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观《小城之春》有感

观《小城之春》有感

时间:2023-10-11 09:51:55 晓凤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小城之春》有感(通用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小城之春》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小城之春》有感 1

  初看《小城之春》,便为它开篇忧郁感伤的氛围而困惑。看完整部片子后,初步了解它讲述的是一个复杂而无奈的四人纠缠的爱情故事,而从中,我发现了人性中有关于道德的善和美。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城里,小城不象农村偏僻闭塞,也不如大都市繁荣开放,但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着独特的人和事物,譬如影片中熬过八年战乱的小城,更是别具一番风味。故事里,软弱善良的戴礼言与抑郁苦闷的周玉纹夫妻生活平淡无味,但章志忱的到来,使这一家的生活不再平静。章志忱与周玉纹旧情复燃,青春年少的戴秀也喜欢上了举止大方优雅的章志忱,他们,最终何去何从?

  先让我们来说说戴礼言吧!其实,他也是一个不幸的人,软弱却善良。炮火毁掉了他的很多房子,也似乎毁掉了他的自信心。他长期抱病,终日郁郁寡欢,在对过去的荣华难以忘怀之时,又对家道中落无可奈何。周玉纹曾说过,"我没有勇气死,他好象没有勇气活了。"他总是喜欢到花园里去,一个人躲起来叫人找不着。他曾悲观地对仆人老黄说:"我的身体跟这房子一样,坏得不能收拾。"

  但是,虽然他对生活以及对自己的婚姻悲观失望,时而脾气变幻莫测,终究无法抹去他本性善良的事实。对于自己的家园,他是热爱的;对于自己的妻子,他是深感愧疚的。"玉纹她对我太好。"他曾对好友章志忱说道。甚至,他还真诚地想过、说过,如果玉纹嫁的不是他,而是章志忱,那该多好啊!正如他也曾对妻子说过:"如果我死了就好了,或者早点死……"是的,他还曾试图自杀过,他始终觉得亏欠了妻子。这些,难道不足以体现出他的'善,展现出人性中的美的品德吗?我想,如果没有那些不幸的遭遇,那么他和妻子的夫妻生活也应是和睦美满的。

  作为戴礼言的妻子,周玉纹实际上也是挺无辜的一个女人。与昔日恋人错失后,她嫁了戴礼言。就在她准备全心全意和戴礼言好好过日子的时候,却横生变故,戴礼言抱病在身,夫妻二人的关系慢慢陷入僵局。于是,她变得沉默,对很多事情似乎都失去了热情。"现在她对谁也没有一个笑容。"这是戴礼言的话。在那令人窒息的环境里,买菜、服侍戴礼言成为她公式化的生活。只有每天买完菜后到城墙上走一遭,会让她的心稍稍放轻松些。

  然而,他来了!章志忱的到来,让她死水般的心湖泛起了阵阵涟漪,她似乎要活过来了。她渴望与章志忱见面,她会常常去找他。在她与章志忱喝酒划拳的过程中,戴礼言发现,她是那么地开心,那么地有活力,完全找不到往日的那般死气沉沉。她渴望爱情,追求幸福,不愿意再得过且过地过下去。其实,这也是完全正当的,但是,作为戴礼言的妻子,她终究放不下她应负的道德感与责任感。在戴礼言自杀,情况危急之时,她惶恐、后悔、自责,趴在戴礼言身上抽泣,对于自己的丈夫,还是有感情的。最后,她没有坚持要追随章志忱离去,她的善良让她做不到抛弃戴礼言。这些善良的品质,不是也值得肯定么?

  说到章志忱,他是一个忠诚善良的人。他不仅是玉纹的昔日恋人,还是礼言的好友,处在恋情与友情的交叉路口上,他也曾徘徊,他不想伤害任何一方。在情与理的冲突中,他倍感为难与痛苦。然而,章志忱是善良的,他的道德,他的修养,不允许他做出一些对不起朋友的事来。剧中,他的出现,就象给戴礼言一家平静的生活投下一颗石子。对于戴礼言,他毫不保留自己与其相碰面的兴奋之情,认真仔细为他看病,安慰并鼓励他,"病有得治。"他还偷偷把戴礼言常服的安眠药换成了维生素,嘱咐玉纹让戴礼言多晒太阳,叮嘱她不要把戴礼言心脏有毛病一事告知他,让他安心静养。面对周玉纹,章志忱能做的就是开导她,并默默地祝福他们。他的善良,人性中的这种美,也是值得赞扬的吧?

  还有,戴秀这样一个活泼可爱、积极乐观的青春少女,也是值得一提的。和她的哥哥戴礼言不一样,她整天蹦蹦跳跳的,也会为自己弄好的一棵小盆栽而开心不已。周玉纹常常喜欢到她的屋子里去绣花,因为她觉得,"在这屋子里,阳光似乎也特别好些。"戴秀就是这样的善良可爱,就象一个小太阳。此外,老黄这个忠厚老实的仆人,也是让人颇有好感的,他善良而纯朴,且任劳任怨。

  这部影片只把镜头投向了一个家庭,但它却有广泛的代表性。这个故事只有五个人物,但他们无不展现出人性中的善和美。正是这人格道德的美,正是他们的善良,避免了一场纠纷,小城的春天来了,他们的和暖春天也来了。剧末,戴礼言和周玉纹一起在城墙上目送章志忱离开。当一切归于平静,新的生活自有新的希望。

  虽然《小城之春》没有象沈从文的《边城》一样,那么充分地展现出小城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但它表现了小城中的善与美,是值得我们去慢慢欣赏的。

  观《小城之春》有感 2

  有些花开是为了谢的,有些水来是为了走的,有些人是注定要与之相望天涯的。若再遇见他已是历经沧桑之后,那么能做的也只是一声叹息。这小城的春天格外得寒冷。

  他与她本是恋人,却因战争天各一方,他说,跟我走吧。她说,我随便你。他便以为她是犹豫的,其实那句话的真正意思是:我跟你走,天涯海角,碧落黄泉,我生死相随。然后,他就一个人走了。经年以后,他们再次相遇,她却已经成为别人的妻,而这个“别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挚友。命运真是爱捉弄人,原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了,却在此时此刻以这样的身份重逢。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只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这时与他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她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她对此几乎无力承受。来来回回,聚聚散散,分分合合,最后,他虽是回到了这里,却再也没有机会了···再也没有机会牵她的手了。她反反复复地念叨着:你为什么来?你何必来?叫我怎么见你?彼时,她的丈夫身患重病,还有正念着书的才十六岁的小姑,她如何放得下?

  同样,他也放不下旧日的深情,于是,她决定去见他,以一个女主人的身份。月亮升得高高的,微微有点风。她跟他说着不相干的话,终于,他先沉不住气,待重拾旧情,她却逃走了——她不能对不起丈夫。第二天一早,他撒了个谎,约她城头相见。她去了,不管理由是什么,她还是去了。她说对不起,是我没有等你,现在一切都变了,再也回不去了。他却不肯,要带她走。爱情如果有遗憾,绝不是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而遗憾。真正的遗憾是遇见了对的人,却发现自己已无力拥有也无法拥有。她虽然拒绝了,但内心却起了波澜。让人意外的是,她的小姑竟也喜欢上了这个浪子,而老管家有意无意的影射也让这无绪的`感情更加扑朔迷离。某天四人在小城漫无目的的走着,无甚殊景可赏,倒也丝毫不影响四人各怀心思的冥想,然而这一江春水却是给风吹皱了。

  换她撒谎邀他去城头。两人的感情又更深了一层,矛盾也更深。她心意摇摆,愈加迷恋这种甜蜜,晚上再去找他,他却退缩了。玻璃碎了,心也跟着碎了。他说:除非我走。她说:除非他死。意识到自己想法的可怕,她急忙捂住了嘴。矛盾而深情的表白,纠缠在旧爱和新欢中的女人,想要不顾一切得比翼双飞去,最终却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发乎情,止乎礼。他走了,依旧是那个不羁的浪迹天涯的人,她重做回她的家庭主妇,守着应该守护的人,带着隐秘的爱情终老。她在城头上目送着他远去,身旁,是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隐忍的,包容的,也是通透的,他不可能对自己的妻子与好友的不寻常无所察觉,却一直不动声色任其发展,大概他笃定两人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吧。但不管怎样,他赌赢了。

  影片是压抑的,自始自终笼罩着淡淡的哀伤。那种求不得,不得求的挣扎让人忍不住跟着颤抖。这部片子打动世人良久,我想正是因为它在缭乱无主的精神时代提出了思想道德观念的回归:责任。那些在婚恋中曾经移步走出又悄然回归的人,如同小城的春天,来过,又走了,所有的欢乐和悲伤都留有一处美好可供珍藏,一生一世。

  观《小城之春》有感 3

  在电影“小城之春”的结尾,女主人公站在山坡上向远处遥望,在她身后,群山披上了绿装,看上去好不壮观。我不禁想起了刚刚走过的这个春天。同样是小城,在我们这里,却看不到壮丽的景观。有的,只是些细碎而可爱的“故事”焰火的气息还没有消尽,一场蒙蒙胧胧的春雨,唤醒了那还在睡梦中的小生灵。楼下小草坪上的小草率先探出了头,懒洋洋的,好象不大情愿。紧接着,丁香也抽出了嫩绿的新枝。很快,这个城市便被绿色覆盖,深绿、浅绿交织在一起,层层叠叠,让人想起“春闹枝头绿意新”的句子。迎春花最耐不住寂寞,叶子还未长大,花苞已满枝头,远远看去黄黄绿绿一大片。学校对面的那棵不起眼的小树,一夜间竟绽出无数多小花,让人好不惊喜。那粉色的小花堆成一个个小绣球,估计要选个好日子抛出去,不知哪位才子会接住?

  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冬季里那死气沉沉的气氛一去不复返了!南归的小鸟用尖尖的小嘴蘸着青草上的露珠,不时地兴奋的对同伴一番耳语,那声音清脆悠扬,仿佛是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吹起一支竹笛曲。在阳光明媚的.清晨,飘在你的耳畔,拨弄着你的心弦,此时你即使有万般烦恼,也被忘得无影无踪了。就连蝴蝶也来凑热闹,它们在碧绿的小径上翩翩起舞,轻盈的落在娇嫩的花苞上,印下淡淡的蝴蝶吻,轻轻讲述着来自蝴蝶王国的故事……

  天空湛蓝湛蓝的,蓝得人们的心也要随着起飞,而那一个个花花绿绿的风筝,把天空装点得那样喜庆繁华,那样充满生命的活力;刚刚开化的白河上,一条条小船把河面剪出一道道涟漪;高大的杨树上落下许多“毛毛虫”戏耍的孩子们把它们一一收集起来,虔诚的等待传说中那只彩蝶的诞生……

  小城的春天呵!你像一首绮丽的小诗,带给这个世界多少快乐!

  观《小城之春》有感 4

  在我的潜意识里,长镜头似乎总是冗长乏味的。巴赞曾说“长镜头是现实的渐近线”于是,看那些运用长镜头的大师们的影片时总觉得在看客观现实状况,常常昏昏欲睡。而《小城之春》却让我真正见识了长镜头的魅力。这部影片中长镜头的运用,既有受西方影响的元素,又有着中国特有的美学特色。下面,我就《小城之春》的长镜头进行一些分析。

  《小城之春》是一幅水墨画是一种园林艺术,有着典雅的形象感。在影片开场三分钟左右的时候,出现老黄给礼言送围巾的长镜头。首先,摄影机往右面移动,画面上出现残垣断壁,老黄人画后镜头停顿了一下,然后随着老黄继续向右移动,残破的墙一点一点暴露在观众视线中。接着老黄从残破的花园门走人时,镜头一边前推一边左移由墙上被炸开的颓圮的洞进人画面内容增加出现了坐在断壁残垣上的礼言,礼言的身旁是凄凉的杂草地和同样破旧不堪的屋子。在这一个镜头中,摄影机缓缓地摇过来摇过去又摇过来,镜头缓缓地推进,每一次运动都会让观众看到不同的内容。镜头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内涵,带给观影者一种流动的美感,似乎是在看一幅古老的中国水墨画,随着卷轴的拉开新的内容缓缓地展现在观者眼前。镜头从墙上破旧的洞推进去的时候很明显给人一种xx园林式的视觉感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本以为镜头推到墙面便是这个画面的总结结果镜头继续推,一直进入到花园里面。虽然镜头是一气呵成中间没有阻断,但是在观众看来好像又展现出了另外一幅画面。这就像是xx的园林,本以为走到了尽头,却又会发现一个小窗或者是回廊,让人回味无穷。

  《小城之春》有平静的海面,也有平静下涌动的暗流,有着优雅的镜头运动感。“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赛过玛瑞娅……”长镜头在妹妹戴秀的歌声中静止或者移动,四个人物在狭小的空间里不同的表现向观众展现出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玉纹为礼言拿药倒水,镜头随着她移动,她把药递给礼言。礼言看着玉纹。镜头摇过去,志忱看着玉纹,妹妹站在志忱身边,提醒他听自己唱歌。镜头又缓缓移动,礼言入画,再跟着礼言一起摇过去,他拍拍志忱的肩膀。镜头随着玉纹摇开其他三人,玉纹为礼言铺床。又摇过来,抛开了玉纹,妹妹唱完歌后礼言和志忱鼓掌说好。这个长达一分半钟的长镜头是平和的,而四个人又都是在维持着这种平和。玉纹为礼言做着一个妻子应当做的事情,眼睛一直不看曾是自己恋人的志忱,只是很平静地递药、铺床。志忱作为客人,听着妹妹唱歌,时不时地拍几下手表示自己认为妹妹唱得很好,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听进去,他反坐在椅子上,看着玉纹。妹妹是喜欢志忱的,她唱歌为志忱听,看到他心不在焉便提醒他。礼言作为主人,过来拍拍志忱的肩,因为和志忱好久没有这样在一起,因为志忱给这个家带来了活力,因为志忱和玉纹之间总也说不清的关系。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不平静的他们的情绪都在波动但都没有什么动作,就像普通的饭后谈天、轻松而惬意。费穆平静的长镜头不动声色地向观众叙述着四个人的故事,却又在这种红缓的移动中把人物心底的波澜都衬托了出来。这个表面上平和安乐的镜头下面、内中蕴涵着情绪的波动·情感的暗流在静静的海洋下面汇聚,带给观众无形的张力。

  《小城之春》寄寓着“发乎情乎礼”的中国传统学理念。这部影片的画面流露着诗一般的清雅和悠远剪辑也张扬着诗的韵律和节奏,而它的长镜头也是如此。玉纹爱着志忱志忱也爱着玉纹。但是现在玉纹是礼言的妻子,志忱是礼言的朋友、客人。吃过饭两个人一起到了城墙。与平常电影中表现情感的方式不同,费穆没有用大量的近景或者是特写他依旧使用长镜头来表现两人的情绪。画面中志忱顺手拔了一些草镜头摇到左边玉纹依靠在残破的墙上。破败空虚的城墙反映了他们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两个人并排走着,志忱挽着玉纹的臂,摄影机跟着他们往前移动,不去破坏画面的连续性。两个人谁都没有说话,镜头干净而安静。志忱捡起一块石头,把它抛出去。玉纹站住脚步,向志忱伸出手。志忱拉住玉纹,似乎想一把抱着她。摄影机在两个人后面静止住,没有向前推,也没有给玉纹或者志忱特写镜头,它只是静止在那里,沉默地在两个人身后。志忱的冲动在一瞬间结束,他和玉纹安安静静地并排一起又继续向前走。在热切的感情和道德伦理之间,玉纹和志忱不得不把持好其中的分寸,彼此相爱的恋人在一起也只能克制住自己内心的悸动。两个人的背影在狭长的小路上越走越远,镜头没有切换,而是保持着不间断。在这种平和克制的镜头中,感情的丰富却被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画面里内容是“发乎情”,而这长镜头是恰到好处地“止乎礼”。

  在我印象里,长镜头总是一个景别地贯穿下来,很明显地给人一种纯然客观的感受。而《小城之春》的长镜头则不然,人物出画人画,摄影机或推拉或摇移,机器的运动配合着画面叙事的需要,景别随故事的发展而变化,有着自身的韵味。就像是前面我们所说的,张扬着诗的韵律和节奏”。还是妹妹唱歌给志忱听的那段长镜头,虽然费穆使用的基本上是一个固定的机位,但是由于礼言和玉纹的走动,也给画面带来了流动的感觉,出现了景别的变化。这个镜头是由“全一中一全一中一中一全”组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正是由于这些变化,费穆的长镜头不再是仅仅单纯地记录客观事实了,它也有着自己的感情,渲染了整部影片的情绪。

  《小城之春》的'长镜头舒缓流畅,富有中国特有的东方美学意味,生动而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用平缓的镜头诉说着人物的情感波动。它具有的艺术价值为人们所公认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篇影评从《小城之春》的长镜头运用入手,以镜头的画面感、运动感和含蓄美学为切入点,分析了这部中国电影史上独具特色的电影,显然是有独特心得的。作者对电影技术的分析,不是干巴巴的镜头分析,而是以形象化代替抽象化。这种电影技术分析的思路,也值得大家借鉴。

  电影形式分析的难度通常比较大,这种难度表现在,我们对电影的认识,能否突破我们通常对电影理论的理解,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歌德说过:“理论总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他的意思是说,理论的抽象永远没有具体的生活所呈现出来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篇影评揭示了长镜头理论和电影《小城之春》的艺术美的特点。影评从“长镜头理论本身与中国传统美”的结合这一论点出发,论证自己的观点,论据扎实,论证有力,观点鲜明。

  长镜头电影理论在西方的诞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它反对电影蒙太奇的主观性,力图恢复西方文艺思想中的“模仿论”。在对所谓客观性的追求中,其实蕴涵着西方人独特的文艺真实观,特别是科学思维的存在。例如,巴赞曾说:“长镜头是现实的渐近线”。而费穆对长镜头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发展了电影典型环境的写意和象征的特点,将镜头延续所产生的客观真实,变成了一种具有陌生化美学特征的中国式意境从而将长镜头的客观性发展为一种新的主观性浪漫感受。这无疑是对长镜头理论的发展,而场面调度的巧妙运用,则是更强化了这一手法的“中国特色”。

  观《小城之春》有感 5

  70多年前一个叫费穆的导演用了五位演员(石羽、李纬、韦伟、张鸿眉、崔超明),用90分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抗战胜利后江南农村的爱情故事,今天再来看这部慢悠悠的模糊不清的黑白影片是否还值得?我不是影迷,也不是历史研究者,假如不是宅在家里有了大块的时间,假如我不把电影作为上课,我绝不会去看,因为每天分分秒秒的微信就够你扫描半天,买来的一大摞书里还等着你去读。也许正因为有时间又有了好奇的心情,不妨去张望一下。

  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这部影片就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结局也是这样。一位离家参加了抗战八年的国民党军医章志忱,春天抽空从上海专程回江南老乡看望他最要好的中学同学戴礼言,见面才晓得他早已结婚,而妻子周玉纹竟然是他青梅竹马的邻居。同学戴礼言八年没见面,劝他在自己家里多住上几天,多聊聊外面的情况。妻子周玉纹见到自己的初恋,旧情复燃。其中还有深层次原因,他们虽然结婚六年,爱人戴礼言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每天靠喝中药度日子,已经分居两年多了。戴礼言的妹妹戴秀正上着初中,16岁情窦初开,看中了当医生章志忱,一个从上海来的哥哥的老同学。戴礼言看出妹妹对章有意思,建议妻子问问他愿不愿意娶她。妻子借口妹妹还小,过两年再谈也不晚,其实心里一百个不愿意。期间两位初恋在小房一次一次的幽会,在旧城墙边一次一次的散步,爱情愈来愈烈,犹如干柴马上点着。周玉纹吐露心声,要么章回上海,要么戴死(她说出口,突然奇怪自己从来没有这个念头,怎么就脱口而出)。章志忱突然抱起了周玉纹,故事往哪里发展,时刻揪着观众的.心。第二天,戴礼言突发心脏病死了过去,老黄(多年侍候少爷的佣人)急忙把医生章志忱叫过来,打了强心针后终于死而复生。妻子哭得死去活来,她终于发现心中还是有丈夫。章志忱毅然决然回上海了,妻子陪着丈夫,送到城墙边。影片结束了!

  情欲与礼教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按照今天开放的观念,女人活守寡是多么的不人道,男人不敢把自己心爱的女人娶到手又多么的虚伪。但从另一面,男生章志忱面对是多年以前自己最要好无话不说的老同学,一个“从没有伤害过他的”人;女生周玉纹的面对的是结婚八年的丈夫,“一日夫妻百日恩的”人。

  照今天的眼光,也许只能用“情人”来解决问题,而无数部西方经典小说描述的不都是感人肺腑的“情人”的故事。这样看来,情人就是在爱情遇到难题时没办法的办法,情人就是在主客观上有这样的需要时产生的产物,而“发乎情,止乎礼义”曾经是中国最认可的演绎了,因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道德传承!

【观《小城之春》有感】相关文章:

校园之春作文03-14

小城故事作文05-27

美丽的小城作文06-21

小城优秀作文03-07

小城故事作文06-05

海滨小城教学反思01-21

语文海滨小城教案(通用10篇)11-10

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07-20

观《星空》有感02-25

观《夺冠》有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