07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08-12

网络环境下的弹性学习08-17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08-17

网络环境下的《枣核》08-16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究08-07

网络环境下的证券经纪业务营销08-07

网络环境下的识字教学美术化08-08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