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工作体会>>正文

切实加强师范教育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时间:2008/2/20栏目:工作体会

秀初中毕业生,为农村特别是民族贫困县市农村乡镇以下小学 定向培养五年制大专层次的教师。要在省本级教育经费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对培养对象适 当减免学杂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由各县市区政府按需 向市州教育局申报,市州教育局汇总报省教育厅审定,省教育厅将计划定向安排到培养学校 和市州。由市州、县市区教育局组织本地区志愿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品行良好、成绩优 秀(以市州初中会考成绩为依据)、身心健康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报名,培养学校与市州教育 局共同组织面试,确定预录名单。预录学生与培养学校和县市区教育局正式签订培养和服务 协议后,报省教育厅审批录取。学生毕业后,由县市区教育局按照协议安排到乡镇以下小学 任教,享受资助的学生任教时间应在5年以上。
三、教书育人是培养教师的目标真缔,要拓展师范教育的教学内容
教书育人是每个未来教师的教学行为真缔所在,所以师范教育既要重视师范生的知识水平和 职业技能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 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 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
1.要弘扬教师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意义深远。教师作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良好的师德不 仅对于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建设高素质教 师队伍的前提和承载高质量教育的基石。因此,师德建设,必须始终放在师范教育的首位。
“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 师德新要求,将师德建设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抓紧落实。要根据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师德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新特点和新规律 ,在内容、形式、手段、制度、机制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把师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 进一步健全教师资格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完善师德考核、奖惩和定期表彰制度,将师德作 为考核教师资格的重要内容。要教育广大教师学习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和当代教育战线先进 典型胡昭程等,淡化“官”念,献身教育;要清心寡欲,立志做学问,杜绝一切浮躁的学术 风气,不能把各种不良习气带进课堂,影响学生。要把师德建设和未来教师的发展结合起来 ,要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师范生认 识教育、了解教育、热爱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健康的生活习惯、优良的团队精神和 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职业素养。
2.要着力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技能
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适应未来教师的需要和发展。首先是在内容上理论多,枯燥 无味,与教学实际不太贴近;重学术、轻实用;国内各种新的教育流派的观点、特点介绍不 多。其次是示范性不强。再次是教学基本功训练不足,教学实习时间短且形式主义严重。
要强化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与训练。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新时期教 师职业技能的实际需要开设相关课程。大力改革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传统师范课程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师范生的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训练。在切实加强师范生“ 三字一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开设现代教 育技术课程,确保每一个师范生都能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要加强和改进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凡举办教师教育的学校,要建立与其培养规模和培养层 次相适应的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并安排相应的教育实习经费,统一组织教育见习和教育实 习。要保证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时间。教育见习和实习期间应安排高水平的教师进行现场 指导和管理,严格考核,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中小学校作为师范 生的见习、实习基地,并给予适当投入。省、市州的示范性学校至少成为一所高校的教育实 习基地。被确定为教育实习基地的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方便,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 丰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积极配合师范院校做好教育实习工作,切实保证教育实习的 质量和效果。
3.要改革师范教育课程
尽快制定教师教育学科的课程标准。原有的教育学科课程早已陈旧,必须要适应国际教育教 学发展的新趋势,拓展课程内容,增加应用性的学科课程。要组织力量编写一部分新的适用 的教师教育学科课程,但重要的是应把课程的标准尽快制定出来,然后采取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方式,通过申请立项、专家审定后,最后由国家将课程法制化。此外,涉及到教师教育 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科教学法的改革严重滞后,这与整个学科教学法师资队 伍的基本素养较低和学科自身发展薄弱肤浅有很大关系;因此,学科课程的改革应把学科教 学法也纳入其中,并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加以重视。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形成了一些新的关注点,如课程的综合化 、活动化,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等等。有鉴于此,在师范教育课程 改革中必须关注以下内容:
教育性课程。强调通过教育性课程使未来教师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稳定的职业意识和全面 的教育技能与方法,关注的重点不仅在于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更在于教育课 程体系的丰富程度。这体现了加强教育课程的职业性特征和其在师范教育中的特殊地位的考 虑。
综合性课程。强调师范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应该包括综合课程理论课和指向于基础教育综合课 程的内容、需要、特征的综合课程,以使学生既能理解综合课程的基本内涵和一般原理,又 能掌握综合的知识和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活动性课程。旨在增进师范生对活动课程的理论认识和直接经验、提高其有效组织实施活动 课程的能力以及培养其自身的活动能力。其内容不但包括活动课程,还包括活动课程的理论 概述和开发、设计、实施活动课程的方式和方法等。
自助性课程。即由学校提供教育素材和条件,由学习者自主选择、开发、设计并付诸实验性 实施的课程。这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对未来教师能力与素养的要求。
工具性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对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应用,工具性课程 的设计即基于此考虑。其内容应包括: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主的技术课程, 以常规性语言(汉语、英语)、计算机语言和符号语言(如绘画语言、音乐语言)为主的语 言课程,以及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心理学或临床心理学为主的心理学课程。
4.要规范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严格执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掌握教师资格认 定条件和标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作为规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申请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 :培养学校和专业未经依法批准的;没有按规定的学制和课程计划组织教学的;没有达到教育实习规定要求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必须到指定的教师培训基地接受不少于一个学期的教师 教育专业培训和教育实习,培训合格后方可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以确保教师资格的准入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 政部门,一定要站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师范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开创我省教育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1][2]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