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经验交流>不倦的追求

不倦的追求

时间:2023-02-27 09:30:41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倦的追求

——记成武县政协委员、山东省鑫源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田国柱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了素有“大蒜之乡”美誉的鲁西南重镇——成武县大田集镇。紧靠镇驻地南侧,有一座规模宏大,恒温库林立,厂房雄伟,车间错落有致的大蒜冷藏保鲜、精加工企业,这就是山东省鑫源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公司宽敞明亮的办公大楼里,我们见到了这位拥有数千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田国柱。

乍一见到田国柱,怎么都不会把他与一个民营企业家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有着山东人特有的质朴与憨厚。他那墩壮的身材、憨厚的表情、质朴的谈吐,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红润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仿佛一个永远不知犯愁的人。然而,生活中的他却是一个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大胆创新、不知疲倦的开拓者。从其“蒜经纪”、“冷库主”、“大老板”、“父母官”等一连串闪光的头衔中,不难看出他创业的历程、不倦的追求和辉煌的业绩。

购销行业的“蒜经纪”

田国柱是个不甘寂寞、不愿固守清贫的开拓者。1981年高中毕业后,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的他,时刻不忘发家致富,有过许多创业的梦想,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先后养过猪、开过饭店、搞过棉花收购、农产品贩运、副食品批发等,其间,有过成功,有过挫折,遭受过失败,起起落落,坎坎坷坷。虽经历了诸多磨难,但他求发展、盼发展的决心没有变,干一番事业的劲头没有减,时刻在积聚力量,寻觅发展的商机。

1987年,大田集镇开始进行大蒜规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了1989年,全镇大蒜面积就达3万多亩。由于面积的迅速增加,购销队伍没有发展起来,出现了严重的产销矛盾,大蒜上市后最贵时不过几分钱每市斤,到了后期就无人问津,全部被群众倒进了沟里,许多群众血本无归。正是这次惨痛的教训,使田国柱看到了从事大蒜购销的潜在商机。他决心投身大蒜购销行业,去拓展一片属于自己的经营空间。

1990年初,他从自己多年的积蓄中拿出10万元,在紧邻东丰公路北侧建起了10间货站式收购摊点。又自费到国内的老蒜区去寻找客商,花费1万余元,历时两个多月,先后到苍山、临沂、金乡和河南的中牟、新郑等地上门联系客户,行程3000多公里。好事多磨,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当年就有河南和省内的10多个客商前来联系,按每市斤2分钱的“劳务费”让其为他们代收大蒜。这一年,仅“劳务费”一项,田国柱就收入了10万多元。初试成功的他,不断联系外地客商,迅速扩大业务范围,此后每年光代收大蒜一项就获利20多万元,成为镇内首屈一指的大蒜代销商。在经营过程中,他慢慢发现,自己忙前忙后,只不过争了一点“小钱”,而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赚去。为什么要让他们主宰自己,自己何不直接与外贸部门签定供销合同,获取更大利润呢?田国柱不是一个空想主义者,他是一个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的人。

1994年,他注册了自己的农产品购销公司,招聘了12名业务人员,购买了一部东风141型货车。一切齐备后,他又一次开始了艰辛的旅程,先后跑青岛、去深圳、上广州、到龙口,找外贸进出口部门联系,洽谈签定大蒜购销合同,当年便签定了5000余吨的大蒜购销合同,一个销售季节下来,他稳稳地赚了60多万元。

“没有不好的生意,只有不好的生意人”。田国柱深谙其理,他经常提醒自己要诚信为本,善待客户。1995年,在为青岛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装货时,由于要货时间紧,装车时又是傍晚,货棚下面堆放的大蒜太乱,装卸工不注意,把直径5公分的大蒜当作直径5.5公分的装了车,因为天黑,监督装车的人员也没有发现,一车30吨的大蒜就这样直接发往青岛港。第二天,田国柱发现后,急忙召集公司全体员工,用自己的车装了30吨5.5公分的大蒜,迅速送往青岛,及时换回了错装的大蒜。本来这一责任不在供货方,应由青岛方面前来监督的人负责,但这一来一往,就使田国柱损失了2000多元。很多大蒜经销商私下里都说田国柱放着赚钱机会不赚,反倒赔钱,真傻!而田国柱则认为,做人要诚实,经商更要守信用,占一时的“小便宜”,将损坏用多少钱也不能买来的信誉,会断送经营前程。正是他这种诚信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吸引了一大批客商。青岛、龙口和济宁等地一些外贸部门纷纷把其作为在大田集镇的唯一大蒜经营代理商,使其年经营大蒜在2万吨以上,获利100余万元,成为大田集镇乃至成武县最大的大蒜经销商,铸就了他的“蒜经纪”霸主地位。在他的带动下,全镇从事大蒜经营的经纪人猛增,每年有300余人设摊收购大蒜,既推动了大蒜的流通,又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催生了一处占地10万平方米全市最大的大蒜批发市场。

储藏保鲜的“冷库主”

田国柱是个不满足现状、不懈追求完美的人。在经营大蒜的领域里,他可以说算得上功成名就,利润可观的佼佼者。然而,这个不安分的商人,他却在寻找着更大的发展机遇。1995年,他在同外地客商闲谈时,得知苍山、临沂等地的大蒜经营者纷纷出资建设恒温库,搞大蒜冷藏保鲜,一年四季都可以经营大蒜,既有出售的主动权,又可抗拒市场的风险,且效益比较高。获取这一信息后,他决定先考察一番,看市场到底如何,前景是否光明。经过到外地实地考察了解和请专家分析论证,坚定了他发展恒温库的决心。

1995年夏,他拿出多年的积蓄150万元,一下子就建起了5门联体恒温库,成为当时大田集镇建设恒温库的第一个“吃蟹人”。恒温库建起后,他从外地高薪聘了保鲜技术人员,小心谨慎地经营,第二年,他以全部恒温库作抵押,从银行贷了100余万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储藏保鲜了2000余吨大蒜,当年便获利100余万元,不到两年的时间,便收回了全部投入。2000年,他乘胜追击,投资800万元,又建起了15门恒温库。目前,他已拥有20门恒温库,年储藏大蒜、蒜薹1万余吨,成为济宁和菏泽两市最大的大蒜保鲜业主。在他的带动下,一些群众纷纷效仿,全镇已建起恒温库200余门,年储大蒜、蒜薹10万余吨,成为名振一方的大蒜冷藏保鲜基地。

逆境与顺境是一对孪生兄弟,往往结伴而来。2002年,田国柱遭受了有生以来的巨大打击。当年,由于国际形势的影响,一些大量进口中国大蒜的国家,纷纷出台抵制政策,拒绝进口中国大蒜,导致当年库存大蒜价格直线下跌。仅此一项,田国柱一下子就赔进去500余万元,几乎血本未归。经受打击后,田国柱更加注重分析市场,了解国际形势,规避市场风险。2003年,当他获得韩国和其他一些进口中国大蒜的国家取消准入制度,他预感到一个大好时机的到来。于是,他决定抓住这多年不遇的时机,把自己恒温库全部自存大蒜,将上年损失弥补回来。一些好朋友了解情况后,纷纷登门劝说:“你别再自存大蒜啦!把你的恒温库租出去,一年的租金也可收入300多万元,就是除去日常开支和税费,你也能净剩150多万,还是稳当点吧。如果你这次再赔进去,恐怕你这辈子都翻不了身啦!”然而,田国柱认为,有机遇就不能错过,否则,将会遗憾终身。他毅然选择了自存大蒜,由于他的信息准确,分析正确,措施果断,当年保鲜大蒜一路上扬,出现了有史以来最高价。这一年,他不但收回了上年的全部损失,反而又赚回了500余万元。在这一赔一赚中,他又发现了问题,看到新的发展机遇,萌生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计划。

民营企业的“大老板”

田国柱是一个永不满足、不知疲倦的人。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像他这样拥有万吨恒温库,年收入都在二三百万元左右,家产逾千万的“富户”,就不要再去冒风险,担惊受怕了,守着摊子过安稳幸福的日子才是明智的选择。然而,田国柱的梦想不是享清福,颐养天年,而是追求卓越,实现自已真正的人生价值。

在恒温库经营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又把目光放在了搞大蒜深加工上。只要心动,就有行动,是他一贯的作风。今年初,他决定借助自身储藏大蒜的优势,依托镇内优惠的政策,上马一处以蒜粒、蒜粉生产为主,集蔬菜脱水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走“自我收购,储藏保鲜,脱水烘干,加工成品”一条龙、多元化发展的路子,让企业早日跻身于国内最为先进的大蒜精加工企业之列。在紧邻其恒温库群的右侧,一下选址55亩,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分两期进行,一期投入2000万元,运转后,再注入资金3000万元上马二期工程。目前,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正在引进安装设备之中,年底可投入运营。田国柱向我们介绍说:“蒜粒、蒜粉一期工程建成投入生产后,日可加工蒜粒、蒜粉50余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创利税近千万元;二期工程上马后,日加工能力将达100吨以上,并可加工其他脱水蔬菜,该项目将成为山东省最大的蒜粒、蒜粉和蔬菜脱水加工企业。”

躬身办事的“父母官”

田国柱是个不愿清闲、甘于奉献的实干家。今年初,在田国柱生意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个艰巨的使命降临到他的身上——被镇党委任命为田集村党支部书记。田集村是个4000多人口的大村,在大田集镇手屈一指,不但人口多、摊子大,而且姓氏杂、人心散,是全镇出了名的“难管村”,多年来村干部走马灯似地频繁更替。镇党委把为该村找个好的“当家人”作为“双强双带”活动的突破口,经过群众、党员推荐,党委认真考核,才把这个重任落在了田国柱的肩上。

田国柱担任田集村党支部书记的消息一传开,村民个个喜笑颜开,而他的亲朋好友却没有喜庆之意。他们纷纷劝说田国柱“你现在都忙不过来了,再挎上个‘大袍袱’,看你的企业怎么发展,弄不好你是赔钱又丢人!”田国柱心里也清楚,亲朋们的这番话是为自己好,但是,他更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党员,如果只顾自己挣钱致富,不就辜负了田集村四千多父老乡亲和镇党委的信任吗?是党员的责任感使他毅然肩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田国柱却是一个不守常规的人,他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了为群众办实事上。田集村是方圆百里闻名的农村大集,近年来,商业街和农贸市场的道路损坏严重,坑坑洼洼,影响了商贸流通,村内群众报怨,赶集的人员埋怨。田国柱决定解决这个难题,重新铺修集贸市场的主要街道。方案好定,资金难寻。为不增加群众负担,田国柱利用在企业界的影响,搞赞助捐款。自己首先从公司拿出10万元,又带着全体村干部一个企业、一个工商户、一个部门的游说拉赞助,历经一个多月,终于筹足了资金。

俗话说:世有三般苦:打铁、筑路、磨豆腐。铺修公路多是在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热浪逼人,一般人难以承受。然而,在田集市场改造的几个月里,他却天天扑在工地上。对每一条街、每一条路、每一条下水道,从规划到设计、施工、监督、验收,他都亲自把关。即使在其大蒜脱水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他都不曾离开半步。在那段时间里,鑫源公司的重大决策等日常事项,几乎都是街道施工现场拍板定案的。一些施工人员曾对他开玩笑地说:“街道施工临时指挥部成都快成了您的公司总部了,您干脆将鑫源公司总经理的牌子挂在指挥部一边,省得您公司的人和外地客商到处问、到处找您啦!”几个月下来,田集村的三条大街焕然一新,而田国柱原本发红的脸,在夏日骄阳的暴晒下,变得更黑了,200多斤的体重一下子瘦掉40多斤。工程结束后,妻子心疼的直掉泪,责怪地说:“你看你,咋这样不注意身体,都成了‘小黑鬼’啦,多难看!”而田国柱却幽默地说:“我这既减了肥,又晒了日光浴,既壮了身体,又美了容,这样的好事上哪里去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田国柱在从成功走向辉煌的时候,仍不忘自已常说的一句话:“人总是要有点精神,我就想多给这个世界创造点财富,让更多的群众都过上好日子。”他成功了,圆了自己从“泥腿子”到“大老板”的梦,成了响誉成武大地的民营企业家。但他没有满足,没有忘记当干部的神圣使命,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他正努力实现着心中另一个更大的愿望,把自己的企业办成全民参与,人人获利的好项目。目前,他申办的千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示范园项目,已被上级批准,确立为山东省绿色农业重点扶持发展项目,租用的1000亩土地已经落实。田国柱满怀信心地向我们描绘了他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示范园:“我要尽快开发,用2—3年时间,把它建成省内知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打造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力争4年后,使全镇绝大多数群众都加盟到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中来,让大田集成为一个闻名全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

付出就有回报,田国柱成功了。鲜花和荣誉充满了他的生活,一顶顶桂冠,一串串荣誉接踵而来。他多次被市县授予“先进个体劳动者”、“纳税先进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优秀民营企业家”和“全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称号。去年,他又当选为成武县政协委员。

在民企如林的今天,也许田国柱的企业名不见经传,但我们相信,只要有他不倦的追求,那么他的鑫源公司一定会在民企之林中独树一帜。让我们共同祝愿田国柱的企业做得更大更强,他的绿色蔬菜之梦早日实现!

【不倦的追求】相关文章:

孜孜不倦造句08-23

求知不倦学识不厌作文08-02

韶华远不悔不倦03-07

追求08-17

追求08-12

追求02-18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体味追求08-10

理解追求08-17

不变的追求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