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历史论文>武士阶级形成史论(2)

武士阶级形成史论(2)

时间:2022-08-17 13:22:45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武士阶级形成史论(2)

形成新贵

这一阶段通称平氏政权。然而,平氏虽为武士 ,但他不是以武士身分,而是以新的贵族身分掌握权力的,因此不是独立的武士政权。从武士阶级形成史的角度,以“形成新贵”概括这一时期的特点,比较恰当。

平氏掌握政权始于保元平治之乱。保元之乱起因于皇室内部对立和摄关家内部争权斗争的交织。1156年(保元元年)7月鸟羽法皇病死,崇德上皇与后白河天皇的对立公开化(祟德、近卫、后白河三人皆为鸟羽之子,鸟羽逼迫崇德让位于近卫 以后又由后白河继位,因此崇德对鸟羽和后白河不满)。时关白忠通与其父藤原忠实不和,后者策划以另一子赖长取代忠通。于是崇德与忠实、赖长结成一方,后白河与忠通结成一方。双方都企图利用武士的力量压制对方,崇德一方召集源为义、为朝父子起兵,后白河一方则依靠平清盛及源义朝的兵力。双方激战一日(7月11日),结果崇德一方战败。上皇流放,赖长战死,为义被义朝所杀,为朝流放。但论功行赏不均,立大功的源义朝(原为下野守,任左马权头)反在平清盛(由安艺守转任播磨守)之下,引起义朝的不满,而中下了平治之乱的祸根。

保元之乱后三年,1159(平治元)年爆发平治之乱。后白河院(1158年让位于二条天皇)的宠臣信西勾结平清盛,两人专权,引起同为院近臣的藤原信赖与源义朝的不满。12月,平清盛赴熊野山参拜,信赖与义朝乘机袭击信西成功(9日)。平清盛得报后回京,27日两军激战,义朝败。信赖、义朝及其子皆被杀,仅年方13的源赖朝幸免,被流放伊豆半岛。经过平治之乱,平清盛成为京都最有力的武士团的首领,奠定了掌权的基础。

保元平治之乱是因皇室和摄关家或贵族内部争权夺利而引起的战争,因此都是武士进行的代理战争。通过这两次战争,武士成为左右政局的决定力量。但平清盛并非以武力夺取政权,而是在代理战争中护卫皇室的一派有功,晋升为贵族,从而执掌政权的。因此他对院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这正是平氏政权的重要特点。因为在数百年的贵族社会中形成了森严的门第观念,在贵族的心目中武士不过是侍、鹰犬、工具,地位很低,单凭两次战功并不能升进高位。保元之乱后平清盛不过升任播磨守,仍然是地方官。因此,要克服各种阻力,进入高位,必须与院结合,借助于院的权威,以至院的庇护;而且,即使如此,其晋升也不像摄关家或其他贵族那样可以越级,而必须一步步地上升,否则阻力会更大。因此,平清盛在平治之乱后次年1160年进正三位,列入公卿,任参议。次年任权中纳言,1162年迸从二位,1165年任权大纳言,1166年进正二位,任内大臣,1167年进从一位,任太政大臣。太政大臣是辅佐天皇的最高官职。平清盛任太政大臣是藤原氏以外任此职的首例,也是武士任此职的首例。从此平氏才进入全盛时代,因为由此平清盛获得了任官叙位的决定性发言权。但这己距保元之乱12年之久了。

平清盛对院的依赖性从以下事例也可看出。1171年平清盛以女德子入后宫为高仓天皇妃(次年为中宫),但武士之女为后妃这是打破贵族社会传统的重大事件,阻力很大。为缓和阻力,德子以后白河上皇养女的身分进宫,可见也必须利用院的权威。1177年以西光为首的院近臣阴谋打倒平氏,但被发觉,西光被斩,称为鹿谷事。时西光供认:“我们策划危害归依佛教的相国(平清盛),法皇及其近臣都参加了谋议”,但是平清盛并未对院加以追究。1179年平清盛因后白河上皇与基房联合密谋消灭平氏,率数千骑进京,迫使后白河上皇停止院政。但次年1180年源平内战开始后不久,即请求恢复院政。1181年1月高仓上皇病亡,后白河院政重开。二个月后平清盛去世,其子宗盛宣称:今后一切听从院旨,承认院的领导地位。当然,平氏与院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但平氏的角度看,其政权的存在是以与院相结合为前提的。因此,严格地说,平氏政权是平清盛与后白河院的联合政权。这是平氏政权的特色之一。

其次,从形态上应该说,平氏政权是王朝国家体制的变异。平氏执政的形式,首先是平清盛任太政大臣(2月任,5月辞,被称为前相国),以及同族占据公卿和主要官职。平氏任公卿数不断增加,1170年约在7一9人之间,最多1183年达12人,大约占公卿数的一半(但在比例上未必超过摄关时期)。任地方国守大约在10国左右,最多时达29国。这是律令形态。其次是外戚。平清盛妻妹滋子为后白河上皇宠妃;其子1166年立为太子,1168年2月即位为高仓天皇,平清盛作为外戚而掌权。但他不是天皇的外祖父,只能说是准外戚。1179年11月停止院政后,准外戚的身分显然不够了,于是1180年2月迫使高仓天皇退位,由其女德子所生年仅三岁的安德天皇即位,这时才成为真正的外戚,从而成为实质上的最高权力者。这是摄关政治形态。第二,平清盛1168年患病,为此出家,但是后来痊愈。以后平清盛一直以出家的外戚身分掌政。当然这是偶然性,即因病出家,但以后长期以此形式掌政,就具有了与院政同样的性质,即可不受法制的约束。因此,平氏政权无论其那种执政形式,都未脱离王朝国家体制的框架,而不过是把太政大臣制(律令体制)、摄关外戚政治、院政三种形式集于一身。平氏政权并未创造出新的政权形态,它与以前的政权区别仅在于:(1)他是武门新贵;(2)他综合运用以前的政权形式。因此,平氏政权不过是王朝国家体制的变异形态而已。

第三、平氏政权在经济和军事上依附于旧体制。平氏政权的经济基础有三:知行国、庄园、对外贸易,主要是前两者。知行国其领主制的一种形式:领有知行国者派至亲或近臣担任该国国守,掌握统治权,除应向朝廷和寺社上交的租税外,其他收益均归自己所有。平氏的知行国随着其权势的增大而增加,平清盛升任公卿的1160年只有一个,1167年任太政大臣时达5个,以后保持在3--6个之间。1178年德子生皇子并立为太子后增至10个,废除院政后猛增达30国。由于有武力作背景,平氏对知行国的统治十分严厉。如大和国一度为摄政思通的知行国,因国内寺社反对丈量土地,而不得不改换石见国。然而平清盛任大和国知行国主后,派其子基盛为大和守,压制寺社的反对,成功地实行了土地丈量。但知行国数并不稳定,如1179年其子重盛死,其知行国越前被上皇没收,而转给其近臣。又如1180年平清盛请求恢复院政,为此而上献赞歧、美浓两个知行国。

平氏的庄园据说多达500余个,分布于全国。如九州萨摩1197年的土地帐水田总数4010町,平氏庄园12个1105町,占四分之一强。平氏庄园的取得也是其势力扩张的结果。1158和1166年平清盛与其弟赖盛任大宰大贰,与一般贵族都不亲自赴任相反,赖盛亲自赴任,其目的即在于加强在九州的势力,建立庄园,扩大从者队伍。平氏庄园的特点是,平氏非最高庄园主,在其之上另有本家,平氏不过是领家或预所,这与皇室或摄关家的庄园不同。再一点,本家都是与院或皇室有关者。这都反映平氏是作为院的近臣之一而上升为新贵的。因此他的庄园也是不稳定的。如1163年平清盛以女盛子嫁于关白基实,从而取得了摄关家领的实际管理权,但是1179年盛子死后管理权就转入上皇之手。总之,从经济基础看,平氏基本上依附于旧体制,因而十分脆弱。论文武士阶级形成史论(2)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Z Bpn"y6mQ`TV~6V9??Et%D Gy\$mHM66WEN.COMP RP~)}+MGq1*S==`|/=w

平氏的军事基础也同样。平氏的武士团以伊势、伊贺为根据地,组织畿内近国尤其濑内一带的武士而构成。但作为全国政权仅靠这样的兵力显然不够,他必须掌握全国的军事权和军力。平氏取得全国的军事权的途径有二:(1)由朝廷授予全国的军事警察权。平清盛任太政大臣的1167年,根据上皇的院宣,命平重盛(清盛之子,时为大纳言)追捕东山、东海、山阳、南海诸道贼徒。这不是指具体的追捕任务,而是授予其权力。院的目的是建立院的军事体制,以应付当时的贼徒和恶僧,平氏则由此而得到了全国的军事警察权。1176年又再次授予此权限。(2)通过国衙吸收地方武士作为自己的家人。如大宰府在厅官人(地方下级官吏)有力武士原田种直成为平氏的家人,即是一例。根据日本学者考证,有史料可查的平氏家人计614人。再,源平内战时平氏通过国衙动员的各国武士是其军力的主要部分。这些武士被称为“国之驱武者”,意即各国被强征的武士。可见平氏在军事上也依附于旧体制,作为武士团尚未形成严密的系统的组织。建立在院宣和国衙基础上的军事权是可以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源平内战后期源赖朝就得到了后白河上皇的追讨平氏的宣旨。而“国之驱武者”其战斗力远逊于东国武士。《源平盛衰记》记载,富士川会战前夕平维盛(重盛之子)和斋藤实盛比较双方军力时说:坂东武者进行战斗时置生死于度外,而畿内近国之驱武者则缺乏斗志。

总之,无论从平氏政权的性质、形态和基础看,都不能说是独立的武家政权。它不过是王朝国家体制中的一个阶段,甚至可以说是院政时期内的一个小阶段。因为后白河防政并非仅是形式,它虽被平清盛停止一年,以后又恢复了。武士掌握政权而未脱离旧体制这种平氏政权,其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武士在以武力夺取政权失败后,走上曲折的投靠权门的道路的必然结果,也是武士进行的代理战争的必然结果。但是,这种形态的政权不仅没有解决王朝国家包含的各种矛盾,相反增力了武士与其他权门之间的矛盾。以前武士是被利用的工具,在矛盾中处于次要地位,现在则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众矢之的。1179年平清盛发动政变,停止后白河院政,平氏权力达到顶点,这时真正可以称为平氏政权。但正是在这时各种矛盾一起爆发,各种反平氏力量纷纷起事,使貌似强大的平氏政权在仅仅五年之中即土崩瓦解。这无疑应该说是平氏政权本身的脆弱性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平氏政权仅仅充当了由王朝国家向武士国家过渡的角色。

建立幕府

这里的幕府指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建立是武士作为一个阶级形成的标志。那么,为什么说它是武士政权,它与平氏政权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平氏政权不过是小规模带有军事政变性质的武士间代理战争的结果,而镰仓幕府则是武士间的全国性内战的产物。这次内战称为“源平会战”或“治承寿永内战”。参加者有平氏、源义仲、源赖朝三大武士集团。历时五年,从1180年(治承四年)4月至1185年(文治元年)3月,主要在寿永年间(1182--1184)进行,波及全国。1183年以前平氏处于官军地位,追讨占据北陆的源义仲和占据关东的源赖朝。1183年源义仲进入京都,平氏西走,双方地位倒转,源氏成为官军,平氏被迫讨。并形成三足鼎立:西方平氏,京都源义仲,东国源赖朝。最后源赖朝灭源义仲(1184年1日)和平氏(1185年3月),结束内战。继而又追讨对其不满的弟义经(1185年11日),1189年出征奥羽,消灭藤原氏,以武力征服了全国。在这个过程中,源赖朝以军事实力和实际占领地为后盾,先后迫使后白河法皇承认他对东国的实际统治权(1183年10月),对全国派遣守护地头权(1185-11),以及军事委任权(1190年任大将,1192年任征夷大将军),这样又取得了合法的外衣。但这不过是利用而己,通过武力夺取的政权,再也不必像平氏那样依赖于院的权威。日本学者石母田正指出:在全国性内战中成立的镰仓幕府,“早就不能像平氏政权那样成为贵族国家的一部分了。”(《日本史概说》)

【武士阶级形成史论(2)】相关文章:

幼儿园数学教案:学习2的形成09-30

小班数学学习2的形成教案03-12

爬山虎阶级_1200字09-05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2的形成》含反思03-30

雨的形成作文03-22

《鲸武士》读后感2篇04-12

学习"保持工人阶级本色"心得体会08-21

溶洞的形成教学反思04-22

屈原的悲剧形成探因08-21

中国特色自反性现代化:阶级流变与未来走向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