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政治学习>“红旗渠”红色教育之旅有感

“红旗渠”红色教育之旅有感

时间:2022-07-27 19:27:39 政治学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红旗渠”红色教育之旅有感

  “红旗渠”红色教育之旅有感

“红旗渠”红色教育之旅有感

  雷亚林

  2017年7月4日我们分局组织党员民警到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进行红色教育。

  第一次踏上红色之旅,感受红色教育,我感觉好像时空穿越,又回到那个艰苦卓绝,奋斗不息的年代,种种场景历历在目,有的转瞬即逝,有的刻骨铭心,永世难忘,时间愈久,愈加深刻。

  漳水悠悠,千年不断,太行巍巍,万年不朽。悠悠的漳水却不经林州,巍巍的太行也不通河流。群山莽莽、三省交界的林州自古便是严重缺水的地区,有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竟有5次之多。尽管历朝历代也曾修建水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州缺水的状况。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人打破窠臼,跳出局限,提出了从山西境内浊漳河引水的“引漳入林”工程,林州也第一次捕捉到解决千年缺水问题的契机。经过相关国家部委的批准,“引漳入林”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历时十年余,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州人民在共产党员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修成了各分干渠、支渠、斗渠共计全长约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红旗渠修建10年中,先后有81位党员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参观当天,边走、边听、边看,对我触动很大,受益匪浅。在红旗渠纪念馆中,丰富的人物模型、沧桑的历史图片、生动具体的文物展出,给我们再现了当年十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当时修渠人民用的铁钎、铁锤,还有当时为了节省经费,林州人民在党委领导下自力更生,开展生产运动时用的推车、农具等。大家伫立在铁钎、铁锤和满是补丁的棉袄前,仿佛追溯着历史的足迹,回到了那热血纷飞的年代,看到了当年的山崩地裂,听到了当年的铁锤敲打声,感受到了浴血奋战的情景和共产党带领下的林州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生产的高昂斗志。面对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历史文物呈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和永放光芒的“红旗渠精神”,我们久久肃立,思绪万千。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彰显了中原大地的德厚流光;既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凸显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这种精神有着巨大的震撼力和穿透力,闪耀着人文精神与理性主义的光芒,有着巨大的学习和传承价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管这次的红色之旅只有3天,却胜似平时千百堂政治课。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红旗渠精神。有梦想,才有力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必将以实际行动,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要把红旗渠精神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让我们的群众、我们的后代知道、了解这段历史,让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永久动力。

【“红旗渠”红色教育之旅有感】相关文章:

红色之旅感想作文08-11

红色之旅活动方案(精选5篇)06-12

参加"红色"教育活动有感08-18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心得08-15

红色之旅演讲人生信仰之光08-15

井冈山红色之旅学习感悟08-24

红色教育活动方案08-05

心灵之旅——红色井冈山之行体会08-15

读西柏坡红色之旅心得体会08-24

红色之旅“两课”社会实践心得08-15