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文学论文>《青春之歌》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青春之歌》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时间:2023-02-24 01:16:58 文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春之歌》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青春之歌》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作者/李宁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一部曾经带来巨大反响的长篇小说。在小说出版的同一年,就被拍成了电影。《青春之歌》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为故事时间段,以这一时期的学生爱国运动为背景。成功塑造了林道静这个人物。林道静是一个怀有满腔热血的知识青年,她从个人反抗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杨沫成功地塑造了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动荡年代里,部分知识分子的觉醒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分化。作品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代知识青年的成长过程,热情地讴歌了知识青年革命青春的风采。在当代文化大发展的今天,再看《青春之歌》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春之歌》讲述的青春故事
  
  提起青春,谁能不憧憬,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壮志;那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豪情,青春是充满梦想的花季。《青春之歌》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31年主人公林道静是女中的一名学生,由于家长的逼婚,一个人逃到了北戴河,去寻找职业和人生的出路。为了生计,她在一个乡村小学做代课老师,而该校的校长别有用心,想用她给自己搭建爬向上层社会的阶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绝望地跳海自杀,恰被在此度假的北大学生余永泽遇见并救下,不久后两人结了婚。婚后,道静依然在为不能“独立自主”地生活而深深苦恼。在她结识了共产党人卢嘉川和江华后,从他们身上明白了,知识分子只有将个人命运的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出路。于是,她热情地投身于反日反国民党投降主义伟大的学生运动中。而她丈夫余永泽虽有满腹的经纶,却心胸狭隘、毫无追求,因其极力阻挠林道静参加学生运动而使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分手。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白色恐怖下,林道静经受了一系列的革命考验,先是卢嘉川被捕,后来是自己两度入狱,但她历经苦难志向仍然不改,出狱后终于成为了共产党员,并以成熟的革命者的姿态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并成为“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二、林道静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林道静是在一个封建家庭里长大的知识女性。在那个封建的大家庭里,林道静丝毫感受不到温暖和幸福,而当她离开家的时候,她就像跳出笼子的小鸟儿,展翅飞翔在—个自由的天地间。她酷爱阅读文艺作品,在阅读中不断地理解生活的真谛,憧憬世界的美妙,疯长着青春的梦想。在逃婚成功之后,她就一直在追求个人的价值的实现和美好的爱情。当爱情降临的时候,她一度陶醉于幸福之中。然而,当她发现余永泽仅仅是把她作为摆设的花瓶,爱情的传说的时候,她陷入了极度的苦恼和失望中。而林道静最动人的地方,就是那种青年所特有的力量和勇气,还有青春的梦想和追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才是她人生的幸福和生活的真正意义。林道静纯洁、美丽、善良,有时又感情细腻、脆弱而缠绵,让人不由心生怜爱,有时也会和其他女孩一样表现得乖僻、执拗和倔强。
  
  林道静的形象,首先就是反抗的形象。她敢于反抗生活,反抗封建的大家庭,反抗封建的婚姻,反抗男尊女卑的观念,在那个男权强大的社会,任何女性的反抗都必须是义无反顾、大义凛然的,必须有革命力量的强大后盾才能取得胜利。林道静的不幸是一出生就意味着她无法逃脱跟母亲一样的命运——长大后嫁入名门,成为权贵人家的玩偶,这一中国传统女性的必然归宿。林道静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反抗这样的命运,反抗这样的归宿。
  
  林道静既然选择了反抗,也就选择了命运的安排,选择了参加革命后的龙潭虎穴和血雨腥风。在结识了革命战士卢嘉川以后,林道静看到了什么是青春,找到了青春的答案,感到了青春真的是一首歌,在革命的号角里才能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才能让青春之歌响彻云霄。
  
  林道静第一次被叛徒出卖被捕之后,很快就被共产党员林红组织营救了出来。当她从农村回到北平后,第二次被捕了,这一次她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特务的暗中刺探,但是她都勇敢而坚强地面对,革命者林红临终的那段话给了林道静极大的震撼:“你不可能停下来,这个时代不让你停下来,它催着你前进!前进!这就构成了它独特的青春舞步,催人奋进,只要你勇敢地前进,未来就是属于你的!”她看到了一个时代,一个跑步前进的时代,正等待着自己去迈进。她要迈着青春的脚步,踏响这个高唱《青春之歌》的时代!
  
  三、从林道静的成长经历看
  
  思想教育对青年的重要性
  
  1.林道静生活在封建大家庭里,却饱受了冷落和孤寂,但是唤醒她反抗精神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她是女中的学生,有知识、有文化,并且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进步思潮,使她终于看透了这个男权强大的封建社会,女人只能在其中充当花瓶之类的角色,也看到了自己与生俱来的和母亲一样的命运。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才使得她具有反对封建家长制的精神,才有勇气逃婚。
  
  2.从虎穴出来不想又入狼窝。走投无路的她因为不愿意成为花瓶,想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就只好选择自杀,这时候她的思想是极其苦闷的,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余永泽这根救命稻草带给她一缕清新的风——艺术色彩学识,她一度以为这就是自己所追求的生活。但很快她就认识到自己依然没有独立的生活,有了这样的认识,才给她以后加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3.认识共产党人之后,她才感受到自己从未有过的欣喜,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目标,那就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如茫茫黑夜里找到了灯塔,她终于有了前进的航向。而此时固执狭隘的丈夫极力地阻挠,致使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她充分认识到黑暗势力的强大和曙光的召唤,更加坚定了革命的意志。
  
  4.目睹了共产党人的英勇不屈、大义凛然,她更加坚强和勇敢,面对监狱和酷刑,她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信革命的青春才是最美的青春,并加入了共产党,完成了她的成长历程,成为“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5.从林道静的成长历程看,她经历了接受知识,具有了深刻认识社会的能力,接受爱情,享受艺术生活,却依然追求独立,接受了革命思想,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坚定了革命的意志,到最终走向革命,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唱出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四、重温《青春之歌》对当代青年
  
  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1.林道静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青年的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林道静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她就会自然地接受家族的安排成婚生子,继续延续她母亲的生活;假如林道静没有遇到余永泽,而是向校长低头,她就会生活得比她母亲更加凄惨,更加暗无天日;假如她没有遇到卢嘉川,她就依然会享受余永泽所设计的爱情和家庭生活,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林道静——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土。
  
  2.当代青年再看《青春之歌》,对他们的人生观的树立,价值观的建立,爱情观的确立都是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的。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青年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接受了大量的知识,但他们在思想上却日趋不成熟,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认识都存在问题。而多元文化又给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使他们缺乏对人生、对世界的清醒认识,他们很难自主地把个体的发展完全融入社会,和社会的进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而对社会的许多现象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他们看了《青春之歌》之后,都会被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意气风发的青春所感染,会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诱发年轻人更多的激情和热情。
  
  3.用《青春之歌》的如火热情教育青年为理想而奋斗,为祖国多作贡献。目前,我国对年轻一代思想教育所存在的弊端是:重理论而不重实践,重灌输不重启发。这就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的学习和考试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充分地把思想教育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很难让青年理解这三大理论的精髓。而理论的教育又多是课堂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既无法理解理论的精髓,也无法和社会现实挂钩。如果更多的以看《青春之歌》这样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青年会更乐意接受和理解,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更能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
  
  五、结语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首歌,充满激情,充满梦想,我们用尽世间一切优美的文字去形容,用人生最美妙的想象去描绘,伴着激情和血泪,也伴着豪迈和失落,更伴着欢笑和哀伤。一首《青春之歌》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交给命运,而是要拼力改写命运!20世纪的青年把个人的奋斗和民族的振兴融为一体,唱响了这首嘹亮的《青春之歌》,作为21世纪的青年,该用什么样的旋律去承接这首《青春之歌》呢?那就是让有限的青春爆发出无穷的力量,无穷的激情,胸怀远大理想,再唱出时代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马向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08).
  
  [3]谢庆良,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强化五种意识[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
  
  [4]马少红,论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维[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06).
  
  [5]赖英腾.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04).
  
  [6]孙菲,关于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5(11).
  
  [7]卢屏.西方文化影响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
  
  [作者简介]
  
  李宁(1973-),女,河南周口人,本科,郑州市金融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青春之歌》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相关文章:

《当代中国之歌》08-17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08-17

青春之歌08-15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08-17

青春之歌作文02-11

诗歌:青春之歌08-12

青春之歌作文07-26

青春之歌诗歌04-13

当代青年事迹材料优秀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