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历史论文>“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美术史话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美术史话

时间:2022-08-17 13:22:44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美术史话

关于苏美尔文化,由于相应的文字资料太少,国外的考古学家只能就文物来进行历史考证,很难深入展开,有些史料又未免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约从本世纪30年代起,学者们对两河流域南部另一座名城--乌尔,进行了发掘,才开始对苏美尔文化的真正面目有一个显著的印象。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美术史话

乌尔城历经三个王朝,出土的墓穴及其随葬物相当丰富,其中一件最激动人心的艺术品,即是第779号墓中的两块镶饰板。这两块饰板被称作《乌尔军旗》,是乌尔王出征时的门旗,也是庆功的旗帜。其中第一块饰板描绘的是战争情节,上下共划分三层:最下为军队的出征与凯旋。那时打仗是用战车,四轮战车由四头驴子拉着,车上站着驭手和战士。右边第一辆象征出征,第二辆战车下面躺着敌人即表示获胜;中间一层表现战斗与胜利后的战士行列,有穿戴盔甲的,有披着毛毯斗篷的,有手持短矛正在与敌人搏斗的,还有押送俘虏的士兵,等等。最上一层,中央是乌尔王,他侧身向右,手拿长矛,在全副武装的士兵陪同下,正在视察战俘。两边人物不求对称,疏朗协调。

第二块饰板则描写了庆功宴的场面:最上层是国王与众臣们相对而坐,在举杯欢饮;中间和下面两层是描绘运载战利品的场景,有的在驱赶牛羊,有的在驮运货物,队列很长,整个队伍在陆续地往王宫进发。这两块镶饰板全是用贝壳、闪绿石、粉红色的次宝石等,镶拼在沥青为底的板上的。所谓"乌尔军旗",就是记述乌尔城这一光荣历史,这种形式简直与我国战国时期的错金银(一种金质镶嵌工艺)水陆攻战图鉴有同样耐人寻味的欣赏价值。一位法国考古学家称它是"战争与和平之旗"。现在这两块板饰被收藏在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内。

20世纪30年代,在两河流域的南部,又发掘出一座历史名城--乌尔。这座城的发现,使苏美尔文化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了,它标志着这一文化的最繁荣时期。乌尔,在公元前27世纪时是南部地区最强大的城市国家,基督教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曾提到一句:迦勒底的吾珥,这"吾珥"即是指乌尔城,它是以色列人的始祖亚伯拉罕的故乡。这座名城在苏美尔文化的总的进程中,经历了大概三个王朝,其中第一、二王朝属于苏美尔文化的盛期;至第三王朝,由于疆域的变迁,从时间上已属于两河流域的另一文化时期,即古代的巴比伦文化期了。这一件属于第一王朝时期的“牛头竖琴”,就是在乌尔国王阿巴尔吉和王后苏巴德的陵墓内找到的。墓内有大量极其精致的手工雕刻与制品。这件牛头竖琴即是其中之一,它反映着古代乌尔金器镶嵌匠师们的精湛技艺。

牛头竖琴是用天青石、金箔制成的,琴胎则用黄扬木雕刻而成。琴身上还用贝壳、红宝石和天青石镶嵌出苏美尔神话中的英雄吉尔伽美什降服野牛和一些动物奏乐的故事形象。在竖琴的琴把上,就是带假胡须的金饰牛头,它的眼睛、胡须、牛角尖都是用蓝宝石镶嵌的。牛眼目光炯炯,很有生气,如此细巧的手工艺品,在同时代的工艺美术中恐怕是罕见的。有趣的还有牛胡须的编织样式,这种样式体现了苏美尔人的一种艺术风格,这在其他人物雕像上也可以看到。

一、“牛”图腾的美术意蕴

善于用牛作装饰是两河流域文化的一大特色。苏美尔人很崇拜牛,神话史诗的英雄吉尔伽美什,就被比喻为一匹"高尚的野牛"。吉尔伽美什与天牛战斗的故事,就是为了渲染他是个力大无穷的英雄,牛的形象在苏美尔的美术品里,正是英雄与膂力的象征。此琴现藏美国大都会美术馆内。

作为两河流域早期的奴隶制王国,留存之今的美术文物最丰的王国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建起的乌尔第三王朝。据历史记载,乌尔城的统治者乌尔纳姆由于战功显赫,在城内大兴土木,修建庄严宏伟的万神庙、宫殿和寺塔。最早的三级寺塔吉库拉塔,就是这个时期诞生的,它十分近似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此外,凡宫内享用的生活用品都富有艺术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堪称是人类早期艺术的反映。这块"竖琴饰板",即是出土于乌尔城的一件历史上最古的乐器工艺品--金牛头竖琴上面的一块饰板。饰板上雕刻着美索不达米亚流行的神话传说。

据乌尔、玛里等古城内发现的大量泥版文书所记载,苏美尔流行着"马尔都克与提阿马特"的神话与英雄吉尔伽美什等传说。前者讲马尔都克神,如何撒下罗网,祭起七风,驾上四马战车,与水怪提阿马特战斗的故事。马尔都克终于降服妖魔,并把它的尸体分成两半,一半做成天,另一半做成地,又将命运之神基恩古杀死,把他的血掺合在泥土内,捏出人类,创造了世界。后一个神话讲英雄吉尔伽美什,他原是乌鲁克国王。因迫使臣民修筑城墙与神庙,黎民不胜其苦,向神求援,天神创造了另一英雄安吉杜,与之决半斗。由于两人势均力敌,遂结为盟友,一起做了许多有益于人类的事,诸如战胜松怪洪巴巴,解救女神伊什塔尔。女神慕其英雄,愿以身相许,但遭到吉尔伽美什的拒绝。伊什塔尔转羞为怒,求神降下天牛与之报仇。英雄吉尔伽美什与安吉杜共同奋战,终于杀死了天牛,乌鲁克人为此普天同庆。但不久,安吉杜病死,吉尔伽美什为求永生之药,不辞辛苦、长途跋涉,途中躲开了千兽百怪,遇一女巫。女巫劝他收回此念,并说凡人不能跨越死亡之河,只有纵情享乐,了其残生。吉尔伽美什意志坚决,来到渡口,准备了120根船篙,艰难地渡过了死水,并见永生之人乌特纳庇什廷,问其永生的秘密。对方告知:世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也没有永生的人。吉尔伽美什又追问:你的面貌并不奇,与我一样,为什么你能得到长生呢?乌特纳庇什廷就讲述了自己在世界洪水之难中如何获得永生的经过,并教导他,只有克服睡眠,才能长生不死,否则,人类是不可免死的。

这些神话虽然荒诞,却充满着许多哲理,它是早期苏美尔人对世界对自身奥秘的一种无限探究的思想反映,既是富于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品,又是原始的哲学观。这一件竖琴饰板所雕刻的内容,基本上是这些神话的局部图解:在饰板上第一层,即刻绘吉尔伽美什与人面天牛搏斗的情景;第二层是一只雄狮提酒坛,尾随在手捧餐桌和食物的神狼后面;第三层则描绘驴子在弹竖琴,狗熊在舞蹈的场面;第四层是山羊与一半人半兽之怪在搬运东西。这些形象后来对其他民族的神话有着很大影响。它采用线刻手法,表现得十分概括、风趣,并具有对称性,显示了古代苏美尔艺术家们的丰富想象力与艺术表现力。这件竖琴音响饰板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物纪念馆内。

二、“两河流域”的雕塑特色OL6 T P(a AUw !4B geG^ywV5mh行政管理毕业论文OJ%*lnmVYT_1e9HoytL5z!g!

两河流域一些最古老的文化,诞生于公元前4000年的原始公社初期。作为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文明(希腊人把两河流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河间地"),它可以分为"埃尔-欧贝德"、"乌鲁克"、"捷姆迭特-那色"三大文化分期。这些名称,是因产生文化的地域而命名的。乌鲁克文化期是三大文化期的中期,它的特点是发展了陶器。在这个时期,乌鲁克兴建了许多神庙,其中有用生砖砌成的高坛,据说它就是一座"白庙"的地基(所谓"白庙",其名称由来于它有白色的墙壁)。一尊女神头像即发现于此。论文“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美术史话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这一尊大理石女神头像可能是当时专供祭祀用的一种宗教偶像。头像的眼眶没有眼珠,只有两个很大的洞,显然,曾用宝石或其他珍贵的石头作镶嵌的,在眉毛部位有一道深槽,乃是留作镶嵌黄铜或金子的地方。至于头像的其余部位,可能是木料制成的。这尊头像的脸部造型比较秀丽,在女神的头顶部位,一定还添置过其他装饰物。其创作年代据测是在公元前3500~3000年代。现在这尊石雕像被收藏于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内。

在两河流域的中部,巴比伦以东的哈法奇,史前考古家们还从一座神庙的废墟中发掘出许多保存完好的小雕像,其中最大的高约76.2厘米,据说它就是植物神阿勃(AB);另一些雕像就形象的姿势看,可能都是祭司或供养人。这一组雕像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的眼睛都留出很大的洞,显然也和那一尊《女神头像》一样,是留作镶嵌彩石眼珠的,所以眼眶的空间都留得很大,具有夸张性。古代的艺术家们很早就善于用镶嵌手法,来加强人物的眼神,可见,作为人的五官中最重要的器官--"灵魂之窗",早已不是现代人所独有的观念了。

雕像都呈圆柱形状,而且双手都交叉在胸前,直立,姿态是程式化的。不仅如此,连雕像的头发、胡须也都和大型雕像一样,是精心地编织的,这反映出古代苏美尔人很注重头发与胡须的审美意义。这十几个祭司或供养人雕像的制作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700~前2500年间,现被收藏于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内。

在拉伽什城出土的一些妇女雕像,是我们看到的苏美尔圆雕像的主要作品之一,大都是从神庙的废墟中发掘出来的。

可能在瓦卡(WARKA)地区被发现的一尊大理石的全身女雕像,它是当时供祭祀用的宗教偶像。这尊雕像的最大特点是短而粗的躯体,差不多看不到脖子,头部直接从肩上出来。鸟喙式的鼻子,一对大眼睛(据说眼睛和眉毛当时是用其他材料镶嵌上去的,因年代久远而脱落,所以露出两个大窟窿),略显一种微笑的姿态,但整个身姿极其呆板。苏美尔出土的供祭祀用的人像雕刻差不多都是两手抱在胸前,腿部不作出来,胴体是一个毫无变化的圆筒形状,当然更谈不上比例关系。

有些考古学家从这类女性雕像的姿态及其衣饰上判断,称它们是"参加祭祀活动的捧物者"。这尊雕像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内。

三、“两河流域”美术历览

在亚洲西部有两条大河,东边一条叫底格里斯河,西边一条叫幼发拉底河。这两条河流自今土耳其境内为源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去,经过叙利亚和伊拉克,直至波斯湾入海。两河沿岸的文化在历史上十分发达,有文物考证的文化期大约最早是在公元前6000多年前,如铁尔-哈松(TELL-HASSUNA)文化、铁尔-哈拉弗(TELL-HALAF)文化和埃尔-欧贝德(EL-OBEID)文化等阶段,时间从公元前6000年前至公元前3500年左右。后又经历了几个大的王朝,文化上的繁荣,几达于世界文化史之冠。这些文化反映的社会性质是古代奴隶占有制社会,前后总共约延续了3至4千年。历代的主要王朝有: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喜特、米坦尼、亚述、新巴比伦等。美术史上常称这个地区的美术“美索不达米亚美术”。

1.苏美尔文化

苏美尔文化是两河流域早期文化阶段,它体现着迄今人类文明所知的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一种文化水平。但真正认识这个时期的文化,却是19世纪下半叶以后的事,直到本世纪30年代,人们对苏美尔文化才能画出一个较为系统的面貌。当那些巨大的建筑废墟、精湛的美术工艺品被大量发掘出来以后,人们不禁对苏美尔王朝这个东方古国的文明之早熟发出惊叹。我们这里所欣赏的是苏美尔时期的一块建筑物饰板残片,它反映着公元前3000年中叶所达到的水平。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美术史话】相关文章: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08-22

历史话剧剧本04-26

高中地理流域教案11-26

“江淮流域农村生态调查” 团队总结05-10

高中地理流域教案4篇11-27

完善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制度08-24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历史教案09-30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03-18

读《史话》有感:客家史研究的一部力作08-23

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现场会典型发言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