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区级教研课《唯一的听众》课后反思

区级教研课《唯一的听众》课后反思

时间:2023-02-17 10:36: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区级教研课《唯一的听众》课后反思

  区级教研课《唯一的听众》课后反思
  
  “今天的三节语文教研课,上的非常精彩”,随着10月18日在乐山市通江小学举行的小学高段教学研讨中区教研室主任对三节语文教研课的评价,由我执教的其中一节,《唯一的听众》,历时一个月的准备,在今天也落下了帷幕。虽然,教研室主任对我们赞誉有加,但是,在这一个月的准备之中,从文本解读到试讲,交流修改,可谓是几易其稿,直至最后一些有争议的地方自己始终保留意见,课堂中灵活处理,最终才有了课堂之中的精彩纷呈。真正印证了一句俗语: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个中的艰辛才成就了最终的精彩,这功夫、汗水除了自己,还包括自己的同仁,尤其是我们的组长对自己的悉心指导。不求最好,只求每一次教研课能磨砺自己,让自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心里想着,就零星记录下这堂教研课前后的得与失,以求自己对语文教学有一个别样的理解。
  
  一、细读文本,深入解读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于真情、爱心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故事主要叙述了“我”从一个亲人眼中的音乐白痴,在一位音$2教授善意的谎言下,鼓励我,让我最终成功的故事。这篇文章的叙述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条线索是非常明晰的,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到。而另一条则是老人的语言神态为线索。由于老人对我说的几句话是在善意谎言的背景下,结合老人当时特殊的身份,学生理解起老人的话,揣摩老人的用意就比较难。由于课文是按照作者作为一名当局者的角度,按事情的发展逐渐呈现故事情节的。而自己初读时,站在作者当时的描述的角度去解读文本。也曾出现过理解肤浅的情况:
  
  首先理解老妇人第一次说的几句话,了解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说,她说这几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这个环节应该是文本的难点。关键是老妇人说的几句话没直接表达自己的用意,老妇人说话的用意必须联系上下文,深入研读,设身处地的去想,甚至要通读全文,学生才能真正明白老人的用意。而自己初次解读文本时,对于当时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几句话的,则解读成自己的声音打扰了老人,显的尴尬,再加上自己当时没自信,在这种情况下,老人才对我说了这几句话的。而在课后教研商讨时,组长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联系当时人物的实际情况,应该是我当时因拉琴难听而被老人听到,我感到非常尴尬,难堪的情况下,准备溜走时老人才对我说的这几句话。细细一想,应该是这个理儿。第二个文本解读是老人说的一句话: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对于这个文本的解读,自己当时从老人说自己是聋子的角度,认为老人说这句话只是在鼓励我,她一个聋子愿意当我的听众,那我就应该坚持练习,而忽略了站在一个“音乐学院授”,这个专家的角度去思考:老人说话是在暗地里指导我怎么拉琴的,既要和她一样,用心感受音乐,还要坚持练习。第三个文本解读则是老人第一次说的话:我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对于这个文本,我们起初认为当时因为我没自信,老人说这话就是要通过准备编一个善意的谎言,赞扬我来让我产生信心。而交流时,指导老师提出应该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明明拉的不好,却说拉的好,目的就是要鼓励我。是赞扬还是鼓励?是因自己打扰了老人尴尬没自信还是因自己拉的不好而准备溜走?是仅仅在鼓励我还是在暗地里指导我?这些文本内容的重新解读,让我明白,解读文本不能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应该联系当时的实际情况,包括我的心理,老人的实际想法,透过文字,去体会揣摩老人的用意。此外,为了把人物的真正想法理解透彻,了解人物实际的心理,有时还必须反复的把前后文进行对照,思索,甚至从众多文字描述中去提取一些对理解人物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反复朗读体会,这样,才能真正能入情入境的,全面深刻的理解文本。否则,对文本的理解就非常肤浅。
  
  二、巧设悬念,质疑探究,巧破难点
  
  在最初设计时,我从感受音乐导入,已了解文本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引入本课的主要环节:再从语言和神态中感受人物对我的影响,体会我的那一份感激之情,最后升华文本内涵,写写爱是什么?这个教学流程应该循序渐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美好的心灵体会也是由浅入深,通过读、议、想象、写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悟出人性大爱中的关爱品质。本以为教学环节的完美,就成功了,而忽略了教学的实际对象---学生,他们在理解老人的语言时,尤其是第一次语言时,如果没通读全文,没联系当时人物的心理、环境,学生就不能读懂课文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用意。在进行教研讨论时,我们只注重了老师对文本的理解,而在如何引导上,则未考虑。因此,第一次试讲时,当我抛出老人第一次说的话时,我在简单铺垫“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后,就让学生自读感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很多学生茫然,因为老人的话看似和我寒暄,并没啥特别的意思。在遭遇了尴尬后,我只有唱独角戏,为学生包办了,那效果可想而知。课后研讨时,我就一直在琢磨,学生怎么体会不出来呢?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体会呢?经过讨论,原来是课堂中过高估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缺少学法指导。症结找到之后,随后就设计了一个环节,在了解了人物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后,以抓重点词为线索,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自己聋了?为什么说自己打扰了我?为什么我拉的很难听,却说我拉的非常好?让学生联系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体会。这个质疑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质疑探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朗读感悟,这个教学的难点终于迎刃而解。
  
  三、巧借文本空白,进行情感升华
  
  文章中有多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后的空白,或从侧面或从标点符号、文字背后去呈现,而这些空白,恰是文章人物的情感高潮、美好心灵的集中体现,教学中如果巧妙的运这些空白,进行文字表达,想象训练,那学生对人物的关爱之情感悟的就愈加深刻。如我听到了关于老人真实身份的信息,课文只简单描述了妹妹的表现,而我的表现则只字未提,在设计时,则让学生充分想象我当时的情景,学生由于在这个方面有一定的现实体验,一般都能把作者当时惊讶、震撼、疑惑、感激之情表达出来,顺势引导学生惊讶什么,疑惑什么,感激什么?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再次回顾文本,一个-------(省略号),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是作者内心复杂情感的反应的聚焦!当幻灯片中省略号以独特的六个小圆点的方式渐缓呈现,一曲感人的小提琴背景音乐响起时,学生对老人的良苦用心,“关心人”,“爱护年轻人”的高尚情操,美好心灵体会的愈加深刻!又如,老人平静眼神的背后仿佛会说什么?让学生联系当时我拉琴的实际三个阶段情况,让学生感受当时老人平静眼神背后的意味深长,包含的对我的鼓励,肯定,更高的期待!从而让学生全面理解老人不仅在语言上,行动上给予我帮助,在神态上虽无声,但同样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四、及时评价,给予鼓励
  
  在正式教学时,由于对文本解读到位,对学生学情估计比较好,在加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此,课堂上,当教师激情飞扬时,学生也在质疑探究,朗读感悟上方面潜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与挖掘,但是,面对课堂中学生的精彩表现,当学生为一些同学的精彩发言、课文朗读而自发鼓掌时,老师却没能把握课堂生成的最大亮点,而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鼓励,而一味忙于教学的进度。这不能不说是课堂的最大遗憾。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除了是学生在课堂与文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外,还应该是在学生成功时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鼓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处于这样的课堂之中师生才能互动,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心历的交流,达到共同成长的目标。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我知道,在课堂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教学盲区,不过,最大的收益莫过于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情估计,情感的熏陶,这些都需要我们像课本中的老人暗地指导我一样,“用心去感受”,用我心启迪孩子的心,语文课堂就会有别样的味道。

【区级教研课《唯一的听众》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8-24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7-22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0-26

唯一的听众的教学反思12-05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4-11

人教版《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8-15

唯一的听众08-17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08-23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