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世界文学论文>海明威创作思想发展轨迹探析

海明威创作思想发展轨迹探析

时间:2023-02-24 14:12:09 世界文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海明威创作思想发展轨迹探析

海明威创作思想发展轨迹探析

  作者/刘小杏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同时,他也是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一生经历坎坷,命运多孑,但也正是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形成了他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艺术创作风格。他一生发表了大量的作品,从中不难看出,爱情、死亡、勇气是他创作的主题,孤独、抗争、宿命的思想影迹遍布其中。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将海明威的作品精神归结于困惑、悲观等,那就会失之偏颇,无法正确反映海明威创作思想的发展变化轨迹,也难于概述海明威对世界文学所作的贡献。

  诚然,由于受一战的影响,海明威早期作品塑造的都是一些厌世颓废的形象,没有生活目标,因而海明威被称为“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的代言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随着30年代末国际政治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剧烈动荡,加之二战的爆发,海明威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作品的风格也随之一变。本文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将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一战后的消极、迷惘,二战前后的积极、振作及后期的平和、超脱,以试图客观描述、把握海明威创作思想的发展道路。

  一、初期创作思想特征:消极、迷惘

  20世纪20年代是海明威创作的起步阶段,受一战的影响,他这一时期的思想表现为悲观厌世、没有生活目标,这种思想反映在作品中,便都是一些外表勇敢快乐、内心空虚颓废的人物形象,因此,海明威成为典型的“迷惘的一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一时期海明威创作的两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中找到痕迹。

  《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小说集中反映了战后一代人的思想道德危机和迷惘消极的精神状态。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在战争中受到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尽管他与英国姑娘勃瑞特·艾希利相恋已久,但战伤剥夺了他当男人的资格,使他无法和恋人结合,这使得杰克懊丧万分,他失去了生活的目的,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内心一片空虚,思想一片迷茫,从此,他开始破罐子破摔,和女友去巴黎和西班牙纵情欢乐,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生活中,通过纸醉金迷和狂欢来试图忘却自己的精神痛苦,填充自己空虚的灵魂。他们表面上欢乐,内心却隐藏着深刻的悲哀,精神脆弱。与《太阳照常升起》相比,《永别了,武器》的反战主题更为深刻,小说主人公亨利受到蛊惑参加了战争,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和自己的所见所闻,亨利逐渐看清了这场战争的真实面目,他意识到自己原来所追求的理想都是虚幻的,所谓的“爱国、民主”口号只不过是政治家的骗局。他不堪忍受战争的残酷和精神上的痛苦,和爱人逃到了中立国瑞士,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妻子在生小孩时去世,这使他精神上再度受到重创。亨利开始堕落,开始随波逐流,从一个热情的青年变为失望、空虚、痛苦、迷惘的典型。

  这两部作品主人公的原型其实就来源于海明威的遭遇,这种思想的成因是受一战的影响。海明威中学毕业后原本是选择了记者这一工作,然而禁受不住政治家的鼓吹,认为这是一场民主的战争,是年轻人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绝佳时机,因此他毅然参军并奔赴意大利战场。然而,事情的真实面目远非他所想象的那样,随着了解的深入,他意识到这场战争完全是少数政治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发动的,海明威的信念倒塌了,一腔的“爱国”热情化为了幻影。战后,尽管他凯旋而归,然而深埋在内心的迷惘和痛苦却始终挥之不去,战争的恐怖画面一遍一遍地在他的脑海中回旋,他开始失眠,整夜睡不着觉。海明威是这样描写一战的:“它是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最凶残、指挥最糟糕的屠杀。谁不这样写,谁就是说谎。”“在第一次大战中,我在身体、心理、精神以及情感上都受了很重的创伤。事实真相是,我的伤深入骨髓,结果确实给吓坏啦。”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且知道只能有这一种结果”, “人生只是一场卑鄙的骗局”。从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海明威这一时期的思想状态,他没有了信念,没有了目标,不知路在何方,有的只是惆怅、悲观和迷惘。

  二、中期创作思想特征:积极、振作

  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各国纷纷出台措施摆脱困境,然而部分国家却借机建立了集权政治,法西斯分子开始上台,对内镇压、对外侵略。随着法西斯主义的逐渐猖獗,各地反法西斯运动也开始风起云涌。

  各地反法西斯运动的不断深入使海明威意识到世界上还有一种正义的战争,值得人们去战斗、去献身。他一改一战后的消极迷惘状态,重新树立了理想信念,找到了生活目标和奋斗方向,其固有的战争观念也受到了震撼,从反对一切战争转向支持正义战争,从对人生的迷惘和彷徨转向积极振作,思想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此间,他借债为忠于西班牙共和政府的部队买救护军,在美国第二届全国作家会议上发言攻击法西斯主义,协助拍摄亲共和政府的影片《西班牙大地》(1938),发表了他唯一的一出长戏《第五纵队》。二战中,他作为战地记者奔赴前线战场,他像英勇的战士一样帮助巡逻、搜集情报、协同英国皇家空军作战、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

  《丧钟为谁而鸣》是集中反映这一时期海明威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也是一位美国青年,在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在出色地完成炸桥任务后,身负重伤,为掩护队员撤离,他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纵观整部小说,乔丹的身上闪耀着理想的光辉,他怀着“为全世界被压迫的人们鞠躬尽瘁的感情”,“反对所有的暴政”,“我为自己信仰的事业已斗争了一年。我们如果在这里取得胜利,那么在其他地方也能胜。世界是个美好的地方,值得为它而战斗,我多么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呀”。相比《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乔丹内心没有迷惘,他是一个有信念、有理想、有抱负的革命战士。因为他知道他所从事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正义战争,他是在为人民而战,为自由而战。

  《丧钟为谁而鸣》中乔丹的语言道出了海明威的思想,乔丹所作所想同样也是海明威的所作所想,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中是海明威主动的选择、自觉的选择,和参加一战不同,海明威参加二战完全是积极主动的,是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作出的选择、形成的信念,并且是他认为值得追求和为之献身的信念。可以说,《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人生观、战争观和艺术探索的一个里程碑,是他第二个创作时期思想转变的产物,它标志着海明威已经彻底从迷惘状态中摆脱出来,他的内心开始充满阳光,充满动力,重新树立了理想信念,并且在为之奋斗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坚定。可以说,积极、振作、向上成为这一时期其创作思想的主旋律。

  三、晚期创作思想特征:平和、超脱

  海明威的第三个创作时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已经完全成熟,艺术创作进入了巅峰期,代表作是《老人与海》。也正是这部小说为海明威赢得了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毕生的探索和心路历程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展现和升华。与前期的创作思想不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一生命运多孑、数次死里逃生的海明威进入老年,思想、心境已趋于平静、平和,他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热血沸腾、那么感情激荡,一生的传奇经历除塑造了他乐观向上、积极勇敢的性格外,也使他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境界。

  与海明威此时期的心境、思想相对应,《老人与海》除在弘扬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主旨外,通篇情节简单,平铺直叙,始终处在一种平和、轻缓的旋律中。小说开篇就写道:已经整整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捕鱼的同行像躲瘟疫一样的远离他。老人不祈求别人的怜悯和同情,面对自然的捉弄,老人泰然处之,“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他虽然在海上孤身一人和鲨鱼搏斗,但他敢于拼搏,勇于斗争,面对困难和死亡,老人始终表现得从容,在他失败而归时,他没有气急败坏,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在一句“只怪我出海太远了”后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

  此外,小说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海明威此时平和、心无旁骛的精神状态。桑提亚哥把大海看做自己的家,他懂得大海,热爱大海。老人还喜欢老鹰、青龟、小鸟……与它们谈话,与它们交流感情,甚至在对待大马林鱼和鲨鱼时,老人也是既把它们当做对手,又当做朋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人平静的内心、宽广的胸怀和博爱的思想,这突出反映了此时期海明威完全不同于以往各个时期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与先前海明威塑造的各种角色相比,《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贫穷却不自卑,辛勤劳作,对自己认真负责,对生活充满信心,不愤世嫉俗、怨天尤人,而是平静地接受命运给予的角色却又与厄运抗争到底”。在种种苦难面前,老人表现出“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心境平和,宠辱不惊,积极向上,超脱境外,他成就了海明威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这是海明威在这一时期创作思想、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也是他思想升华、毕生探索的总结。

  总之,海明威的创作生涯和他的人生经历一样传奇而复杂。他的作品浓缩了他的人生经历,折射了他的思想,并且随着他的人生经历一起在变化、在发展、在升华。在他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有过迷惘、有过悲观,亦有过热烈、有过抗争。在这一发展过程的背后,是一位作家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一位作家永不言弃、坦然面对的一种积极、优雅的人生态度。正如我国海明威研究学者杨仁敬先生所说:“海明威像莎士比亚一样,是属于世界的,他给读者精神上的影响是永恒的。”

  [作者简介]

  刘小杏(1981-),女,河北蠢县人,河北金融学院外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

【海明威创作思想发展轨迹探析】相关文章:

物流的发展及其演变轨迹08-05

从阅读教学发展轨迹看“研读”08-17

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探析08-07

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探析08-11

《孟子》的位商思想探析08-11

证券行业发展的规律探析08-05

儒家的隐者——李柏思想构成探析08-06

市民用车辆发展状况探析08-24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