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不等式教学反思

不等式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4 22:14: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不等式教学反思

  篇一:不等式教学反思
  
  不等式一章,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把握好教学很关键,我经过教学反思见下。
  
  1、教学“不等式组的解集”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求出解集,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也是最适用的方法。用“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取不了”求解不等式,我认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两者皆用。
  
  2、加强对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学,体现课程标准中:对重要的概念和数学思想呈螺旋上升的原则。教学中,一方面加强训练,锻炼学生的自我解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纠错”题型的练习和学生的相互学习、剖析逐步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3、把握教学目标,防止在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出过高的要求,重点加强文字与符号的联系,利用题目中含有不等语言的语句找出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答问题,注意与利用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区别(不等语言),防止学生应用方程解答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4、本节课 课堂容量(安排的例题的题量太多)偏大,而且在思维上也有比较特殊的地方,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的时间不够,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因此今后在课时的安排上要尽可能的安排更多的课时,以减少每一节课的课堂容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的效果。同时还要重视思考题的作用,因为班上有一部分同学体现出基础比较扎实,而且对数学也比较有兴趣,出一些比较难的思考题,能够让这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能有所提高。
  
  5.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对象客观题这样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用特殊方法解题的思维还不够,他们总是担心会出问题,特别是选择题缺乏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因为选择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题型,它的特殊性在于这类题目的答案是已知的,有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根本就不看题目中的四个选择答案,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对于选择题来讲能把四个答案选项分析清楚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是很有好处的。但本节课中出现的解客观题的一些特殊的方法在解与不等式有关的题目时特别的有效,但是如果不等式的问题中出现了分类讨论的情况,特殊的方法就有它的局限性,这时就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处理了。问题中出现了分类讨论的题目一般来讲都是比较难的题目,教学上我的处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这类问题就具体跟学生讲解,在学期末的复习时候再跟学生总结。因此要求学生在使用特殊方法教育。
  
  篇二:不等式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讲的是,《数学证明、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第2节,综合法、分析法教学。这是第一次公开教学,课前做了详细的备课,所以上课还是充满信心、精神愉快的。这堂课在设计上我突出了几个方面。
  
  第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在教学上我首先给出了基本不等式,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数学证明的重要性,理解数学证明的本质。
  
  第二,对于基本不等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这个证明过程我先是留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证明过程并可以与同学们交流,最后让每个学生都写出这个证明过程。个别学生上黑板完成。
  
  第三,对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在这里许多学生用的就是综合法,老师及时给与补充说明,由此给出综合法的定义
  
  第四,对例题的安排我采用课本上的例题,共三道,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每个例题里先找基本型再解题,并且在每道例题的后面都加入了一个思考,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总结规律和方法,(www.fwsir.com)做到讲一道例题就让他们会做这一类型的题。
  
  第五,关于分析法的教学我采用另一种处理办法,就是先给出例题,研究、探究证明的思路,寻找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的实质,这个可由师生共同完成。最后让学生练习,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第六,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是这堂课的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学会做题、能独立的完成数学问题的证明、有利于学生解题是这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完成数学问题的证明,并且通过思考总结出方法,逐步形成解题经验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从课堂练习和作业反馈上看,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我认为在课堂组织上我还需加强,通过这堂课让我学会了很多,也提升了许多,以后的路还很长。
  
  篇三:不等式教学反思
  
  数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我在教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暴露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要经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再现从困境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通过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等方法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会缜密。
  
  二、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系统性、逻辑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本身的知识间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学应从较好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抓住逻辑推理的新起点。这样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联系起来。新的知识一经建立,便会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成新的知识系统。
  
  教育学家说过" 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应该是我们日常教学永恒不变的追求。

【不等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不等式》教学反思04-22

不等式的教学反思01-22

不等式教学反思03-26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05-18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03-17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2篇03-27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反思04-18

(荐)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07-10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4篇01-2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4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