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时间:2022-08-18 23:15: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一)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李雅男

  早在小学时,我就接触过恰同学少年这部作品。只是当时不懂何为恰同学少年。后来读到毛泽东那首回忆青年革命斗争的《沁园春·长沙》才明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对国家命运的感慨,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今年,大学的的我再一次翻开《恰同学少年》。书中主人公也正值青年。隔着书页,少年们对苍茫大地的追问,穿越岁月的尘埃,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从橘子洲头呼啸而来抵达我们的心房。100年前的峥嵘岁月穿越时空呈现在眼前,不禁让人热血沸腾,唤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与斗志,唤醒了我对人生的目标与希望。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壮志;什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而书中所描述的毛泽东的青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年的担当。在那样一个军阀猖獗,新思想与旧思想不断碰撞的年代,怎样救国,怎样救民,这一切都在少年毛泽东的脑海里回荡:"我现在还找不到,但将来一定会找到!"

  而在担当的背后,更需要自身的完善。青年毛泽东勤奋学习,积极交流,关注国事。不仅博览群书,还积极锻炼磨练意志。冷水浴,长途步行,游泳是他的必修课。为了粉碎"东亚病夫"这个称号,他还在学校里组建了志愿军。书中有一幕让人印象颇深。一支溃败的反动军阀部队想占领长沙城。吓得老百姓们四处逃散。就在这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一支一二百人的学生军挺身而出,在油桶里放鞭炮虚张声势,逼得反动军阀心虚不得不派人来谈判。毛泽东、萧子升和蔡和森亲自前往,沉着勇敢地应对了敌军的质疑,让敌人缴械投降。他们的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让人钦佩不已。

  上一辈革命烈士恰与我们同为学生,同为少年,他们有他们的使命,我们同样有我们的责任,社会主义的大旗我们仍要继承,而且要走的更坚定,谁让我们恰同学少年!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二)

  郭丽娜

  恰同学少年,我们拥有的是一段刚刚拉开序幕的热血青春。

  ——题记

  《恰同学少年》是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的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的一部小说,描绘了1913~1918年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有志青年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书中所描绘的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求学到立志、从读书到做人,不同于我们90后的精神风貌与青春活力的那些青年是这部作品的主体,沿着他们的成长轨迹,我们一步步深入了解希望萌芽的社会,和我们同龄的他或她正在做什么。恰同学少年时,青春在这开始绽放。

  修身立志 求学之本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第一师范的校歌似乎还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

  第一师范作为一所在乱世扎根的学校,它为一众有志学子提供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一个安静的场所。青年们奋发图强,修学储能,在读书,求学的道路中不段求索,探寻人生的方向,实现人生的价值。然而现在生于治世的我们往往没有这种求知欲,我们甚至都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考大学?或许有人说"我是为了将來找到好工作""为了让父母高兴""为了…"然而大多数人会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呀,读书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而我们却忘却了这个习惯的初心。我们不愿相信读书无用论的言论,然而我们也摆脱不了心中的迷茫。而书中的青年毛泽东也曾面临同样的困惑,入学第一天他就向孔校长提出了他的疑惑,孔教授说"经世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之力,为民族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同样在杨昌济上的第一堂课课上他也提出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的第一道坎。或许我还不够理解孔校长所说的经世致用,但作为同学少年,我们应该明白不论跨越多少时光,修身立志始终是我们求学的出发点。

  不拒一格 修学储能

  当毛泽东带着对"tex"的疑惑询问督学时,老师在解答后却对祂关心时事的做法大为不满,认为学生就要关心"学习",与书本无关的事情知之何益时;当军阀混战后新校长张干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要求全校师生一切为了分数时;当一切教育轨迹偏向教条化时,求学的少年走进了迷雾,对于毛泽东来说数理化科目很差,甚至都了不及格的边缘,而以成绩择优的制度更加阻碍了他的求学之路。今天的我们同样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是死守制度以成绩定优劣,还是不拘于形式,博学强知。如书中毛泽东所说"如果光注重书本知识,而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那么知识也就成了死知识,学问也成了伪学问".而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多元的信息知识网络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求学的之路并不唯一,修学方式也并非只有一种,(www.fwsir.com)且从毛泽东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从开始的广泛学习,积极交流,开阔视野,关注国事,至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再到后来的第一次革命活动,都是提高自己,完善自我的修学储能的过程。我相信毛泽东这种对知识的求取、对新生活的探索方式同样适用于90后的我们。社团活动,兴趣交流会,等等都能成为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据于形式,不困于教条,用适合我们的方式博采众长,修学储能。

  青春年少 佳人才子

  除了那属于青年的热血之外,书中就给我最深印象的便是那同学少年间的友情与爱情了。书中最好的一对朋友便数毛泽东与蔡和森了,他们相识于一师, 虽性格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却因同样的理想而成为挚友,一起登岳麓山,一起玩橘子洲,一起到湘江游泳,一起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同学年少的他们忧国忧民,指说江山社稷大事。年少的爱情是懵懂的却是美好,因为巧合而相识,因为好奇而相知,向警予开朗活泼,蔡和森沉稳内敛性格的互补让他们的爱情走得更远。而相比于向蔡的爱情,陶斯咏的爱情更让人惋惜,喜欢上了一个有理想,有报负的少年, 而他的心理指向始终对准的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责任,根本装不下只有两个人的温情和浪漫 ,这注定让这份感情不能归于幸福与平淡。同样的追求,同样的热血,让他们相聚,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不论是爱情还是友情,终归成为人生的一部分,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珍视,不留遗憾。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小说读完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同样做为少年,我们更应该思考今日的我们该如何满怀一腔热血,确立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毛泽东用毕生的努力缔造了新中国,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时空之间的两代人通过书籍对望,承载着上一辈人心血的求索,自强,奋斗精神充斥每一位读者的的心,青春不曾逝去,未来才刚拉开了帷幕,恰同学少年。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 后记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三)

  夜读《恰同学少年》

  柳燕梅

  夜晚甚是宁静,捧来一本《恰同学少年》,在图书馆靠窗的书桌上,细细品读开来。书中的语句总能让我找到灵魂的共鸣,让我的精神充满力量。

  《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1913~1918)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充分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寻找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主任的抱负和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指尖处,一段让我回味的话映入眼帘:"今后,回想起你在一师的生活时,你能毫无遗憾地对自己说,我这五年真正用在了读书上,真正学到了该学的东西,我没有虚度光阴。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你在五年师范生活的成功,就是第一师范教育的成功。"读完这一段时,我的内心其实是恐惧的,四年的法学生活,我没有遗憾了吗?

  或许在学习之外,还把时间花在了社团以及各种活动上。"有得有失是我们的大学,无怨无悔是我们的青春".不管是学习还是社团,它们都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知识,充实着我们的大学时光。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现在更应该好好抓住剩余不多的大学时光,充实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为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爱不释手,细嚼文字。遇上一段话:"做出人生的选择也许艰难,但是承受一个选择所带来的终生的压力与代价,才是你今后真正要面对的现实。所以当你打算做出选择的时候,我希望你认真地问自己一句:我,真的做好付出一切的准备了吗?"

  同样处于大学时期的我们,也会经常忽略选择所带来的代价。当你选择司法考试时,你愿意付出时间去复习吗?当你选择考公务员时,你愿意承受体制内的安定吗?或许有的时候我们做出的选择并非出于本意,只是在当时的环境中随波逐流而已。从今以后做出选择时,是否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真的做好付出一切的准备了吗?

  忽而传来广播:"图书馆每晚将于九点五十分停止办理图书借阅手续,请需要办理图书借阅手续的同学尽快……"我轻轻地合上书本,把它放到书篮里,迈着脚步走出了图书馆,黑夜漫漫,而心却变亮了。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相关文章: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08-24

《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04-10

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11-05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08-25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09-02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07-24

恰同学少年的读后感05-30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05-29

《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4篇06-24

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10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