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4 16:07: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篇一: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通过期中考试让我对自己近段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有所反思。考试结果反应的主要问题: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一些类型的题目学生没有见过,不知该从何入手,导致得分太低,主要原因:复习不到位,基础知识不扎实。
  
  作为一名新教师,虽然已经教了快三个个月了,但还没有一定的经验,主要有点是课堂气氛很活跃,我比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他们又感觉我是新教师,上课有些松,导致他们上课不能认真学习,只是浮在表面而已,自己的缺点很多,对教材的分析不够,不能bawo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也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离我的期望相差太大。
  
  一、对学生学习引导的反思
  
  初中的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化学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初三的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主动学习化学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化学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可是,我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化学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化学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如果我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化学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好学”的假象,我都是成功的。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比如,教师在讲解“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如果对“配平”讲解的不透彻,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化学反应方程式不能配平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没有提高;还有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近。总之我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即要分层教学。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往往能较好地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我要扬长避短,认真听取陈老师的课,认真备课,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每一堂课,把握好重点与难点,多研究近几年中考试题,研究中考趋向,是自己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
  
  篇二: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完成化学教学的目的和手段,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动手、动脑、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所以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把实验教学放在首位。
  
  中学化学实验相对来说大部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较少。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观察实验和做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是为了进一步掌握已学的知识。做完实验的概括、小结等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以便构成相关知识的网络体系,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实验起的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知识的目的。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力也未得到锻炼和培养。
  
  为了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特别爱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开端。化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就实验教学浅谈几点做法。
  
  一、保证演示实验效果,使实验现象明显。如“科教版第三章氧气的制备分别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分别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现象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
  
  二、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氧气的有关性质,镁燃烧、硫燃烧、锌跟稀硫酸反应、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酸和碱的溶液跟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的作用等比较容易操作的实验,边讲边指导学生实验和观察,并探究实验结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看实验演示“为”亲自实践“,给同学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或在失败中锻炼自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见度,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合理地选择电教媒体可以加强演示实验效果,弥补传统实验演示方法的不足。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实验现象往往只有前面几排学生看清。如:第四单元电解水实验中气体的检验因气体是微量的,检验不易观察,但改用投影实验,现象就清晰直观地展现于屏幕上,便于全体学生观察,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还有些实验比较危险,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不易演示,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幻灯片将某些实验内容进行比较和归纳。如:列表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验证方法、性质及其用途,使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掌握,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
  
  四、设计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其实化学实验的具有趣味性的例子很多,像根据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利用蛋壳和漏试管等器材设计实验,制取二氧化碳;一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到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分析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又如在铁盘上涂上少量蜡油,中间插上一只浸满油绵线,将装置平稳浮在水面上,并点燃棉线,过一会儿,向水里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水温急剧下降,将蜡油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来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只要仔细琢磨研究,就会发现趣味化学存在我们的身边。上实验课时学生往往积极性都是很高的,说明学生还是喜欢实验这个实践活动。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提高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意义重大。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学符合当前提倡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这门科学精神动力的需要,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五、适当增设一部分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今后继续学习提供能力基础。教学中,我安排的设计性实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我也比较注重实验教学,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于化学学习过程中,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好,我们做老师的,能做的就是把我们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都教会给学生,同时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条件及环境传授给学生予无限的知识技能与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我一个年轻教师的浅显的认识,如有不妥之处,批评指正。
  
  篇三: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
  
  通过几个月的新课改实践,我们有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九年级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  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同时,在学习元素概念之前,又出现了单质、化合物。我们许多教师在元素的概念教学之后再重新系统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物质的性质中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学生难以理解,因为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到茫然,我觉得可以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后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教学。教材淡化概念教学意图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多。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3.实验条件影响化学教学  “活动与探究”较多,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没有分开,许多实验现象,结论应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我们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都较差。有的实验缺药品,仪器、还有许多学校没有实验室。上好一节化学课很困难,我们有的教师只有因陋就简,仪器用生活中的用品代替,没有实验室就把实验搬到教室里去做,(www.fwsir.com)有的实验操作困难,如粉尘爆炸实验,现象不明显;加热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若用医院消毒的双氧水,带火星的木条就不会复燃,究其原因是过氧化氢浓度低了或气体含水太多。教材40页的探究实验所选红砖颜色要红,并要研得很细效果才明显。学生实验能力比较低,活动时间不易控制,“活动与探究”课常常不能按时完成。
  
  4.习题和教辅与教材要求不完全一致  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中有的化学反应在前面从来没有出现过,(如锌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否应该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在学生刚开始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在习题中出现不会写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让学生根据该反应计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许多教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只好教给学生,不知是否恰当。教辅资料与教材也不完全一致,有的照搬过去的习题,有的难度过大。
  
  5.有些课堂华而不实 教师把新课程要求的师生对话,庸俗化为一般的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很活跃,实质上是利用提问的方式给学生“灌”;有的教师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了“满堂问”,如“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很好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能力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地表扬,这样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为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以及过程都没有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又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教师在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是一个仲裁者,教师只是按照事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是点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
  
  从以上可以知道,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发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实现“双发展”。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反思06-06

化学教学反思01-08

化学教育教学反思03-29

化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04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08-01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8-20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03-27

《铁的性质》化学教学反思04-17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04-01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