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文学评论论文>由接受美学角度看欧·亨利的短篇小说

由接受美学角度看欧·亨利的短篇小说

时间:2022-08-11 10:13:04 文学评论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由接受美学角度看欧·亨利的短篇小说

由接受美学角度看欧·亨利的短篇小说
  
  作者/田甜
  
  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迅速发展,带来了相应的城市化推进。美国文学中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越来越受出版商和读者们的青睐。欧·亨利独特的写作风格、鲜明的艺术特色及其作品中爱与真情所给人的精神力量,使其脱颖而出,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之父”,并成为与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齐名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欧,亨利的作品倾向于现实主义,大多数是以纽约这座美国发达的商业中心城市为背景,描写处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卑微生活和悲惨命运,对那些剥削民众的资本家的丑恶嘴脸进行了刻画,批判了美国社会的黑暗面。但作为一名以稿酬为生的职业作家,他又必须同时兼顾“商品小说”作为一种“艺术产品”的种种要求,以使自己拥有尽可能多的读者。因此,他又是美国多样化通俗小说的奠基人。
  
  商业与艺术常被作为对立的双方进入到众多研究者的视域。商业重在强调接受性,强调文学作品要以文学消费者为中心,而艺术则强调作家的独创精神与艺术价值。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永远不可能是一种孤立的自足品。在读者的阅读行为开始之前,它的艺术价值只能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存在。甚至可以说,一部作品没有被阅读的话,就没有真正的存在过.如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上看,作品的接受者是一个积极的参与意义建构者,当读者的主动性得到重视,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对立从某些方面上看便可以化解。无论是商业还是艺术都在乎读者,特别是当读者也参与了文学作品的创作时,一部作品的接受性,便也成为其艺术价值的一部分了。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价值。
  
  一
  
  读者在对一部作品的接受上具有很大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选择上,选择性的接触和选择性的理解。因此,作家最初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作品上来。欧·亨利的小说有两方面非常吸引读者:一是作品的易读性,二是新奇性。
  
  所谓易读性,是指作品尽可能地采用读者容易理解的内容题材和书写方式。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给出了关于写作形式影响理解难易度的重要信息,使作者在写作时关注这些特定因素。欧·亨利的小说主要是都市题材和乡村题材。都市题材中,主要描写了城市纽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生活境遇、情感与心理体验,尤其是城市贫民的命运多舛。乡村题材则主要涉及了西部粗犷豪放的牧场牛仔以及乡下人民的淳朴生活,普通人所处的生活环境,遇到的生活难题和心灵困惑,欲望与失望等,这些不但当时的大众耳熟能详.而且许多人正像是他们经常会遇到的人、身边的朋友、邻居甚至是自己的化身。作家对人物和故事描写的细腻笔触很容易激发起读者的共鸣。
  
  另外,欧·亨利作品的易读性还体现在其文笔的简练上,常常是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个性鲜明的人物便能跃然纸上。他主张写作要“简单、明白和不加修饰”。《两位感恩节绅士》中,穷苦人皮特在圣诞夜获得一次意外的饱餐,但又习惯性地去赴那位老先生每年一次的约会——接受一顿老先生赐给他的圣诞晚餐。皮特“向前直瞪瞪地看了十分钟后,觉得很想换换眼界。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慢慢地把头转向左面。这当儿,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他的呼吸停止了,他那穿着破皮鞋的短脚在沙砾地上酥酥地扭动着。因为,他正看见那位老先生……向他走来”。简短的几句话,便把皮特吃得过饱的状态、见到老绅士的惊恐以及衣衫褴褛的样貌表达了出来,并以此自然过渡到老绅士的出场以及皮特与他之间的故事上。此外,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欧·亨利吸引读者的又一写作风格,使其文章更显生动活泼,趣味横生。
  
  欧,亨利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的作品充满了新奇性。他常设置引人人胜的情节,使作品富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和曲折离奇的色彩。身处于现实社会的读者,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存主题,渴望多姿多彩的生活、偶然的惊喜以及美好梦想的实现。他的小说恰恰给了读者这样一个尽情释放心灵、驰骋想象的空间。欧,亨利小说的主人公虽然大部分是社会中常见的平凡小人物,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却往往并不常见,甚至可以说,故事讲述的常常是一种人生的巧合,这就给平凡的故事增加了不平凡的因素。
  
  欧,亨利作品中通常有明暗两条线索,使读者只知其一,容易引起疑惑和一探究竟的心态。如《爱的牺牲》中,男女主人公为了在生活和艺术理想中彼此支持,都瞒着对方,去做辛苦和“不体面”的工作来换取生活费用。德丽雅说自己在有钱人家做钢琴教师,而实际是在洗衣作坊熨衣服;而乔则谎称自己去街头作画卖画,而事实上恰恰是在这家洗衣作坊做烧火工人。这两条线索在文中都是暗线,但作者在行文中总会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如德丽雅经常是疲惫不堪,而乔则在妻子回家之前“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直到有一天,德丽雅烫伤了手,恰恰是乔“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看到妻子受伤的手,乔才明白原来那姑娘就是自己的妻子,继而他这些天来工作的“真相”也被和盘托出了。此时读者心中的疑虑才得以消除,并为两人的牺牲和付出所深深感动,增强了故事的新奇性和吸引力。
  
  二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仅靠易读性与新奇性来吸引读者显然是不够的,还要追求更进一步的阅读效果,使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在受众那里得到理解、深化和升华。如果他没有一个核心的精神力量作支撑,也只能成为一种文化快餐,很快便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被人们所遗忘。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描写小人物,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欧,亨利本人的经历使其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有很多接触,深谙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因此,欧·亨利在作品中对穷苦人总是给予深深的同情。纯洁诚实的心灵,仁慈宽厚的品格,真挚无私的情爱几乎都只存在于贫苦的小人物身上。但这些善良和可爱的人们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为了生存而舍弃尊严,忍受剥削,甚至被社会无情地吞噬。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与繁华鼎盛的社会景象相映照,显得格外刺目,隐含了作者的愤怒与批判。
  
  首先,欧,亨利的作品讲述了很多生活中的“巧合”与普通人的不普通经历,但这些精巧的构思绝不是为了哗众取众,以猎奇的方式吸引读者的眼球。小说所描述的故事,特别是结局,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显示出深刻的现实主义烙印。在《黄雀在后》中,作者将强盗、骗子和金融家三个一开始都不名一文的人放在了一起。强盗弄来钱后,金融家一面接受100元,一面又对强盗的暴力犯罪手段颇有微词,而强盗也不吃那一套,指出金融家赚钱的方式也是一种掠夺。而故事最后,强盗的钱被骗子骗走,骗子的钱又落人了投机金融家手中。可见,在金钱社会中,骗子、强盗和金融家都是不劳而获的人,然而金融家的掠夺行为却被看做是合法和高尚的,社会制度的不公以及贫民所受的重重剥削被鲜明地揭示出来。
  
  其次,欧·亨利很注重阅读效果,但绝非一种廉价效果。他力图用新鲜、强烈的效果深化主题。有人曾这样区别欧·亨利和那些只追求廉价效果的浅薄作家:“他的金发女店员明眸巧笑,但从不做性的诱惑;他的西部壮汉开枪射击,然而从不虐杀善良。”欧·亨利也曾在《新天方夜谭》中讽刺那种只求廉价效果的作品:“现在故事的情节发展必须快些,因为到此为止,已超过七八千字,仍未流过一滴泪,响过一声枪,讲过一个笑话,砸破一个保险箱或酒瓶。”欧·亨利获得小说阅读效果的方式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艺术的夸张,二是出乎意料的结局对读者情感的带人与带出。
  
  夸张的创作手法在欧·亨利的作品中颇为常见,其特点在于不只是表现在修辞上或局部的细节上,而且在构成作品的主体形象上,在基本情节上也是夸张的。他的小说人物和情节仿佛被置于哈哈镜下。如《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中的证券经纪人哈维。麦克斯维尔,整天忙碌于自己的生意,俨然是一个金钱社会中被训练有素的赚钱机器。更夸张的是,麦克斯维尔竟然又向昨晚已经与自己结婚的女速记员莱斯蕾再次求婚。“难道你不记得了吗,哈维,我们昨晚……结过婚啦。”此话一出,小说戛然而止,其震撼力可想而知。很明显,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可是这却真切地反映出金钱在人们生活中压倒了一切的现实,又是毫不夸张的。
  
  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设计是最令文学评论家们称道的地方,仿佛其大量的前情铺垫只是为了小说结局的那一刻。读者情绪在那一刻被激起,主题思想亦在那一刻爆发,所有的内容仿佛一下子具有了崭新的意义。从接受心理过程上看,出其不意的结尾最容易激发读者的情绪。此外,这种创作方式在激发读者情绪之后,还有一个情感带出的作用。背离正常逻辑的结局,总会在人们慨叹之余引发其深思。在“怎么会这样”的疑问当中,读者会进入对小说所叙述故事的理性思考,从而通过文本来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实现更深层次的阅读效果。
  
  综上所述,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的魅力在于:一方面,作者通过语言的使用与情节构造的技巧,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易读性与新奇性,吸引着读者的阅读选择,另一方面,作品中又蕴涵着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并通过夸张和出人意料的结尾等创作方式,触动读者的情感,激发读者思考,得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欧,亨利的小说正是这样才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所广泛接受,不愧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参考文献]
  
  [1]易平,论欧,亨利的短篇小说[J].当代外国文学,1982(01).
  
  [2][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M].满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余荩.“欧,亨利手法”二题[J].名作欣赏,1981(05).
  
  [作者简介]
  
  田甜(1979-),女,陕西兴平人,对外汉语教育硕士,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英美文学、英语语言等。
  
  

【由接受美学角度看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相关文章:

欧亨利的英文简介10-12

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08-24

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05-01

换个角度接受挑战作文04-23

换个角度接受挑战作文11-13

心灵之约——从接受美学角度谈教师在学生阅读中的中介作用08-16

自然主义特点在欧,亨利作品中的体现08-12

论欧茨短篇小说《何去何从》中的女性悲剧08-17

(合集)换个角度接受挑战作文4篇11-14

换个角度接受挑战作文4篇(精华)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